安全管理培训教材(共93张).pptx
《安全管理培训教材(共93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培训教材(共93张).pptx(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安 全全 管管 理理 培培 训训 2020* * * * *年年1010月月我们是一个绿色环保的企业!我们是一个绿色环保的企业!专注于城乡固废处置和生物质清洁能源领域的价值创新,为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幸福贡献力量。竭尽全力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可再生环保能源,创造低碳生活,呵护自然环境,我们将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我们将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处理!源化处理!一:一: 企业相关基本安全管理规定企业相关基本安全管理规定: 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2. 2.岗位安全职责岗位安全职责 3. 3.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二:二: 生产中的安全:生产中的安全: 1.
2、1.电气安全、危化品、锅炉压力容器常识电气安全、危化品、锅炉压力容器常识 2.2.岗位危害因素辨识岗位危害因素辨识 (污泥综合处置系统的安全管理)(污泥综合处置系统的安全管理)三:安全防护常识:三:安全防护常识: 1. 1.安全防护器材认识安全防护器材认识 管好设备,精心操作,杜绝各种跑、冒、滴、漏,加强检查,消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木桶理论木桶理论一:一: 企业相关基本安全管理规定企业相关基本安全管理规定: 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2. 2.岗位安全职责岗位安全职责 3. 3.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
3、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消除或控制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就是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事故: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出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伤亡事故:伤亡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职工人身伤亡或急性中毒事件。 未遂事故:未遂事故:由设备和人为差错等诱发产生的有可能造成事故,但由于人或其他保护装置等原因,未造成职工伤亡或财物损失的事件。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
4、法。 违章指挥:违章指挥:强迫职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作业的行为。 违章操作:违章操作:职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就是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消防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与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是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全面制定的各项制度,主要有:安全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
5、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安全卫生评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理、防护用品使用与管理、特护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动火及防火制度。 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为了控制与消灭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劳动环境、机具设备、工艺过程、劳动组织以及工人的安全技术知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颜色含义用途举例红色禁止停止禁止标志;停止信号、机器、车辆上的紧急停止手柄或按钮,以及禁止触动的部位红色也表示防火黄色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指令标志:如必须佩带个人防护用具、道路指引车辆和行人行走方向的指令蓝色警告注意警告标志;警戒标志:如厂内危险机器和坑池边周围的警戒线;行车道中线;机械上
6、齿轮箱的内部;安全帽。绿色提示安全状态通行提示标志;车间内的安全通道图行人和车辆经通行标志;消防设备和其他安全防护装置的位置。禁止标志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动几何图形为带斜杠的圆环,斜杠和圆环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背景为白色警告标志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几何图形为正三角形,边框和图形符号为黑色,其背景色为蓝色,图形符号为白色指令标志告诉人们必须遵守某项规定几何图形是圆形,背景色是蓝色,图形符号为白色。提示标志向人们批示目标和方向几何图形是长方形,底色为绿色,图形符号及文字为白色。消防的提示标志,底色为红色,图形符号为白色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开好班前、班后会。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交
7、接班清楚,责任明确。以身作则,安全操作规程,严肃劳动纪律,坚决制止各种违章现象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三级教育”建立健全班组安全体系,发挥班组安全员、小组长的作用。消除隐患,将事故处理于萌芽状态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四不伤害四不伤害”。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随便动用他人负责的机械和设备。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及时处理或上报不安全隐患,提高合理理化建议,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有妨害安全的问题尽量在本班解决,否则必须交接清楚。有伤亡事故,积极参加抢救。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对违反安全法规和国家标准的错误决定
8、和行为,提出批评或控告。 1、权利: 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 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报告。2、义务: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必须遵守劳动纪律。 1、事故等级划分:一般事故: 一次事故造成或轻伤110人(不含交通);一次造成重伤12人;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重大事故: 一次造成轻伤11人以上(不含交通);一次造成重伤310人;一次事故造成12人;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特大事故: 一次造成重伤1
9、0人以(交通11人以上);一次造成事故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或死亡人同时重伤8人及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及以上);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 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或职业病的。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从事抢险、救灾、救
10、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活动的。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的。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残废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分析原因) 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责任追究)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整改措施) 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安全宣传) 二:二: 生产中的安全生产中的安全 2.1 2.1电气安全电气安全 2.2 2.2危化品危化品 2.3 2.3防火防爆防火防
11、爆 2.4 2.4岗位危害因素辨识岗位危害因素辨识 (污泥综合处置系统的安全管理)(污泥综合处置系统的安全管理) 2.5 2.5压力容器及锅炉常识压力容器及锅炉常识 我国每1.5亿度电就触电 死亡1人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的最大电流;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特低电压等级:42V、36V、24V、12V、6V接地、接地体和接地线: 接地就是把电气设备某一部分通过接地线同大地(非冻土)作良好的电气连接,与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体或金属组合体为接地体;连接大地和设备之间的金属线称为接地线;接地线和接地体总称为接地装置。 常见的几种触电方式: 单相触电、两相触
12、电、跨步电压触电。引起触电的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直接触及带电体;(3)违反电气操作规程;(4)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运行维修不善;(5)偶然性的因素。(行车) 1、迅速脱离电源:(1)拉下或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绝缘钳子截断电源线,对照明线路触电,应将两条电线都截断;(2)用干木棍、竹竿等绝缘物,挑开电线或电气设备;或拉住触电者衣服(戴手套或站在绝缘的干板上),使其脱离电源;(3)如是高压触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者带上安全用具,拉开高压开关;或者抛掷金属线使高压线短路,造成继电保护动作,切断电源。这时需注意,抛掷的金属线端要可靠接地,且抛掷的一端不要再触及到人(1)用食盐水
13、或温开水冲洗伤口,用干净绷带、布类、纸类进行包扎,以防细菌感染;(2)若伤口出血时,应设法止血,出血情况严重时,可用手指或绷带压住或缠住血管;(3)高压触电时,由于电弧温度高达几千度,会造成严重的烧伤,现场急救时,为减少感染最好用酒精擦洗,再用干净布包扎。 (电弧灼伤后的伤口)对症救治:(1)若伤势较轻,可使其安静休息12个小时,并严密视察;(2)若伤势较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应采取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3)若伤势严重,心中呼吸都已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比例为1:4,人工呼吸要有耐心,尽可能坚持
14、6小时以上,需去医院抢救的,途中不能停止急救。电气火灾的特点:(1) 电气火灾的季节特点:大多发生在冬季、夏季;(2) 电气火灾的燃烧特点:燃烧猛蔓延快;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烟雾大、气体有毒。 (1) 不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 (2) 不要随便移动带电设备。 (3) 检查和修理设备,必须先断开电源,并进行可靠验电。 (4) 当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1211、干粉灭火机进行灭火。火势大时,要立即报警。(5)接地线不得接在设备上 (如:沼气管道)电焊机的二次线。(6)发现有人触电,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要尽快拉开电源开关或用干燥的木棍、竹杆挑开
15、电线,立即用正确的人工呼吸法进行现场抢救;(7)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应由持证电工负责;(8)电器通电后发现冒烟、发出烧焦气味或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9)严格控制电机的运行温度(10)日常要多对接地网及相关附件进行检查,防止接地装置腐蚀沼气沼气: 50%80%甲烷甲烷(CH4)、20%40%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 0%5%氮气氮气(N2)、小于、小于1%的氢气的氢气(H2)、小于小于0.4%的氧气的氧气(O2)与与01%3%硫化氢硫化氢(H2S)等气等气体组成体组成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5.315(按体积计)(按体积计) 可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燃
1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在不纯如果在不纯的条件下点燃易发生爆炸。的条件下点燃易发生爆炸。燃烧分解产物:燃烧分解产物:CO,CO2 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沸点:沸点:-161.5,相对密度(空气,相对密度(空气=1):):0.55,燃烧,燃烧热热:889.5kJ/mol。3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防止二次爆炸),可能的话将容器从
17、火场移至空旷处。现场严禁吸烟。 灭火剂:雾状水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浸入途径为吸入健康危害: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18、。 分子式分子式COCO2 2,无色无臭不燃气体不燃气体 ,溶于水、烃类等有机溶剂。 窒息性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高浓度时还有麻醉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气化,造成局部低温,可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低温灼伤。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泄漏应急
19、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管理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硫化氢硫化氢: 分子式分子式H2S,无色有恶臭的易燃气体,无色有恶臭的易燃气体,强烈的神经毒物。强烈的神经毒物。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4.0%46.0%,溶于水、乙醇。分解容易产生氧化硫,溶于水、乙醇。分解容易产生氧化硫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
20、井、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浓度在洼处(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浓度在0.4mg/立立方米时,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方米时,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当浓度为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当浓度为70-150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浓度为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
21、炎、气管炎;浓度为700mg/m3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浓度为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浓度为1000mg/m3以以上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上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经衰弱及植物性神经紊乱等症状。化氢,引起神经衰弱及植物性神经紊乱等症状。危险h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硫化氢中毒浓度(mg/m3) 症状 停留时间 0.012-0.030.012-0.03硫化氢的嗅觉阈硫化氢的嗅觉阈1010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8 8小
22、时小时7070150150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1-21-2小时小时200200300300眼急性刺激症状、肺水肿眼急性刺激症状、肺水肿1 1小时小时500500760760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甚至死亡呕吐,甚至死亡15156060分钟分钟10001000意识丧失或死亡意识丧失或死亡几分钟甚至瞬几分钟甚至瞬间死亡(电击间死亡(电击样死亡)样死亡)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防护措施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空气中浓度超标
23、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是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
24、浓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色、 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一氧化碳中毒浓度(ppm) 症状 停留时间 5050 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8 8小时小时200200轻度头痛轻度头痛, ,不适不适3 3小时小时600600头痛头痛, ,不适不适1 1小时小时1000100020002000轻度心悸轻度心悸3030分钟分钟站立不稳站立不稳, ,蹒跚蹒跚1.51.5小时小时混乱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管理 培训教材 9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