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称赞月亮的古诗词唯美5篇.docx
《搜集称赞月亮的古诗词唯美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搜集称赞月亮的古诗词唯美5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搜集称赞月亮的古诗词唯美5篇 月亮,那么光明,像一个年轻的女孩,抚慰着每个人的心。月光如静水,洒在地上。这是对大地低语的年轻女孩。在憧憬的安静中,看着如此漂亮的月亮,怎么会不舒适呢?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搜集赞扬月亮的古诗词唯美,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搜集赞扬月亮的古诗词唯美1 月夜 唐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品赏析 【注解】: 1、阑干:纵横的意思。 【韵译】: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 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今夜我突然感到春天的暖和气息, 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评析】: 这首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改变的,
2、清爽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 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 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 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奇新颖,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 然生趣。 【简析】: 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但他的几首小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奇、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 据皇甫冉说,刘方平善画,“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刘方平壁画山水),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醉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更加衬出了月夜
3、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覆盖着一片夜的清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静默无言地示意着时间的消逝。 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胜利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假如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簇新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嘹亮、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
4、,可能比较稀疏,或许刚起先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留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格外引人留意。它标记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妙联想。 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事实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特别新奇新颖,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溢了缤纷的色调、热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假如以“春来了”为题,人们总是选择在艳阳之下呈现出活力的事物来加以表现,而诗人却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记,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诞生命的萌动与快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
5、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这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实力。 “今夜偏知春气暖”,是谁“偏知”呢?看来应当是正在试鸣新声的虫儿。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不由自主地鸣叫起来。而诗人则又在“新透绿窗纱”的“虫声”中感觉到春天的来临。前者实写,后者则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语加以绾结,使读者简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快乐,什么是发觉生命的快乐之快乐。“虫声新透绿窗纱”,“新”字不仅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簇新感、欢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绿”字则进一步衬出“春气暖”,让人从这
6、与生命联结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气息。这些地方,都可见诗人用笔的细腻。 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享有盛誉的名句。事实上,他的这点诗意体验,刘方平几百年前就在月夜诗中胜利地表现过了。刘诗不及苏诗流传,可能和刘诗无句可摘、没有有意识地表现某种“理趣”有关。但宋人习惯于将自己的发觉、相识明白告知读者,而唐人则往往只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诗意感受,不习惯于言理,这之间是本无轩轾之分的。 搜集赞扬月亮的古诗词唯美2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品赏析 【注释】: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
7、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闻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耀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渐渐消停下来,它们最终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醉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当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起先的惊惶热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终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
8、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宁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假如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视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快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莫
9、非只有诗人独自由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定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纳正面抒情的方式,干脆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10、表现得蕴藉深厚。好像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的确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奇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黯然失色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特别委婉动人。 搜集赞扬月亮的古诗词唯美3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11、尽望乡。 作品赏析 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屹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犹如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特别空寂惨淡。也使诗人特别剧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
12、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假如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哽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愁闷的目光拂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注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衬托出夜景的空寥孤独。“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迫。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干脆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
13、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旧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胜利,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美丽,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
14、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细致体会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精彩的名篇之一。 搜集赞扬月亮的古诗词唯美4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
15、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品赏析 (望相像一作“只相像”) (落月一作:落花) 【注释】: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多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迷人探寻的奇异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画出一幅春江月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搜集 称赞 月亮 古诗词 唯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