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雪风山的古诗词大全.docx





《描写雨雪风山的古诗词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描写雨雪风山的古诗词大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描写雨雪风山的古诗词大全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调的语言形式。我在此整理了描写雨雪风山的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描写雨雪风山的古诗词1 登泰山记姚鼐 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
2、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行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
3、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描写雨雪风山的古诗词2 1、泰山吟 谢道韫?魏晋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孤独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诗中出现的“秀”、“幽”、“玄”、“自然”等词,与魏晋时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评理论有关,在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折射出显明的魏晋时代色调,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与景仰。但诗人在感叹泰山神秀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个人身世的坎坷与艰辛。诗人质问造化:你既令泰山如此迷人,却为
4、何又使我遭遇命运的坎坷,屡遭颠沛流离之苦。 诗人的确与一般女子有很大不同,她在提出质问之后,并没有进一步作哀思哀婉的泣诉,而是笔锋一转,在诗中融进自己刚毅不屈的精神。面对高耸入云的泰山,面对神奇莫测的造物主,诗人没有因为自身遭受而哀痛懊丧,而是决心投身于山川这雄奇壮伟的怀抱,以顺应自然,终亨天年。 该诗虽有哀痛激愤之语,但对泰山之美的描写却并不是为了衬托这些心情,而是为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真挚而热情的爱,这种爱与诗人坚毅不屈的性格相交融,使诗人在面对泰山时淡定而又坚毅,这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崇高精神状态,也是诗人在遭受逆境时更加主动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缘由。 2、二
5、翁登泰山 佚名?未知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酷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3、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唐代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描写 雨雪 古诗词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