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_仇方道.docx
《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_仇方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_仇方道.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DOI:10.13249/ki.sgs.2013.07.003 第 33 卷第 7期 2 013 年 07 月 地 理 科 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3 No. 7 July, 2 0 1 3 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 仇方道 1, 蒋 涛 2, 张纯敏 1, 单勇兵 1 ( 1.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江苏 徐州 221116; 2.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 江苏 徐州 221116 ) 摘要 : 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利 用 20002010 年江苏 省 1
2、3 个省辖市的统计数据 , 运用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分析模型 , 探讨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 空 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 江苏省依然是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 , 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呈 现 以苏锡常地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下降 的 “ 核心 -边 缘 ” 型空间格局 , 并显示 出 “ 扩散 -集聚 -扩 散 ” 的空间演化 趋 势 , 苏北地区正在成为苏南地区 的 “ 污染避难 所 ” ; 发展阶段和实际利用外资是江苏省承接污染密集型产业的 主 要因素 , 实际利用外资是实现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江苏转移的主要形式 ; 技术创新 、 产业结构是驱动污染密集型产 业由苏南 、 苏中向苏北转移的
3、主要因素 ; 政府调控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手段。因此 , 应通过加大产 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力度 、 改善政府调控 、 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优化。 关 键 词 : 污染密集型产业 ; 产业空间转移 ; 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 F40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0690(2013)07-0789-08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 循环发展 、 低碳发展 , 形 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 产业结构 、 生产方式 、 生活方式 , 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促 进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 , 随 着产业区域转移 , 特别是污染密集
4、型产业由发 达 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 使得环 境 污染问题呈现全球化趋势。因此 , 在生态文明 建 设背景下 , 科学揭示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特征 与 规律 , 探索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 系 及路径 , 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 问 题之一。 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 , 学者们通过对发 达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现象 的考察 , 提出 了 “ 污染避难 所 ” 假说 1, 2。之后 , 有 关 “ 污染避难 所 ” 假说的验证性研究主要从国际 贸 易与环境污染管制的相关性 37、 FDI 与环境管制的 相关性 811等方面开展 , 这些研究
5、大多认为存在 污 染密 集型 产业转移现象 , 但对于这一现象与环 境 管制的相关程度存有较大争议 12。在影响因素与 作用机制 方面 , 主要探讨了制度 13, 14、 资本和劳 动 要素 15、 企业社会责任 16、 贸易壁垒 17、 产业类型 18 等因素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也有学 者探讨了南非 19、 中国 14,2022 等国家内部污染密 集 型产业转移与集聚特征。在研究方法方面 , 大 多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23, 少数研究采用理论模型 方 法 14。总体来看 , 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尺度探讨 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 或者一国内部不同 地 区之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特征及
6、影响机制 , 而 从中观尺度如省级尺度 12探讨区域内部污染密 集 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 尚不多见。 江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之一 , 经 济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 推动了外向型经济快速增长 , 形成全国著名 的 “ 苏南模 式 ” 。近年来 , 苏南各 市 相关产业转型 、 环境管制政策的实施促使以污 染 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向外转移 24。 2002 年以来 , 江苏省将推进产业转移作为促进南北 区 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 加快苏南产业向苏北 转 移。因此 , 本文拟从中观区域尺度视角 , 以江苏 省 为研究对象 , 采用空间分析方法 , 探讨污染密集 型
7、 产业空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 , 试图为优化区 域 收稿日期 : 2012-10-21; 修订日期 : 2013-03-04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4097108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 目( 11YJA630008)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10GLD016)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 目 ( 2011ZDIXM055) 资助。 作者简介 : 仇方 道 ( 1970-) , 男 , 江苏丰县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区域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E-mail: 790 地 理 科 学 33 卷 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以及制
8、定相关环境管制和产 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1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判定 准确地说 , 只要是产业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 生 不同程度的污染 , 一般将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 大 量污染物的产业称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目前 , 关 于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界定大致 有 3 种方法 20, 一是 根 据各产业污染治理成本的高低加以衡量 ; 二是 依 据各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来衡量 ; 三是依据各 产 业的污染物排放规模加以确定。这 3 种方法均只 能反映产业某一方面的污染属性。为科学判断某 产业是否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 , 本文通过综合 考 虑污染排放强 度 ( 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物排放 量 ) ( E) 与
9、规 模 ( 各产业污染物排放量占研究区该污 染 物排放总量的比 重 )( P) , 构建产业污染密集指 数 A, 污染密集指数越大 , 表明该产业污染越严重 , 计 算公式为 : A=( EP) 1/2。首先 , 选取工业废水排 放 总量 、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等 3 个指标分别代表某一产业的 3 种不同污染属性; 然后根据以 上 3 类不同污染物 , 利用污染密集指 数 方法分别计算出水 、 大气和固 废 3 类产业污染密 集 指数 ; 然后 , 在以等权法计算权重的基础上 , 采 用 加权求和方法 , 计算出某产业的综合污染密集 指 数 , 识别出产业污染密集程 度
10、 。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和步骤 , 通过整 理 2001 2011 年 的 江苏统计年 鉴 25 中的有关数据 , 计 算 出江苏各行业的污染密集指数 , 确定电力 、 燃气 及 水的生产和供应 业 ( 0.724)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 延 加工 业 ( 0.359) 、 纺织 业 ( 0.288) 、 化学原料及化 学 制品制造 业 ( 0.252) 、 造纸及纸制品 业 ( 0.233) 、 采 矿 业 ( 0.154) 、 非金属矿物制品 业 ( 0.113) 、 石油 加 工 、 炼 焦 及 核 燃 料 加 工 业 ( 0.101) 、 饮 料 制 造 业 ( 0.090) 、 化学纤
11、维制造 业 ( 0.080) 等 10 个污染密 集 指数大于 0.080 以上的行业为江苏省污染密集型 产业。 2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演变特征 江 苏 省 污 染 密 集 型 产 业 产 值 由 1998 年 的 3 418.08108 元增长 到 2010 年 33 792.55108 元 , 增 长了 近 8.9 倍 , 总体上保持快速增长态 势 ( 图 1) 。 其中 , 19982002 年处于平缓增长阶段 , 年均增 长 率 13.97%; 20032010 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 , 年 均 增长率 24.67%, 但该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 重 由 1998 年 的 4
12、2.44%下降 到 2010 年 的 36.71%, 表 明其在江苏工业发展中地位呈下降之势。从空间 看 , 江苏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 征 。 图 1 19982010 年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变化趋势 Fig.1 Change of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y in Jiangsu in 1998-2010 2.1 发展速度 表 1 表明 , 苏南 、 苏中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发 展 速度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 , 而苏北则呈持续 提 高之势。其中 ,“ 十 五 ” 时期苏南地区平均增长率 为 27.92%, 分 别比苏中 、 苏北地区高 出 5.76、
13、 12.44 个 百 分点 , 特别 是 2003 年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 , 推动 苏 南 、 苏中地区该类产业的超高速度发展。进 入 “ 十 一 五 ” 时期 , 苏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 , 使 污 染密 集型产业向外地转移 , 增速下降 , 平均 为 16.5%, 而 同期苏北和苏中地区则进入高速增长期 , 平 均 增速分别为 29.42%和 24.08%, 均超过苏南地 区 。 表 1 20002010 年江苏分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比 较 ( %) Table 1 The growth rate of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y s outpu
14、t in Jiangsu in 1998-2010( %) 年 份 (年 )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十五时期 十一五时期 苏南 20.52 17.44 30.23 40.53 32.23 21.84 25.19 15.78 2.12 19.00 27.92 16.5 苏中 6.91 8.98 25.96 42.64 29.97 31.87 32.61 23.80 9.90 23.61 22.16 24.08 苏北 8.42 13.60 7.32 23.52 25.77 27.23 32.52 31.15 20.19
15、36.64 15.48 29.42 7 期 仇方道等 :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 791 综上可知 , 20002010 年江苏省污染密集型 产 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 但各地区表现增长 趋 势各异 , 其中苏南地区污染密集型产 业 2005 年后 发展速度呈现迅速下降趋势 , 苏北地区则呈现 波 动性上升趋势 , 苏中地区虽有下降 , 但幅度远小 于 苏南 , 从而使得发展速度由苏南 苏中 苏北演 变 为苏北 苏中 苏南。 2.2 发展规模 20002005 年苏南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所占 份额不断增大 , 而苏北 、 苏中地区则不断减少 , 即 污染密集型产业呈现向苏南集聚
16、趋 势 (表 2) 。 此 后 , 苏南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所占份额不断下降 , 特别 是 2008 年以来 , 下降幅度更大 , 与此相反 , 苏 中 、 苏北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份额持续提高 , 2010 年分别 比 2005 年增 加 2.95、 6.04 个百分点 , 说 明苏北已经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需要指出的是 , 虽然近年来苏锡常地区污染密 集 型产业呈向外转移之势 , 但由于该类产业产值 占 全省的比重在 20002010 年间一直保持在 43%以 上 , 而且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 受这一地方利 益 驱动 , 使得全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长期维持 以 苏锡常地区为
17、核心向外围逐渐降低 的 “ 核心 -边 缘 ” 型空间格局。从整体来看 , 发展规模呈现苏 南 先增后减 , 苏中 、 苏北先减后增特征。 2.3 空间过程 通过对图 2 中区域产业平均集中率 的深入分 析 , 发 现 20002010 年江苏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 状 态经历了先集聚后扩散演变过程。 20002005 年 苏南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平均集中率由 0.117 提 高 到 0.125, 苏中 、 苏北地区则分别 由 0.047、 0.051 降低 到 0.045、 0.480, 表明具有优势的苏锡常地 区 呈现集聚趋势 , 而其他地区则出现集中率呈下 降 趋势 , 这与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
18、有关。 2010 年 , 苏 南 、 苏 中 的 集 中 率 分 别 比 2005 年 降 低 8.27% 和 5.08%, 而苏北地区提高 了 23.14%, 说明近年来 江 苏污染密集型产业由苏南向外转移。这一过程与 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 、 加快苏北发展政策的实施 , 以及苏通 、 润扬大桥的建成运营密切相关 , 有力 地 促进了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以上分析表明 , 20002005 年江苏污染密集 型 产业呈现向苏南地区不断集聚趋势 , 2005 年以后 开始向苏中 、 苏北地区转移 , 表明江苏污染密集 型 产业存在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现象 , 符合国际 污 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规
19、律。 2.4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生产要素 、 经营环境等 方 表 2 20002010 年江苏各市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 重 ( %) Table 2 Regional proportion of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y in Jiangsu in 2000-2010( %) 年 份 (年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南京 16.01 15.31 14.74 15.07 14.13 14.24 13.53 12.72 11.91 11.01 11.41 苏州 2
20、1.35 22.61 22.16 22.02 22.77 24.41 24.95 25.62 24.64 24.24 23.35 无锡 19.79 19.69 18.64 20.44 21.80 21.35 20.11 18.78 18.08 15.89 14.94 常州 2.17 7.63 7.55 8.53 8.77 8.41 8.67 8.84 8.92 9.50 8.81 镇江 5.54 5.74 5.42 4.94 4.63 4.36 4.24 4.35 4.78 5.12 5.24 扬州 5.89 0 4.39 4.48 4.46 4.28 4.33 4.44 4.97 5.17
21、5.37 泰州 3.17 3.38 3.23 3.38 3.49 3.23 3.59 3.75 3.92 4.01 3.90 南通 7.45 7.30 6.74 6.53 6.89 7.21 7.74 8.11 8.04 8.37 8.40 徐州 6.61 6.38 5.99 5.39 4.79 5.00 5.01 4.84 5.08 5.57 6.65 淮安 2.66 2.73 2.59 2.47 2.36 2.09 2.16 2.23 2.31 2.39 2.78 盐城 5.65 5.72 5.30 4.65 4.08 3.78 3.87 4.05 4.74 5.20 5.04 连云港 2
22、.55 2.38 2.25 1.22 1.19 1.03 1.11 1.47 1.69 2.32 2.83 宿迁 1.15 1.11 1.00 0.89 0.63 0.63 0.70 0.79 0.91 1.20 1.27 苏南 64.86 70.98 68.51 71.00 72.10 72.77 71.50 70.31 68.33 65.76 63.75 苏中 16.51 10.68 14.36 14.39 14.84 14.72 15.66 16.30 16.93 17.55 17.67 苏北 18.62 18.32 17.13 14.62 13.05 12.53 12.85 13.38
23、 14.73 16.68 18.57 污染密集型产业平均集中 率 , 公式为 : v = vk k 。 vk 为 第 i 地区 第 k 个污染密集型行业产值占全省该行业总产值的百分 比 。 k i i vi 的值阈范围在 01, 表示一个地区所有污染密集型行业在全省所占百分比的平均值 , 直接衡量该地区污染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 vi 越 接近于 1, 表明该地区污染密集型行业平均占有份额越高 , 污染密集型行业在该地区的集中度越高。 792 地 理 科 学 33 卷 图 2 江苏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平均集中率空间格局变化 Fig.2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污染 密集型 产业 空间 转移 影响 因素 仇方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