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培训内容4359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产安全培训内容4359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培训内容43590.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工业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消除和控制生产经营系统中的各种有害与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劳动条件,保护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安全生产的管理对象范畴是预防性管理,由于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 80%以上,因此预防性管理的核心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员的管理重点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有必要进行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生产法第六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安全生产的核心是“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人的不安全行为
2、有两种,一是由于安全意识差而做的有意的行为或错误的行为,如机器超速运行,未经允许就开动机器,使用有缺陷的机器,私自拆除安全装置或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未夹紧工件或刀具而启动机器、装卸或放置工夹量具不当,没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人处于不适当的工作位置或接近危险部位,在机器运转中进行维修、调整或清扫等作业。二是由于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所做的无意行为,如误操作、误动作,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开动、关停机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露,忘记关闭设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错误等。一、不安全的心理状态 根据安全心理学分析,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3、 1、骄傲自大、争强好胜 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身已有工作经验,有时也感觉力不从心,1 但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蛮干冒险作业。2、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影响,产生烦燥,心慌意乱,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者高度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导致不安全行为。3、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 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而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甚至茫然无措。4、盲目自信,思想麻痹 特别是青年工人和一部份有经验的老工人,他们在安全规程面前“不信邪”,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他人提醒当成“耳
4、边风”,把检查人员的监管视为“找麻烦”,盲目自信,自以为绝对安全,我行我素。5、盲目从众,逆反心理 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有些人也盲目照着学,对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有逆反心理,如登高作业把安全带系在腰间;看见领导来了赶快脱下手套,领导一走又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6、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普遍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例如:某项作业应该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
5、要某种持证作业人员协作的而不去请,指派无证人员上岗作业,该回去拿工具的不去拿,就近随意取物代之等。7、惰性心理 1 惰性心理也可称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而造成的。例如有的操作工人为节省时间,用手握住零件在钻床上打孔,而不愿意动手先用夹具夹固后再操作,有些人宁愿冒点险也不愿多伸一次手、多走一步路、多张一次口,有些人明知机器运转不正常,但也不愿意停车检查修理,而是让它带“病”工作,如此种种,都和惰性心理有关。8、无所谓心理 无所谓心理常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安全 培训 内容 4359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