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3908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3908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39080.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1 适用技术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留罐技术、闪罐技术、走罐技术、药罐技术、针罐技术及刺络拔罐技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2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
2、医拔罐类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传染病时不应参加诊疗工作。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建议其治疗前沐浴。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口罩。医疗机构必须督查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3 空气通风与消毒 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以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要求: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灯照射。其他合法达标的空气
3、消毒产品。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4 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抹布、地巾等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或采用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如消毒湿巾。要求达到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诊桌、诊椅、诊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清洁为主,每天2 次。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有效氯400mg/L7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30min。5 织物的清洗与消毒 床单、枕巾、椅垫(罩)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4、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6 手卫生设施 每间诊室应配备至少一套洗手设施及充足的手卫生用品,包括流动水、洗手池、皂液、速干手消毒剂及干手用品等。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应配备洗手流程及说明图。医务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以及手卫生用品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的要求。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7 无菌操作要求 操作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工作服,必要时佩戴帽子、口罩及手套等。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拔罐类 技术 相关性 感染 预防 控制 指南 3908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