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11134.pdf
《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1113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11134.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密级:编号:*测量工程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广州国测规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五月 1 *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 核 人: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 批 人:年 月 日 2 目 录 一、测区概况.1 二、工作内容.1 三、作业依据.1 四、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2 五、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基本等高距.2 六、成图比例尺、成图方法和地籍图分幅规定.2 1、项目管理、人员及设备配置.2 2、软件配置.3 3、工期进度计划.3 八、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3 8.1 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3 8.
2、2 全解析法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3 8.3 高程点精度要求.4 九、技术路线.4 十、控制测量.5 10.1 等级控制测量.5 10.2 各等级控制点标石规格、整饰与编号.10 10.3 高程控制测量.11 十一、地形地籍修补测.13 11.1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方案.13 11.2 图根控制测量.13 11.3 数据采集.16 11.4 测绘、表示要求.17 11.5 数据接边.18 十二质量控制.19 12.1 作业组自检.19 12.2 部门级检查.19 13.3 公司检查.20 十三、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措施.21 13.1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21 13.1.1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
3、21 13.1.2现场存在的主要环境因素.21 13.2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22 13.2.1 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学习.22 13.2.2 加强中间检查.22 13.2.3 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22 十四、提交测绘成果.23 1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南端,东毗*,南邻*,西连*,北接*,地处东经 115 30-116 41,北纬 23 36-24 13,县中心位于北纬 23 度 78 分,东经 116度 18 分,是*市和*、*地区通往*的必经之地。*县地处*。北部铜鼓峰海拔 1559.5米,为全县最高点,也是粤东第一高峰。主要山
4、脉有:莲花山脉、释迦岽山脉、凤凰山脉、韩山山脉。县内河流由*、*两大水系组成。两水系支流流域面积达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共有 11 条。*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县城年平均气温 21.4C,年日照时数 1938.8小时,全年无霜期 322 天。县城平均降雨量为 1776.1 毫米。*县辖*个镇(*)和,*个村民委员会和*个居民委员会,县城设在*镇。本测区位于于*,作业范围约为*平方公里。测区内车流量较大,路上行人较多,修补测工作较大,工作难度很大。二、工作内容 1.*平方公里 1:500 地形图测绘。三、作业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以下简
5、称规范);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以下简称(RTK)测量技术规范)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2009);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8、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2 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10、
6、本项目技术设计书。四、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1、测区周围已有GPS等级控制点作为本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起算点;2、测区周围已有等级水准点作为本测区的高程控制起算点。五、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取东经 117;2.高程系统: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3.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地为 0.5米,山地为 1.0米。六、成图比例尺、成图方法和地籍图分幅规定 1.成图方法: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2.成图比例尺:1:500;3.地形图分幅:采用 50cm50cm的矩形分幅,每平方公里等分为 16 幅,实地东西长为 250米,南北宽为
7、250米;图幅编号以图幅西南角坐标为基础进行,以公里为单位,取位为小数点前三位、小数点后两位,X 在前,Y 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具体编号如“.-.”,例如:“540.25-622.00”。图幅名统一采用流水号,按从西到东,从北至南的规则编制。4.成果软件: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出版的 CASS9.1。七、实施计划 1、项目管理、人员及设备配置 各测量队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及相关数据整理工作,投入测量小组 8 个,共 20 人(其中项目管理人员 2 人,内外业检查人员 3 人,作业人员 10 人)。本项目拟投入全站仪 5 台,GPS-RTK 5台,DSZ3水准仪 2 台,计算机 8 台,汽车
8、2台,绘图机 1 台等仪器设备。测量所使用的仪器(GPS-RTK、全站仪、水准仪等)必须为经相关仪器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3 参与项目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和相关技术培训。2、软件配置 1)外业测量拟投入软件主要有: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出版的CASS9.0;南方平差易;中海达 GPS处理软件。3、工期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拟定进度计划,工程进度控制如下:2015 年*月*日前做好测前准备、制定实施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并完成技术交底与测前培训,作业人员进场;*月*日前完成 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并同时上交全部成果资料,提交院进行院级检查和验收工作。八、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
9、要求 8.1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1.四等以下控制网最弱点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2.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cm。8.2全解析法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1.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本测区的用地界址点精度分二级,根据界址点所处位置来衡量其适用范围。按表 1执行:界址点精度表 表 1 界址点 等级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 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 限差(cm)适用范围 中误差 限 差 一级 5.0 10 10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街坊内明显界址点及村庄内明显界址点 二级 7.5 15 15 城镇街坊内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隐蔽界址点 注: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
10、差是指采用解析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限差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4 8.3高程点精度要求 采用 0.5米为基本等高距,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坦地区不大于0.15m。对于山地以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一般不得超过平地1/3基本等高距,丘陵地 1/2基本等高距,山地 2/3基本等高距,森林隐蔽地区放宽 50%。九、技术路线 在充分分析研究原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测区技术设计,布设控制网,完成测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后,根据城镇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以数字测绘技术进行1:500地形修补测量;经检查合
11、格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完成数字地形图的测绘编制,经内业处理后提供符合标准的电子数据,完成测区地形修编工作,输出图表及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丰顺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总体的作业流程框架见下图:5 本项目根据工期及具体的上交成果实际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主要顺序为:原资料的分析原地形图的检查及地形图修补测地形图编绘提交测量数据成果数据的整理成果的验收。最后根据实际工作进度情况开展工作 十、控制测量 在已有、并符合规范要求的控制成果基础上开展地形地籍修补测绘工作。应尽量利用旧点,当原有控制点不能满足修补测需要的区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常规 RTK 方法、静态
12、 GPS 方法或测距导线方法测量。10.1等级控制测量 1.平面 GPS等级控制测量(1)控制点选点密度要求 6 A、每平方公里一级导线(5)点不少于 4 个(含已有且未破坏的等级点。)(2)选点的原则与要求 b、应按布点范围,控制选点的数量,平均边长约0.5km;c、点位布设要均匀、合理。应选在易于保存、查找方便、交通便利易于使用的地方。山地、丘陵地带,尽量选在山顶上;d、点位周围要求方便于安装仪器和操作,视场内卫星高度角15 以上应无障碍物,以免阻挡信号接收;e、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点位离开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电视塔、微波站不小于 200 米,离开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
13、电线信号传送通道不小于50 米;f、应尽量避开大面积平静水域,同时不宜在光滑的地面上、山谷中、大建筑物旁选点。g、实地踏勘、选点时,当旧点点位已被破坏或点位不符合GPS观测要求时应另行选定。一、二级导线点应写点位说明。(2)GPS控制网的观测、计算 1、仪器设备 所使用的 GPS接收机应为双频,仪器标称精度至少满足 10mm+510-6D(D为距离,单位:公里)。2、施测及计算要求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 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 A(mm)比例误差 系数 B(m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经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一级 0.5 10 20 1/40000 1/200
14、00(1)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下式计算:22)(dBA 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A 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系数(mm/km);d 平均边长(km)。7(2)GPS网的测量中误差,按下式计算:nWWNm31 W=2z2y2xWWW 式中 m GPS网测量中误差;N GPS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异步环的边数;W 异步环的环闭合差;Wx Wy Wz 异步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3)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 m 的规定。3、外业观测要求(1)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 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 观测时段 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
15、(s)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一级 15 4 15 10 8(2)外业观测是 GPS测量定位的核心工作,外业测量数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最后坐标成果的精度。每个作业员均要绝对服从指挥,严守技术规定,细心操作;(3)外业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接收机的电池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空间是否充足。在野外作业过程中,每天应对接收机的天线、控制器、基座、测量尺、电源及充电器等附件进行检查,每隔一周应对仪器进行检查,进行除尘、干燥等日常仪器保养;(4)应根据卫星可见性预报,选定卫星几何图形强度较好的观测时间窗口,编制施测计划和调度命令表;(5)采用边连式的静态观测;(6)观测的基
16、本要求:仪器必须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 mm;测前、测后必须取量仪器高,并记录于观测手薄中。两次读数差不大于 3 mm,若互差超限,应当场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并记入测量手簿记事栏。仪器高读数读至 1mm;(7)每个测站应记录测站名、点号、观测年、月、日、时段号、观测者姓名、开始 8 观测时间,结束观测时间,仪器高以及观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诸如卫星严重失锁等情况)。测站名必须与点之记点名相符,测站号按施测调度表测区统一编号;(8)作业员必须按施测计划规定的观测时间提前到达测站,并提前安置好仪器做好观测准备;(9)作好以上准备工作后,等候指挥员的观测指令。在观测过程中要求每隔
17、 20 分钟查看仪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接收机卫星数、电源电压等,如有异常按手薄格式记录各有关项目;(10)观测者在测站观测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测站,离开仪器,同时防止人员或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接收。测前装机,测后拆机均要小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外业观测过程要确保仪器安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或手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观测结束,应检查传感器整平、对中情况。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且符合要求,记录资料无误,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4、数据处理(1)、数据保存:野外观测数据是控制点成果的来源依据,必须及时将野外观测数据
18、从记忆卡输入计算机并拷贝两份由专人保管。(2)、解算:GPS网基线解算采用中海达随机软件进行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成果。(3)、基线检核: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重复基线检核,并满足下列要求:a、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式要求:XW5n YW5n ZW5n 2Z2Y2XWWWW 53nW 式中 n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9 b、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式要求:nW2X nW2Y nW2Z 2Z2Y2XWWWW nW32 式中 n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19、。c、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的要求:d 22(4)、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异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 6 条。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由于点位不满足 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够满足各项限差检核要求时,可以布设新点重测或舍弃该点。(5)、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应计算出 GPS网的测量中误差以评定 GPS网的观测精度。(6)、数据处理后,摘取后续整网平差所需的整网成果数据,编辑成平差数据文件,拷贝两份并由专人保管。(3)平差计算(1)、采用中海达随机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2)、GPS测量控制网的
20、无约束平差在 WGS84 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计算出各观测点在 WGS84 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3)、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 3 倍,即满足下式要求:V x 3 V y 3 V z 3 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当粗差基线不影响网形结构时,采用软件提供的方法或人工方法剔除粗差基线,否则进行补测,直至符合上式要求。(4)、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采用国家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L0=117)进行约束平差。(5)、采取已知点坐标强制约束平差。
21、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静态卫 10 星定位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表相应等级的规定。(6)、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国家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及相关的精度信息,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7)、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静态卫星定位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表中相应等级的规定。10.2各等级控制点标石规格、整饰与编号 控制点点号由等级+自然流水号组成。控制点等级代码表:级别 一级导线点 一级图根点 二级图根点 代码 T N A、一级(5 秒)GPS点标石规格上底为 12cm12cm,下底为 20cm20cm,高 60 cm。见图 1:图
22、 1 B、新埋设一级(5 秒)GPS点的标石面整饰如图2:图 2 C、一级(5 秒)点在水泥地面埋石有困难的,可凿出20cm20cm 的方框,中间埋入长 8 厘米、直径为 12 毫米的螺钉,埋入深度 8 厘米用以代替埋石点,刻石要I001 +国 土 11 求如下图所示。10.3高程控制测量 1、本次地形测量施测高程,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与要求联测一定数量的四等 GPS点、一级 GPS点。30%以上的四等 GPS控制点必须采用四等水准联测,并且保证水准点分布均匀。其他楼顶、山顶不便于施测水准的点可采用GPS拟合方法求得。2、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仪采用苏光生产的 DSZ2型光学水准仪,观测记录采用
23、南方控制精灵的水准记录程序进行记录。3、技术指标: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M=5.0m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10.0mm。4、仪器的检校:所有用于水准测量作业的仪器经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和校准,并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限内使用。若采用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验一次 i 角,当 i 角在 20以内才能进行观测。作业开始后的 7 个工作日内,若 i 角较为稳定,以后每隔 15 天检校一次。5、水准路线的布设原则:单独的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 80Km;环线周长不应超过 100Km;同级网中结点间的距离应不超过 30Km,具体依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6、水准观
24、测的技术要求:四等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直至成像清晰稳定。水准观测的各项技术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设置测站的要求:I001 +国 土 12 等级 附合(闭合)水准路线长 视距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 仪器类型 视距(m)四等 80km DS3 100 3.0 10.0 三丝能读数 DS1 150 测站观测限差:等级 观测方法 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mm)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左右路线转点差(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mm)四等 中丝读数法 3.0 5.0 4.0 5.0
25、 附合路线、环线闭合差限差:等级 附合路线或环线 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mm)四等 20L 30R 注:L 为附合路线(环线)长度,Km;R 为检测测段长度,Km;7、水准观测方法 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顺序均采用:“后、后、前、前”顺序观测。8、工作间歇时最好能在联测点上结束观测。否则,应先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即可起测。检测高差不予采用。9、外业观测记录手簿应及时整理,整理内容有:手簿的检查、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环闭合差的计算以及略图的绘制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00 地形 测量 技术设计 111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