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三章教学案12129.pdf
《初三化学第三章教学案121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三章教学案12129.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1-1 第三章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编号 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A B C 1 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2 元素符号的意义,钙、铁、锌等元素与人体健康 3 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4 根据常见化合价正确书写常见物质化学式 5 化学式意义 6 常见离子符号及其意义 7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8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9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10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11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2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13 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4 钠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
2、意图 15 物质的多样性 16 简单辨析物质的类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氧化物 17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18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9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20 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21 形成物质是微粒构成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观点 22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简单计算 23 利用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元素组成的简单计算 24 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 25 学会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第 1 课时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 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2 构成物质的微粒特征。【课前导学】1 世界是
3、由物质组成的,你能举出几种物质的例子吗?通常是固体的有:、,通常是液体的有 、,通常是气体的有 、。2 取少量食盐或蔗糖加到一杯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本实验在家里完成)【课堂探索】【活动与探究 1】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图见课本)活动内容 现象与活动记录 结论与解释 1 取少量高锰酸钾固体小颗粒于滤纸上,观察现象。2 用研钵将小颗粒研碎成粉末,继续观察现象。小颗粒是否分的更小了_?3 用量筒量取 10mL水倒入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粉末,振荡,观察现象。高锰酸钾粉末溶于水后是否分的更小了?。实验表明:高锰酸钾可以分成极其微小的粒子。4 把上述10mL溶液倒入50mL水中,观察
4、现象。微粒 (填有或没有)消失,只是单位体积的液体内微粒的数量减少了。上述实验中,可以说明物质具有可分性的实验步骤是 (填序号),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活动与探究 2】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图见课本)实验步骤 现象与活动过程纪录 结论与解释 1 取 20mL蒸馏水于烧杯中,滴入 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溶液甲呈 色;溶液变 色。无色酚酞遇蒸馏水显 色,遇浓氨水显 色。2 (如图 3-3b)重新配置甲溶液于烧杯A中。另取一烧杯 B,加入 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 A、B 两烧杯罩在一起,片刻后观察实验现象。烧杯 A 中的溶液显 色;烧杯
5、B 中的溶液显 色。烧杯 所盛溶液的微粒从液体中运动出来进入烧杯 ,使溶液变红色。【整理与归纳】无色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浓氨水显碱性。【观察与思考】化学小魔术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和解释 把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3-3 滤纸条 酚酞试剂 棉花【整理与归纳】浓氨水、浓盐酸、酒精、醋酸等液体中的微粒在常温下就能较快地从液体中运 动出来,它们具有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通过上述两个实验,你的结论是 。【活动与探究 3】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本实验仅限于可以互溶的液体)实验步骤 现象与活动过程记录 结论和解释
6、 取一根约 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先在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 1/2,再加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开口的一端,颠倒数次。;。微粒之间有 ,微粒能相互进入对方的 中,导致液体混合后总体积 。【交流与讨论】在上述实验 1 中,若将水与酒精加入细玻璃管中的顺序相反,重复实验后管内出现的空隙 较原实验 (大还是小),原因是 ;【活动与探究 4】探究不同状态的物质中微粒之间空隙的大小 实验步骤 现象与活动过程记录 结论和解释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再将栓塞慢慢推入。吸入 的那支注射器的
7、拴塞容易被推入。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液体物质中的微粒之间的空隙 ,所以 比较容易被压缩。【交流与讨论】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质量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很多 ,而当水结冰后体积也会略微膨胀 。【当堂反馈】1 利用微粒的知识解释:()在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的香味,这是因为 ;()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一定体积的蓝色钢瓶中,是因为 ;()一滴水中的微粒个数由 10 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日夜不停,需 3 万年才能数完,这是因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原因是 。2 如右图所示,可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8、实验时将滴有酚酞 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用 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时常常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4-第 2 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课前导学】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和 。如金刚石由 构成,铜含有大量的 ,干冰由 构成的,氯化钠由 和 构成。2铜是金属,铁也是金属,铁也含有大量的
9、 构成;冰是由 构成的(模仿干冰),氯化钾是由 和 构成(模仿氯化钠)。【课堂探索】【观察与思考 1】分子具有哪些特点?1 1 滴水的质量约是 0.05 g,其中约有 1.71021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 ,体积也 。2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 (选填“变”或“没有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变大了。实验表明,在物理变化中,分子 (选填变”或“没有变”),只是分子之间的 变了。3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氢气和水具有 (选填“相同”或“不同”,下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 ,不同的微粒具有 的性质。4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0、我们可以根据反应前后分子有无发生改变来判断某反应是否是化学反应。若反应前后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则该反应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反应;反之,若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则该反应属于 反应。【整理与归纳】1分子的特征:(1)分子是极其微小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气体的分子间的间隙最大,液体、固体的分子间的间隙小);(4)分子之间有作用力(引力和斥力)。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 一种微粒。(注意:并不是唯一微粒)说明:(1)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指化学性质)。(2)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3用分子
11、的概念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_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若由_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观察与思考 2】原子具有哪些特点?1氧原子的半径大约为 1.4810-10m,1 个铝原子的质量约为 4.42810-26kg,实验证明,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2温度计内的汞(俗称水银)是由 构成的,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说明原子之间有 ,且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5-5【整理与归纳】1原子的特征:(1)原子是极其微小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3)原子之间有间隙;(4)原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2原子的概念:原子 微粒。
12、(最小指的是在 )【观察与思考 3】原子可以构成什么?1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由 构成;水分子由 构 成;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氧分子由 构成;一个氧分子由 构成。2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如 、等),稀有气体(如 、等)和一部分固体非金属(如金刚石、硅等);不同原子构成的物质性质不相同。3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类型。在水分解的反应中,水 (选填“分子”或“原子”,下同)分解成氢 和氧 ,氢 和氧 又分别结合成氢 和氧 。该实验说明水分子是由氢 和氧 结合而成。很多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解
13、成 ,又重新结合成新的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 (选填“有”或“没有”)改变,分子的种类 (选填“有”或“没有”)改变。【整理与归纳】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变了,不变)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两者的联系:二者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都具有微粒的特征;分子由 构成。原子既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构成分子。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当堂反馈】1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铜
14、物质 原子 分子 离子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6-A B C D 2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3若以表示氧原子,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氧气组成的是 ()4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5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 3000时仅有 0.1的分子分裂。在 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 M 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 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
15、积增大了一倍,则 M 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碳酸氢铵受热后变为气体,是因为它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C分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7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C水结冰,水分子不变 D水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8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属于 反应类型;该示意图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7
16、-7 第 3 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质量【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3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4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课前导学】119 世纪末期意大利科学家 提出了分子的概念。21803 年,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课堂探索】【观察与思考 1】原子是否可以分成更小和微粒?11897 年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 粒子轰击金
17、箔时发现:(1)大多数微粒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 ,(2)一小部分微粒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 ,(3)有极少部分微粒被弹了回来,说明 。【观察与思考 2】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的 和核外带 的 构成的;原子核内部含有 和 。每个质子带 ,每个电子带 ,中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不显电性)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2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4构成原子的微粒:一般有 、;氢原子中不含 。5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主要由_和_两种微粒的质量来决定。【交流与讨论 1】
18、1填表 原子的名称 原子的符号 原子核的个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碳原子 1 6 6 氧原子 8 8 H 0 1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8-2一个氧分子里,有_个氧原子,_个原子核,_个质子,_个中子,_个电子。3一个水分子里,有_个氧原子,_个氢原子,_个原子核,_个质子,_个电子。4磷原子核内有 15 个质子和 16 个中子,则其核外有 个电子,原子核带 个单位 电荷,核外电子带 个单位 电荷。5 某原子中共有 40 个微粒,其中 14 个微粒不带电,则它的质子数为 ()A13 B 14 C 40 D27【观察与思考 3】原子质量很小,如何方便的表示原子的质量呢?1原
19、子的质量很小,使用极不方便,国际上规定用_表示原子质量。2以一种碳原子的 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称为这种原子的 。3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比值,有单位,单位是 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用 Ar(X)表示。4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记。【交流与讨论 2】1已知 1 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10-26Kg,1 个氯原子的质量为 5.893 10-26Kg。求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 1 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10-26Kg,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求钠原子的实际质量。3完成下表 原子种
20、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1 碳 6 6 氧 8 16 11 12 氯 18 17 铁 26 56【观察与思考 4】分子的质量也很小,如何方便表示出分子的质量呢?1 分子是由 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所有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的各原子的 的 。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有单位,单位是 1,省略不写。用 Mr(X)表示。【交流与讨论 3】1每个氧分子由 个 构成,故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Mr(O2)=162=3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个 和 个 构成,故二氧化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Mr(CO2)=12+162=44;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共由 个 和 个 构成,
21、故两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2Mr(CO2)=2 12+162=244=88。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9-9 2求 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MrCO(NH2)2=12+16+(14+12)2=60 3求 CuSO45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Mr(CuSO45H2O)=64+32+164+5(1 2+16)=250【当堂反馈】1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微粒中最小的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
22、外电子构成 D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3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657 千克 B16 克 C16 D8 4相对原子质量是 ()A一个原子的质量 B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比值 C原子核的质量 D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的比值 5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带电量 6已知 R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2,则 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31 B62 C27 D120 7一个铝原子的质量测定值为 4.482 x
23、10-26kg,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测定值为 1.933 x 10-26kg,则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定义,计算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已知碳-12 原子的质量为 Akg,如果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 B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已知碳-12 原子的质量为 Akg,如果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则该原子的质量为 。10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则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为 。11某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FexO3,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则 x 的值是 。12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KMnO4 ()(NH4)2SO
24、4 ()2HCl ()2FeSO47H2O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10-第 4 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三)离 子【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知道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3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会写离子符号。【课前导学】1 原子核外的电子在核外空间做 运动,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区域离核远近不同,形成不同的 。2 以氧原子为例,氧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形成 个电子层,第 1、2 电子层分别有 、个电子,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带 个单位的 电荷,氧原子本身是不带电的。【课堂探索】【观察与思考 1】原
25、子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1 在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由于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电子分层排布的特征:()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依次由里向外排布;()每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个,第一层为 2 个,第二层为 8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每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都有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的趋向。3画出 118 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完成表中内容。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电 子 层 数 氢 氦 1 2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3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最外层电子数 元 素 分 类 结 构 特 征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4个。(填“”)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第三 教学 121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