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542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5425.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课题 第六单元 神奇的探险之旅(宋体四号加粗居中)教学目标 1.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2.指导学生根据情景编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难点:理解经典名句,感受其中的哲理,背诵积累。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课时安排 15.
2、自相矛盾 2 课时 16.田忌赛马 2 课时 17.跳水 2 课时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1 课时 语文园地六 1 课时 课 题 15.自相矛盾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读懂、读通文言文,并理解文言文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寓意。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预设(
3、揠苗助长 郑人买履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农夫和蛇等。)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3.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了解文言文。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楚人:楚国人。(2)鬻(y):卖。(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
4、意思。(5)利:锋利。(6)以:用。(7)弗:不。(8)应:回答。(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四、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
5、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学生练习朗读。3.教师范读。4.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五、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15.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锐利 课后反思 课 题 15.自相矛盾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2.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
6、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2)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3.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
7、换成“你”。(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1.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2.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3.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5.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失去信用。)四、深入理解,探究寓意。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2)全班交流,
8、师生评议、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巡视。(3)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5 自相矛盾 盾(坚固)物莫能陷 矛(锐利)于物无不陷 道理: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课后反思 课 题 16.田忌赛马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写“策、荐、赢、拳”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等词语。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读懂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2.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在我们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过奥数比赛、骑车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跳绳比赛、跑步比赛、象棋比赛)2.简介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约为公元前 340
1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等马对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马的田忌赛马法。3.简介出处: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后来的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简介作者: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
11、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田忌赛马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总结:第一部分(1-2 自然段):孙膑观赛,发现策略。第二部
12、分(3-10 自然段)孙膑献策,准备赛马。第三部分:(11-16 自然段)调换顺序,以智取胜。四、品读课文,课堂总结:(1)起因: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2)发展: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3)高潮: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与齐威王赛马。(4)结局: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板书设计 16.田忌赛马 发现策略 孙膑献策 以智取胜 课后反思 课 题 16.田忌赛马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读出人物说
13、话时的语气。3.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2.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谈话导入新课:田忌赛马,为什么脚力相差不多的马匹能够取胜?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以智取胜”这个词入手,学习文章,探求其中的原因。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发现策略 1.谈话过渡:田忌得了高人相助,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二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14、。2.指名读描写赛马场面的课文片段,师生评议。3.指名学生汇报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过程。4.教师小结: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5.结果怎样?(田忌胜了。)6.田忌为什么胜了?(田忌是因为做到了知己知彼,了解了齐王的具体情况,集中优势,做出战略取舍,以避其锋芒,以弱对强,以强压弱。)7.谈话过渡:这么好的办法,是谁帮助田忌想出来的?(孙膑)(二)学习“孙膑献计”。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 110 自然段。在朗读时注意课件中出示的词语,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语气和神态的变化。三、品读课文,理
15、解人物 1.从你的品读中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呢?齐威王呢?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片段画出来,读一读。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1)田忌是一个善于交友、相信朋友的人。(2)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3)齐威王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3.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符合他们性格的语气、语调读他们的对话,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品质。四、课堂总结 续写: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板书设计 16 田忌赛马 人物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齐威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16、 结果(田)败(田)胜(田)胜 齐(败)田(胜)孙膑献计 善于观察 课后反思 课 题 17.跳水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 7 个字,会写“艘、航”等 14 个生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 12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层次。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讲完整。体会孩子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以及船长的冷静和机智。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中的不同表现,理解船长让孩子
17、跳水是最佳方法。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中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不是讲体育比赛的,而是讲述了一个惊险的故事。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的人物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
18、样联系起来的。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的人物,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爬上桅杆,面临危险,船长让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4.学生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填写课本第 88 页的内容。再讲讲这个故事。三、体会猴子的放肆。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非常放肆?2.出示课件3:品读描写猴子的句子。(1)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因为猴子模仿人的动作,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孩子吓唬它,它撕得更凶了)(2)
19、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猴子有什么特点?(顽劣、气人、放肆)3.总结:这只猴子太放肆了,它挑逗孩子,因为有了猴子的挑逗,孩子才一步步爬到了桅杆的顶端,那么孩子后来怎样了?我们下节课再讲。板书设计 17 跳水 起因:(第 1 自然段)经过:(第 24 自然段)结果:(第 5、6 自然段)课后反思 课 题 17.跳水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在紧急关头处理问题的方式。2.通过自由读、抓重点词句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孩子得救的过程。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处理问题的方式;明
20、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冲动的道理。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孩子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以及船长的冷静和机智。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中的不同表现,理解船长让孩子跳水是最佳方法。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一文,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品读“险”。(自读课文 24 自然段)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并作批注。(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一)探究问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1.水手逗猴子,猴子
21、逗孩子,那么孩子有什么表现呢?(孩子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孩子气得脸都红了孩子气极了)(1)(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会哭笑不得?(猴子摘下了孩子的帽子,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孩子觉得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2)引导: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便宜了它)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孩子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3)引导: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这是孩子
22、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2.水手们的三笑。小结:一笑猴放肆,二笑孩尴尬,三笑孩生气。他们这样推波助澜,使孩子身陷险境。(二)探究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1.出示课件 5:句子。(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过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的情景(太危险的情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可见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从水手们“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可以看出。(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
23、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可能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身碎骨。退一步讲,即使他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因为桅杆太高、太险)从文中“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2.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的处境危险吗?(万分危急)三、品读“跳”。1.“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指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危险,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2.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24、?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的。想一想: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孩子向海里跳?3.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学生各抒己见。让水手撑开海绵垫或被褥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救孩子可是时间不等人,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4.想一想:在那个危急的时刻,为什么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船长?(这是一个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5.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四、课堂小结。1.跳水这篇文章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给予人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船长在紧急关头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角度受到启发
25、;还可以从孩子过于生气激动而失去冷静,进而陷入险境的角度受到启发:遇事要冷静;我们还可以从水手们的起哄促使孩子陷入险境中得到启发: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2.教师总结:枪口下的跳水,是一个父亲应对几乎无计可施的生命险情时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体现。船长的选择源自他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让我们深刻地去理解父爱吧!另外,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考虑后果,危急时刻要沉着冷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 题 习作 神奇的探险之旅 课 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
26、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2.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探险吗?(学生自由发言)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板书:神奇的探险之旅)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人物 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 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 见识多广的向导 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同学 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心细而胆小的妹妹 交流,说说希望和谁一起去探险。从上面的表格中选择一个,和自己一
27、起组成一支探险小队。并说说理由。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场景 装备 险情 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 指南针、地图、饮用水、食物、药品、帐篷 遭遇猛兽、暴雨来袭、突发疾病、断水断粮 说说你想到哪儿去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三、互相交流,指导命题。1.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1)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2)要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3)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4)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2.指导命题:(1)可以用“神奇的探险之旅”作为习作的题目。(2)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如:茫茫大漠探险之旅。(3)可以
28、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如:有惊无险(4)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作为习作的题目。如:知识改变“命运”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探险之旅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1)学生自由阅读。(2)(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板书设计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遇到的困境 探险工具的使用 求生的方法 课后反思 课 题 语文园地 课 时 第 1 课 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
29、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2.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交流平台。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田忌赛马中,孙膑是如何制订计策的?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跳水一文中,船长采用了什么方法救孩子?可见船长的镇定果敢,机智过人。二、词句段运用。(一)出示课件
30、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2.学生再读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文言文中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1.学生读读这两段话,从加点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2.第一段中的句子是说时间漫长:四十秒钟(时间很短暂),但大家已经觉得很长了,体现了当时形势的危急,人们急切的心情。第二段中的句子是说时间流逝之快: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但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3.小组交流: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三)具
31、体说说叶圣陶为什么这样修改作文。1.叶圣陶简介: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2.作文修改主要抓住下面几个方面:(1)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2)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3)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子。(4)删去重复啰唆的语句。(5)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3.引导学生对比改前和改后的文章,发现修改后的文章语言更准确,意义更连贯,条理也更清晰。4.今天我们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修改符号来修改我们自己的习作了。三、日积月累。1.先读一读,正音。学生交流这几组别称的大致意思。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豆蔻花在开放的时候,非常丰满,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15岁的女子行及笄之礼,表示成年;20 岁的男子行弱冠之礼,表示成人;30 岁的人,能立身处世;40 岁的人,可以免于迷惑;60 岁的人,进入花甲之年;能活到70 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100 岁,是期颐,人到了 100 岁就需要保养身体了。3.学生再读,试着背诵。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词句段运用:汉语古今意义的统一;不同情形下人们对时间长短、快慢的不同体验;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的方法 三、日积月累:积累基本的文化常识 课后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