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科学第四章(5)11357.pdf
《初三科学第四章(5)1135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科学第四章(5)11357.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整理 一、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1)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包括淀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是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3)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 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脂肪生物体内贮
2、藏能量的物质 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5)无机盐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6)粗纤维(食物纤维)促进消化 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极大。除维生素 D 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二、热量价 动物的生命活动消耗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给的。那么,食物
3、中是否真的含有能量?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前要注意以下问题:(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以便进行比较。(3)1 毫升水每升高 1,需要吸收 4.2焦的热能。(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实验进行时,要注意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时的着火点,一般燃烧2 分钟3 分钟材料会燃尽,而试管中的温度会明显上升。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从而得出热量
4、价的概念: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类物质中,热量价最高的是脂肪。三、动物的摄食 动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各种动物获取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各自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1)海葵用触手来捕食(2)昆虫取食的器官是口器 2 蝶类的虹吸式口器;蝗虫的咀嚼式口器;密封的嚼吸式口器;苍蝇的舐吸式口器;蚊的刺吸式口器。(3)一些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4)青蛙用舌来捕食(它的舌根是倒生的)(5)啄木鸟用喙来捕食(6)猫用可以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来捕捉鼠(7)蜘蛛能织网捕虫(8)蛇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四、人消
5、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 颗32 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2)牙的分类 从成分上分: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牙骨质牙根的表面。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按形态及功能分: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共 8 颗,其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尖牙位于口角处,共 4 颗,牙冠粗壮,牙根长而粗,主要功能为穿刺和撕裂食物。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共 8 颗。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协助尖牙撕裂食
6、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磨牙位于前磨牙之后,共 12 颗,结构复杂,作用是磨碎食物。按存在的时间分 乳牙幼儿时长出的一组牙,共 20 颗,存在于出生 6 个月左右至 6 岁左右。恒牙继乳牙脱落后长出的第二组牙,自 6 岁左右萌出。智牙第三磨牙,于二十岁后萌出。(3)牙的功能 咀嚼 发音和语言 保持面部正常形态(4)龋齿 龋齿及其形成原因:龋齿俗称蛀牙。龋齿的形成过程:牙齿上粘有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破坏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龋齿的预防:饭后要漱口,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早晚要正确刷牙,睡前睡后清洁牙面。3 五、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及食物来源 无机盐
7、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皮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 瘦肉、鱼、蛋类、豆类、猪肝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血液、肝脏、瘦肉、鱼、奶类、蛋类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虾、海盐等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豆类、牛肉、羊肉、肝脏、花生油 六、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种类 缺乏时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 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 B1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 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8、等 水果、蔬菜 维生素 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油 七、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2)其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常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必要时,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同等质量的蛋白质与躺了氧化所释放的热量相同,而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热量要比蛋白质和糖类高得多。由于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因此,它们所含的能量也不相同。(4)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要,如维持体温和神经、循环、呼吸等
9、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5)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6)粗纤维虽然在人体内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但它在消化道内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排除附着于肠壁上的黏稠有害物质。八、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系统的组成:4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2)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腺体 唾液腺 胰腺 肠腺 肝脏 胃腺
10、流入的部位 口腔 十二指肠 小肠 胆囊 胃 消化液 唾液 胰液 肠液 胆汁 胃液 九、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及其类型 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物理消化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化学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如胃壁肌肉层的收缩导致胃的蠕动,有利于食物的物理消化。(2)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食物的七大类营养物质中,有三类物质即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有三类物质即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与脂肪酸;而食物纤
11、维是不能被消化的。(3)吸收以及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做吸收。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4)小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长;小肠内表面有环状皱襞;环状皱襞上有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都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十、酶(1)酶的概念 5(2)酶的作用特点(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实
12、验成败关键有四条: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 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十一、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毛细淋巴管脂肪酸甘油脂肪微粒脂肪毛细血管氨基
13、酸多肽蛋白质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消化吸收过程进入肠液、胰液胆汁进入肠液胃液、肠液、胰液肠液、胰液唾液、肠液、胰液 6 十二、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 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 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1)假设 pH 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2)制订实验计划:取 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序号 1至 5的要求操作。振荡这 3 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 3 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入 37的温水中,
14、保温 10 分钟。取出试管,冷却,向 3 支试管分别滴加 2滴碘液,观察 3 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1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 毫升 1 毫升 1 毫升 2 注入蒸馏水 1 毫升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1 毫升 4 注入盐酸 1 毫升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毫升 2 毫升 2 毫升 (3)讨论: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 37恒温?(人体内的酶在正常体温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该实验能不能按照表格中序号 1、5、2、3、4 的步骤操作?为什么?(不能,因为在注入氢氧化钠和盐酸之前淀粉可能已被分解,导致 3 支试管中溶液加碘后均不变蓝)根据实验
15、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 pH 的影响)十三、血液(1)血量 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血型:人体血型可分为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输血:坚持输血同型血原则。献血: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与工作。(2)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质为人体输送各种营养物占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血浆占血液(红色)%45%55(3)血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固有关规则,血小板与血液凝,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体传染功能有关吞噬病菌,与机体的抗红细胞大且数量少,能白细胞:有细胞核,比,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形,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16、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血细胞(4)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中如果白细胞数量偏高,说明被检查者可能有炎症;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数量偏低,说明被检查者可能有贫血症状 解读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11.8 3.510 109/L 7 2 中性粒细胞计数 85.0 5070%3 红细胞计数 3.0 3.55 1012/L 4 血红蛋白 90 110150 g/L 5 血小板计数 210.0 100300 109/L 6 淋巴细胞计数 2.1 0.74 109/L 7 血型 AB 型 8 十四、心脏和血管(1)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部的中
17、部偏左下方(2)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以及瓣膜的作用:与心房相连的都是静脉: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与心室相连的都是动脉;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总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心室和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3)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一般约需 0.1秒,舒张一次约需 0.7秒,在心房开始舒张的同时,心室开始收缩。心室收缩 1 次约需 0.3秒,舒张 1 次约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科学 第四 1135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