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详细赏析5篇.docx
《李白诗歌详细赏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歌详细赏析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白诗歌详细赏析5篇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内容】我宿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赏析】: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夫老妈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登太白峰 【年头】:唐 【作者】:李白登太白峰 【内容】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赏析】: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应诏入京时,可谓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惆怅与苦闷。这
2、种心情就反映在登太白峰一诗上。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你看,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是秦岭闻名秀峰,高矗入云,终年积雪,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勉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宗明义的手法,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打算。登高壮丽,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知他,情愿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情是多么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一向酷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
3、的星星,经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诗人好象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挚友问候,共叙欢情。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诗人想象新奇活泼,富有情趣。在这里,李白并没有干脆刻划太白峰的高峻宏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显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白却依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纳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人时时有新奇之感。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形象是多么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随意驰骋,境界异样开阔。诗人飘飘然有出世之思。“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意。但这里用得敏捷自然,并不显出斧凿痕迹。“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两句的意境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些相像。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迭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
5、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特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志向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妙,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奇,充溢主动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然而,李白真的就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吗?看来还不是的:“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正值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深深地萦绕在心头。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
6、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困难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动多变,突然而起,突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年头】:唐 【作者】: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内容】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
7、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喜闻乐见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闻,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旧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8、。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从前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醉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
9、象壮美,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终归是关切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示意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非常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观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输赢,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概,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自然成韵
10、。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李白望庐山瀑布 【年头】:唐 【作者】:李白望庐山瀑布 【内容】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
11、有浪漫主义色调,为不寻常的瀑布创建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奇妙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行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白 诗歌 详细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