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与探究37280.pdf
《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与探究3728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与探究37280.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与探究 就现阶段的教学而言,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和学生沟通和讨论,使学生可能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很难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数学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心理效应进行教学.对心理效应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一、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和“自 己人”效应,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人们会下意识地接受自己所崇
2、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自己人”效应指的是,人们会更信赖那些被他们归为同一类型的人.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这两个心理效应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和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又应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对象.同时,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圆的认识”时,教师应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和“自己人”效应.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和“圆”相关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总结这些图片的共性.有的学生回答: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回答: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
3、的距离是相等的.在学生的回答和答案有所出入时,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对他们加以鼓励,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同时,教师应该保证自己对与“圆”相关的初中数学知识全部掌握,才能够帮助学生解答他们不太懂的难点内容.这样教学,教师对学生多加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运用“共生”效应和“瓦拉赫”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共生”效应指的是,在系统中,各成员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简单来说,就是“1+12”.“瓦拉赫”效应指的是,由于人们的智能发展都存在很多不均衡之处,只有找到最佳突破点,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潜力,取得不错的成绩.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教学 心理 效应 应用 探究 3728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