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中考语文热点阅读议论文阅读练习汇编7855.pdf
《最新初中中考语文热点阅读议论文阅读练习汇编785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中考语文热点阅读议论文阅读练习汇编7855.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初中中考语文热点阅读议论文阅读练习汇编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 16 题。(10 分)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马祖云 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多写“一撇”,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方为失利的实质。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乃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彰显对职守的忠诚、做事的严谨、追求的执着。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认真之要,在对“毫厘”的极致严格上。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
2、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的较真之中,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20 世纪 60 年代,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国首颗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当今的“蛟龙”“天河”等科技明星。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
3、之至巧。”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马克思潜心研究 40 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钱穆倾尽一生心力,砥砺“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的拙功,终成 1700万言的国学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成功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其间不会躁动、不曾走神,也永远不忘初心、不言放弃。1977年
4、至今,多少科研奇迹层出不穷、多少名流人物闪烁更迭,但那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空间探测器,依然飞驰在太阳系外的轨道上。漫漫 40 年,这个航天科研团队的成员,从青春到暮年,一直在关注着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难测的结果。沉潜事业的认真,多么需要远离红尘熙攘、摒弃功利躁动、抵御炫眼诱惑。否则,何以到达“诗与远方”?然而,一举成名、一鸣惊人的“速成”心态,使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殊不知,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君不见,一块脱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监控发射者的关注,导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惨失事;一个粗心的农林工未灭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细,而失去天
5、下之大;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导致一场悲剧,这是警世教训。“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则故事有什么好处呢?(3 分)2.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3 分)3.体会第段中加点词语“往往”的表达效果。(4 分)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4.简述-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 分)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4 分)1.文章开头引用战争事例,引出本文的论题;作为事实论据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2.认真之要,在对“毫厘”的极致严格上;
6、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3.“往往”是通常、常常、大部分情况的意思;突出事物事物的质变,大部分情况下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也有少部分特殊的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首先,作者提出“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的观点(1 分),接着举航天人沉潜事业的事例证明观点(1 分),然后列举一组反例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来证明观点。(1 分)5.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中心。号召我们要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 16 题。(10 分)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马祖云 刘邦入关后来到秦宫,禁不住金银财宝、香车
7、美女的诱惑,在纵情享乐中把军中大事置于脑后。大将樊哙忠言劝之:“主公,你不能住在此处。这是何地?是以前暴君秦王享乐的地方。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迷人之地!”经多人劝说,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离秦宫,屯军灞上,厉兵秣马,最终打败了项羽。由此可见,制欲止奢,才能成就一番大业。人生在世,皆有七情六欲。何谓欲?先贤曰:“六欲:生死耳目口鼻。”可见,欲是人们生存的一种需求和欲望。积极合理的欲求,是进取之基、事功之梯、动力之源:非分的欲望,是健康之害、事业之敌、人生之祸。古人往往把后者专指为贪欲,是修身修为的必然课题。所以,古训道:见欲而止为德。今天,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本无可厚非。然而,倘若人生观
8、扭曲,贪欲膨胀不止,以致欲而无度、望而无底、求而作恶,势必自焚于欲火、身败名裂。对此,一首古代民谣鞭辟入里:“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坐骑;骡马成群轿皆备,田地不广用难支;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不足,四品三品仍嫌低。各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世事证明,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必自取灭亡。哲人说:“人生需要一把剪刀,正确剪裁,方可裁出美好的生活。”人如树,欲似杈,人的一生需要拿起剪刀不断地裁去横生的枝杈,除去旁出的枯枝,修出亮丽的身姿。特别是精神家园中,良莠混杂,美丑并存,只有用“见欲而止”这把剪刀,剪掉失
9、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使人生绚丽出彩。现实中,有的人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渐被失控的欲望拉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有的人在享乐中,玩物丧志,昏沉迷失,醉生梦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自己一个纯洁空明的精神世界,这是自身之福、家庭之幸、事业之利。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地主终生在挖空心思地“跑马圈地”。有一次,他向一位头领买地。头领说他可以以1000卢布买他一天所能走过的土地,但若当天不能返回起点,他将失去1000卢布。他拼命地跑,占了很大一片地,最后回到起点时却累死了。他的仆人挖坑把他埋了。他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这个故事,
10、值得我们深思。(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3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14理清第段的论证思路。(3 分)15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 分)16本文标题人生需要一把剪刀中的“剪刀”指什么?用这个标题的好处是什么?(3 分)13制欲止奢才可享受美好生活。(不可答成:人生需要一把剪刀,正确剪裁,方可裁出美好的生活。论点必须是判断句。)14先指出人生在世皆有欲望,再阐述合理的欲望有什么价值、非分的欲望有什么危害,最后得出结论见欲而止为德。15引用论证。用民谣形象地展示人贪欲膨胀的过程和欲壑难填、不能自拔的可悲,从反面证明了“制欲止奢很有必要的观点。16指“见欲而止”。题目运用比喻的手
11、法,形象地说明人生需要裁去非分的欲望,强调制欲止奢对人生的重要性。(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4 分)朴素美 朴素也是一种美。“朴素美”,是指质朴无华、淡雅大方的美。它首先包含人的仪表的自然美: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就给人以美的印象;还有红润的脸色,乌亮的头发,看上去也给人以健康、充满活力的美感。其次,朴素美指的是人的衣着穿戴:一个青年如果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合身得体,虽然不刻意雕琢,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那么,为什么说朴素是一种美呢?首先,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寓美于清淡之中。一件衣服,五颜六色可能是美的。但有时候浑然一色,也是美的。树叶是绿色的,海水是蓝色的
12、,麦浪是金黄色的,虽然是一色,不也很美吗?这是美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其次,因为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脸色红润,五官端正,本来就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因为没有涂脂抹粉,浓妆重彩,这种天赋的自然之美不会受到遮掩和损害。朴素的打扮和装束,不至于喧宾夺主,相反能使人的自然美映衬得更美。第三,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而这种内在的心灵和精神之美,虽然不显露在外表,但它会使人的外表愈发显得美。当我们知道某处雷锋式的青年把自己的积蓄慷慨无私地献给灾区人民,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衣着朴素的时候,看到他的形象难道不觉得美吗?不但觉得美,尊敬之情也会油然而
13、生。所以,在美的花园中,朴素美的地位是不能抹煞的。以朴素为麦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那种以为只有打扮得奇异、华丽、时髦才是美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太懂得美,或者说是不完全懂得美,因为他们把本来是美的东西还没有看作是美的。1谈谈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2 分)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2请梳理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2 分)1.以朴素为美,讲究仅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省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的表现。(扣住“以朴素为美”和“懂得美”两个关键词来理解含意,大意对即可,共2分)2.第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第段分别阐述了什
14、么是朴素美,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第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四)阅读下文,完成15 18 题。(15 分)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 月 21 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15、。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 5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
16、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15.文章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3 分)_ 16.第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4 分)_ 17.简析第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分)_ 18.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 100 字,5 分)材料:5 月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初中 中考 语文 热点 阅读 议论文 练习 汇编 785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