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类试题答题对策4854.pdf
《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类试题答题对策485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类试题答题对策4854.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类试题答题对策 关于现代文阅读概括类试题的考查,2009 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从特定的角度 对文章整体或局部信息进行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面对这类试题,有些考生审题不仔细,再加上无视文章或语段的层次,往往跟着感觉走。没有读懂就随意找答 案点,胡乱表述,得分不容乐观。那么怎样又好又快地完成高考现代文阅读概括类试题呢?下面笔者就结合 2008 年高考语文试卷作些分析。一、找中心句
2、,纲举且张 文章中的语段通常是由中心句和展开句组成的,中心句是语段的核心、主旨,而展开句是为中心句服务的,是对中心句的丰富和深化。这些句子意义相 互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表明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对这些语段进行概括,找中心句是最重要的途径。找到了这些句子,就能纲举目张。如 2008 年全国卷第 14 题: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试卷材料为季羡林的马缨花)这是对文章局部内容进行概括,组织答案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第一段(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 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
3、住的地方就到了)和第三段(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 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莲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 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 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主要信息,亦即中心句。第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句、第三句都是对第一句的具体叙述,突出了第一句 中的“孤零零”和“很深”这两个词语,很显然把握第一句,就答出了其中一个原因。根据第三段可以概括出第二个原因,
4、第三段作者首先用设问的修辞,表明作者 当时也有孤独之感,接下来的几句话具体阐述原因。其中“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最重要,是这个语段的中心句,余下的几个句子 作者用白天、晚上的不同情绪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晚上独处的寂寞之情。答案(1)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2)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二、去虚留实,删繁就简 这是概括类试题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又经常和找中心句结合使用。所谓“虚”、“繁”是指语段中那些起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等作用的 句子,这些句子只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关键信息,但它们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概括时我们应合理地
5、删除这些句子,留下关键信息,然后再简明扼要地进 行表述。如2008年江苏卷第18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试卷材料为晚清学人杨守敬)这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题干中“哪几件事”和“重要影响”是关键点。本文所写之事很多很碎,列举哪“几件”事最好呢?那些出现在特定事件前 后的点明意义的句子最值得考生关注,如第一段中的“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第二段中的“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学术生涯的 转折点”。第三段中的“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等等。通过去虚留实,删繁就简,我们先把握住原文相关段落的关键信息。如第一段:“19 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
6、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 学;20 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第二段:“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 岁起先后六次赴京 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阚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 印摹刻为留真谱。”第三段:“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 48 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再对这些关键信息进 行加工、提炼,挤兑掉无关的词语,剩下的应该是精华与核心部分,最后分要点写清楚,答案就做好了。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现代文 阅读 概括 试题 答题 对策 485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