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汇编7706.pdf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汇编77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汇编7706.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鱼我所欲也 课文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课文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
3、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
4、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重点字词(1)亦:也。(2)欲:想要。(3)兼:同时具有。(4)舍:舍弃。(5)取:选取。(6)甚:超过。(7)于:比。(8)故:所以,因此。(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10)恶:厌恶。(11)患:祸患,灾难。(12)辟:通“避”,躲避。(1
5、3)如使:假如,假使。(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15)莫:没有。(16)则:那么。(17)凡:凡是,一切。(18)得生:保全生命。(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20)为:做。(21)而:但是。(22)是故:这是因为。(23)非独:不只,不仅 非:不 独:仅。(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25)是:此,这样。(26)勿丧:不丧失。丧:丧失。(27)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28)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29)则:就。(30)弗:不。(3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32)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33)呼
6、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34)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35)蹴:用脚踢。(36)而:表修饰。(3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38)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39)何加:有什么益处。何 介词结构,后置。(40)宫室:住宅。(41)奉:侍奉。(42)得我:感激我。(43)得:通“德”,感激。(44)与:通“欤”,语气助词。(45)乡:通“向”,从前。(46)已:停止
7、,放弃。(47)本心:本性,本来的思想,即指“义”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回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古今异义 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 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鱼我所欲也 3、豆: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豆类名称 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不丧失罢了。(
8、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内容理解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此之谓失其
9、本心。”中的“此”指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3、“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生”和 “义”。文章以鱼与熊 掌 设 喻 的 目 的 是 引 出 舍 生 取 义 的 命 题,同 时 暗 含“生”与“义”孰 轻 孰 重 的 关系。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用原文回答)5、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
10、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0、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11、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3、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
11、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1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15、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16、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
12、择,在关键时刻,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你从本文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时会迫于情势或欲望,做出非善的行为来,因此做人应该时常自省,要敢于舍生取义。启示:(1)面对心灵的选择,每个人都要“舍生取义”。(2)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前个人利益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就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17、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1
13、8、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失本心”的行为,但也有人并不赞同“行道之人”这样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究竟如何对待“嗟来之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接受这种施舍,不仅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这样的施舍,当然应该是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但有时接受“嗟来之食”,保存了自己,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可更好得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时不妨暂且忍辱负重。19、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出什么样的启示?不矛盾,市场经济下的“利”,必须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只有坚持“义”,才能赢得更多的
14、、长久的“利”。10、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中 考 真 题 训 练 阅 读 甲、乙 文 言 文,完 成 第15 19 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
15、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弘范:元军元帅。扞(hn):保卫。泫(xun)然:
16、水滴下的样子。捄:同“救”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 也 辟:(2)天祥泫然出涕 涕: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译文:(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译文: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答: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参考答案 1通“避”,躲避。眼泪。2.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3.国亡不能捄,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知识 梳理 汇编 770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