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学业水平试卷(及解析)word36868.pdf
《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学业水平试卷(及解析)word3686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学业水平试卷(及解析)word36868.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学业水平试卷(及解析)word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关注到饮食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出健康。中国营养学会推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是_,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_,在此部位中,唾液里的_会将该营养成分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当我们细嚼米饭时会觉得有甜味。(2)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_,在此部位中含有由 _分泌的能促进脂肪消化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的关键阶段,
2、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_。(4)小红最近在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你建议她应该多吃_层的食物。(5)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_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合理运动和_。(6)下图中 A-E 表示人体消化道各部位,则 D 是_,可反映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填甲、乙、丙)。2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了。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
3、,分成 2 等份:将口漱净,取 4 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取 2 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 1、2,实验过程如图:(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2)实验过程 D 中,滴加碘液后 2 号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将_,原因是_。(3)该实验中,设置 1 号试管的作用是_。(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_。3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有重要意义。2016 年 5 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下图是新发布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1)根据图示,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_。(2)每天步行 6000 步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第_层食物提供。(3)小华设计
4、的午餐食谱含有 4 种食物,小米 50 克、红薯 150 克、菠菜 150 克、植物油10 克。这个食谱是否符合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_,简述理由_。(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出限制糖的摄入量。请分析橙汁和橙子的营养成分数据,简要说明“果汁不能代替水果”的原因_。食物种类 糖分(克)维生素(毫克)膳食纤维(克)100 克橙子 10 0.56 0.6 100 克橙汁 34 0.14 0 4图 1 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 2 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 3 是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段,此时,膈肌处于图
5、 3 所示的_状态(用字母表示)。(2)图 2 中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实现的,过程2和3是通过_实现的。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内的_,用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_。(3)经过图 2 中的环节 2,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_。(4)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中,需要依次经过_等结构。5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_。(2)当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到外界空气中时,图一中的 _应处于_状态。胸廓的容积变_。(3)图二中 B 代表的物质是_,组织细胞利用物质 B 分解_,产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 A
6、。物质 A 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是由于_作用。6如图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2)A 表示_血管,D 表示_血管。(3)从 FD 的过程实际上是血循环中的_循环过程,血液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氧含量_(增加或减少)。血液由_血变成了_血。7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心脏各腔。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和、和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_。(2)与_相连的血管名称是_。(3)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和含氮浓度始终保持最低的血管分别是_和_(填字母代号),在肾脏两侧,_侧血液含氧量较高(填代号)。(4)B 为_,其内流动着_血。(5)在小
7、肠内才开始消化的营养物质是_,其消化后的产物主要经_吸收进入血液循环。8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请分析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夏季学生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溺水停止呼吸是图中过程_受阻造成的。(用字母表达)(2)过程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交换结果是血液变成_ 血。(3)过程D表示_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_中被利用。(4)图中运输氧的过程是_。(用字母表达)(5)若溺水者需要打点滴,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6)若 A 型血的溺水者受伤大出血,无 A 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可少量输入的血型是_型。(7)输送血液的泵是_。9下图为人体的部分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8、:(1)人体血液循环包括_两部分。这两部分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通过_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2)图中 A 表示_,3 代表的气体是_。(3)上图所示的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血管有_。(4)血管 E 的结构特点之一是:_。10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 A、B、D 表示系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中的淀粉在 A 系统的_中开始初步消化,它的最终分解产物葡萄糖经过生理过程 a 进入循环系统,则 a 表示_。(2)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_。(3)b、c 表示与尿液形成有关的两个生理过程,完成 c 过程的主要结构是_(填“肾小球”或“肾
9、小管”)。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内壁有关神经进而产生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属于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4)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是依靠循环系统中_的搏动来提供动力。11人体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从注水,不会从流出,是因为存在 _。(2)某人吃完鱼肉后,鱼肉中的蛋白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最终以 a 的形式被吸收,则 a 物质是_,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3)b 代表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填图甲中字母),若被运输到肾
10、脏,最终在肾脏细胞的_中被利用。物质 c 出肺时,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4)d 中的_通过生理过程 e,全部进入血液。(5)在图甲中,B 比 D 的腔壁厚,是因为 B 中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D 中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这体现了_的生物学观点。12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分别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腔壁最厚的是()_,它收缩时,能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输送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也最大,这充分体现了_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昆明属于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在此环境中进行足球集训,可增加运动员血液中_细胞的含量,增强血液的运氧能力。若某运动员因嗓子发炎而服
11、用了消炎药,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_;药物在到达发病部位前,先后_次经过心脏。(3)图甲中,、之间,、之间都有_,其作用是_。(4)足球运动员产生的废物之一尿素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构成泌尿系统主要器官的基本单位是_,在该排泄途径中,大量的尿素是在图乙的 _处与血液分离,形成的原尿还需经图乙的 _处进行重吸收 13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1)请用图中字母写出“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 _(填字母)。(3)由(1)(2)可知,脊髓具有_和_功能。(4)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
12、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的是_ 。(5)神经系统调节吃梅的基本方式是_。通过该过程,人体维持唾液的分泌。(6)人体的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受_调节的影响。(7)下列现象属于人类特有的是(_)A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 B看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司机立即刹车停了下来 C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小狗就向主人跑过来 D看到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马上起立向老师敬礼(8)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_)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B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 C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会消退 D人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 14“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
13、行”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1)当你通过人行道横线看到红灯亮时,会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此时,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球 _的调节,刺激 _上对光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递到_形成视觉。(2)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会等到救护车过后择机行走。此时,急救车的“鸣笛声”刺激耳内 _处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_形成听觉。(3)是否走过人行道,是由大脑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神经冲动,沿着神经传递到脊髓中相应的神经中枢后,再经 _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而产生的。(4)若某人感冒以后,病菌可能会
14、沿 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15下面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我们一直看的非常清晰,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_的曲度可以调节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_甚至眼球的前后径变长,需要佩戴_加以矫正(2)刚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物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眼球的 _变大所致不同人种,_的颜色不同。(3)图乙是耳的基本结构,听觉感受器位于 _内,产生神经冲动后沿听神经传至_形成听觉(4)图丙中 1 是_,4 是_,某人慎被尖锐物体刺到手指,他立刻缩手请用图丙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他缩手后
15、又感觉到疼痛,由此说明了脊髓的两大重要功能是_和_ 1C 解析:淀粉 口腔 分解淀粉的酶(或唾液淀粉酶)小肠 肝脏 蛋白质 二 吸收 合理膳食(或均衡膳食)胃 乙 【分析】从图中可知: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脏、大肠。【详解】(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是大米、面包、薯类等食品,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 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
16、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 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胆汁具有乳化脂肪的功能。胰腺和肝脏都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分别通过胰管和胆管流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4)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 C 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 C,使胶原蛋白不能
17、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粘膜下出血。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第二层食物,因为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较多。(5)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合理运动和合理膳食(或均衡膳食)。(6)从营养物质的消化可以看出,A 是口腔,消化淀粉,曲线乙可以表示其消化过程,D是胃,消化蛋白质,曲线丙可以表示其消化过程,F 是小肠,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甲可以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所以 B 是咽,C 是食道,G 是大肠。
18、【点睛】解答此类题型时,既要熟知平衡膳食宝塔中的每层食物的作用,又要熟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缺少任意环节都会给解题带来麻烦。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不变蓝 2 号试管里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形成对照 重复以上实验 【分析】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详解】(1)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了化学性消化的进行;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就属于物理性消化,实验
19、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就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2)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该组实验中,1 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 号试管里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3)该实验中,设置 1 号试管的作用是形成对照。(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重复以上实验。【点睛】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实验。3盐、油 一 不符合 缺乏蛋白质,且糖类超量 相同质量的橙汁(果汁)比橙子(水果)里面含有的糖类要多很多,橙汁里面不含有膳食纤维
20、,维生素也要少,故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详解】(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顶层油和盐是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油含较多的脂肪,如果多吃,会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2)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因此“每天步行 6000 步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第一层谷薯类食物提供。(3)小华设计的午餐食谱中,小米和红薯都提供糖类,菠菜提供维生素,植物油提供脂肪,此食谱中缺乏蛋
21、白质,且糖类超量,因此这个食谱不符合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4)根据图表知,相同质量的橙汁(果汁)比橙子(水果)里面含有的糖类要多很多,橙汁里面不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也要少,故果汁不能代替水果。【点睛】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近年的中考中,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题已渐渐成为新宠,要熟练掌握。4A 解析:AB B 呼吸运动 气体扩散作用 线粒体 能量 D 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解析】【分析】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1 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 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 是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4 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详解】(1)图 1 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
22、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BC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值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吸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肋骨下移,膈肌处于图 3 所示的状态由 B 到 A。图 1 中 AB 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图 3 中 A 表示隔顶上升,B 表示隔顶下降,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下降。所以图 1 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 AB 段,此时,膈肌处于图 3 所示的 B 状态。(2)图 2 中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
23、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由图 2 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它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用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从图 2 中的环节 2 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含有氧,随着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氧的含量增加。故丙图中的 D 正确。(4)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
24、肺泡壁进入肺泡。【点睛】考查呼吸的知识。5B 解析:肺 膈肌 舒张 缩小 氧气 有机物 气体扩散 【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详解】(1)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
25、支气管,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因此,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肺。(2)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当肺泡内的气体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年级 下册 生物 期末 解答 实验 探究 学业 水平 试卷 解析 word3686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