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减法关于负数及其运算的史料素材(新版)冀教版5231.pdf
《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减法关于负数及其运算的史料素材(新版)冀教版523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减法关于负数及其运算的史料素材(新版)冀教版5231.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七年级数学上册 1.6 有理数的减法关于负数及其运算的史料素材(新版)冀教版 从数学发展史上看,在使用负数和它的运算方面,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国外,印度大约在公元七世纪才开始认识负数,并用小点或小圈记在数字上面表示负数。在欧洲,直到十二、三世纪,才有负数,而实际进行运算还要在几百年之后。在中国,在纪元初,也就是距今约 2000 年以前,就已经认识了负数,规定了表示负数的方法。指出了负数的实际意义,更进一步在解方程中运用了正负数的运算。在我国,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出现在秦、汉时期的古代算经九章算术一书的第八章方程中,大致有以下一些内容:关于负数的引用,书中以卖(收入
2、钱)为正,则买(付出钱)为负;余钱为正,不足钱(亏钱)为负,在关于粮谷计算的问题中,是以益实(增加粮谷)为正,损实(减少粮谷)为负。魏朝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算是算筹,代表数字,古代用算筹来运算。)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在九章算术中还记载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实际是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也就是书中在方程解法中用到的“正负术”。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其中前四句是正负数减法法则 译文是:同号(两数相减),(把绝对值)相减;异号
3、(两数相减),(把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后四句是正负数加法法则。译文是:异号(两数相加)、(把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把绝对值)相加;正数与零相加,得正数;负数与零相加,得负数。当然,从现代数学观点看,古书上的文字叙述不够严谨。2 上述九章算术中关于正负数的内容都是和当时的“方程术”相联系的。在九章算术之后,东汉的刘洪(公元 158 年公元 183 年时人)又将正负术用于历法的计算。在乾象历(公元 174 年)一书中的正负术称:强正,弱负,(强表示正,弱表示负,)强弱相并:同名相从,(正负数加法:同号就是相加,)异名相消。(负号就是相减。)其相减也:同名相消,(对于减法:同号就是相减,)异名相从。(异号就是相加。)无对互之。(被减数是零时,原正数变为负数,原负数变为正数。)刘洪的说法,比九章算术的说法,就更清楚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级数 上册 1.6 有理数 减法 关于 负数 及其 运算 史料 素材 新版 冀教版 52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