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矿井防治水措施」46221.pdf
《「2011年度矿井防治水措施」462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度矿井防治水措施」46221.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井水灾防治措施 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一)水文地质特征 316、010工作面所在的 31煤层埋藏较浅,距地表0-60m 左右,无地表积水、水库及河流,本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渗水量小,无大的起伏。311、310 工作面含水层分布于井田的中、西部地段,含水层段主要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厚 2.0741.93m,平均 厚度为4.54m,其主要含水层为-1煤层顶板砂岩,渗透性差,富水性极弱。(二)烧变岩含水层段潜水 烧变岩厚度较大,但含水厚度却不大,富水性不强。仅有两条落差15的正断层,断层富水性极弱,基本不含水但导水,大气降水虽为地下补给的主要来源,但因降水迅速转为地表迳流,汇入乌兰木伦河内,补
2、给量有限;各含水层渗透性差,富水性弱极弱,烧变岩区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储水空间,但补给不足,易通过下降泉排泄,其富水性较弱。因此,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一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根据本区一些矿井实际揭露情况,烧变岩区域蓄水量较大,生产中应引起重视。(三)小窑及老空区积水 本井田内正在回采及废弃的小窑多,其积水情况需要进一步查清。-1煤层上部部分可采的 2-2 上煤已经回采形成了老空区,当回采其下的 3-1煤层时,回采后 3-1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将进入上部老空区,若老空区有大量积水,则对-1煤层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四)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3、经查地质报告对矿井涌水量采用大气降水系数法、打井法、廊道法三种方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进行比较,预计矿井生产期间的正常涌水量6m3/h,最大涌水量 13m/h。设计以地质报告为基础并参照邻近矿井实际涌水量情况,预计矿井初期生产期间的正常涌水量为 103/h,最大涌水量为 10m3/h。(五)地表水体 本井田地表为半固定沙丘地貌,乌兰木伦河流经井田东缘,庙沟、车尔盖沟、燕家沟为井田的沟溪,由西向东流入乌兰木伦河。乌兰木伦河年最大迳流量 55m3/,多年平均流量.19m3/,庙沟、车尔盖沟、燕家沟分别分布于井田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井田内共有两个水库:东尔盖沟水库位于黄花界西,总库容量 24 万3,目前
4、坝体面临崩塌;燕家沟内的水库,库内淤平,坝体已崩塌,无蓄水。二、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 1.水患类型 矿井的水患类型为:含水层水、地表水、大气降水、断层水、小窑水。2 威胁程度 大气降水为地下补给的主要来源,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而汇入乌兰木伦河内而流走,故补给量有限;各含水层渗透性差,富水性极弱,烧变岩区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储水空间,但补给不足,易通过下降泉排泄,其富水性较弱。但-1煤层以上各含水层水均可渗入井下,导致支沟水流进入矿坑,加大矿井充水。因此,3煤开采时,在烧变岩地下水的块段,要采取措施,以防突水。特别是 3-1煤层顶板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已经进入 2-2 上煤,因此开采区域内的-2 上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年度 矿井 治水 措施 462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