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试题(附解析)36596.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试题(附解析)3659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试题(附解析)36596.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试题(附解析)1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类人狼(精编版)向观众展示了类人猿的故事。以下有关人类和类人猿关系的说法对的的是 A人类是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亲缘关系较远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现代类人猿将来也能进化成人 2图为胚胎在子宫中发育的某一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B图中的胚胎还在器官层次 C胚胎的营养是由母体提供的 D在子宫中胚胎周围是羊水 3维生素 C 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学生把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逐滴滴入到 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
2、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汁液滴数如下表,据此分析果蔬维生素 C 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果蔬 甲 乙 丙 丁 滴数 5 8 7 12 A甲丙乙丁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4有些人从不吃动物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这是因为有些蔬菜中含有()。A维生素 A B胡萝卜素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B1 5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道,图示为小肠结构,对其功能描述正确的是()A图 B 中 2 是小肠的环形皱襞,1 是小肠绒毛,二者增加了小肠消化面积 B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场所是因为 2 中含有很多消化酶 CC 是小肠绒毛,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的所有物
3、质可以通过它进入循环系统 D3 和 4 是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用来运输从小肠内吸收的营养物质 6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测量、调查,其中实验法又是最重要的生物学习方式。下列实验与其原理不相符的是 实验 原理 A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验证唾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B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 C 探究不同果蔬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维生素 C 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湿度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消化系统由
4、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8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血液运输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该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B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进入红细胞,并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有利于气体交换 D该过程是体循环的一部分 9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曲线 ac 段表示吸气 B图甲曲线 ab 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 B 位置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 10下列有关呼吸
5、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气管内黏液可以形成痰 B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 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进出肺 D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 11下列不属于呼吸系统结构的是()A口腔 B咽 C气管 D肺 12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的血型是 AB 型,在下列供血中,她应该输入的血液是()A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13如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主动脉,将血液运往全身 B是肺静脉,其中流的是动脉血 C是右心室,其肌肉壁最厚 D收缩时,将血液泵至中 14如图为人体几
6、种血管的示意图,表示动脉的是()A B C D 15如图所示,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 A、B、C、D 四支试管中其中 A、B 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 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 24 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A B C D 16依据如图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甲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与肺外气压差变化曲线,AB 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B乙图表示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一天中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C丙图表示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D丁图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 17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 是形成尿
7、液的器官 B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在 2 处重吸收 C1 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3 结构内的液体叫原尿 18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 19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a、b 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若 a 为动脉,则 b 一定是静脉 B若 X 为肺,则 a 内氧气含量丰富 C若 X 为肾脏,则 b 内尿素含量减少 D若 X 为小肠,则 b 内为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 20医生对某人的血糖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 血糖升
8、高是由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BBC 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胰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 CCD 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运动消耗了较多葡萄糖 DDE 点,检测发现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增加,则其效果可能与胰岛素相同 2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叩击膝盖下方韧带小腿前踢 C大脑能够控制膝跳反射 D受损时,只要完好,膝跳反射仍能进行 22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的示意图,若 1 代表的是感受器,则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12345 B54321 C21354 D32451 23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中序号代表()A细胞体 B神经末梢 C树突 D神经纤维 24图是耳的基
9、本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B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中 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5“塑战速决”是 2018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在共同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限制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B农田塑料地膜回收 C筛选高效降解塑料的细菌 D焚烧白色垃圾 26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变化情况,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顺序的各个器官。请据图回答:(1)曲线甲代表_的消化,曲线丙代表_的消化。(2)图中字母 C 所代
10、表器官的名称_。(3)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 _中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27图中甲为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图,乙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模拟的器官是_,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乙图中,表示的结构为_。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3)当模拟的结构处于_状态时,表示吸气过程。当吸气时,图中都鼓了起来,空气中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图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血液由 A 到 B 过程中,血液变化是_。(4)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_。28科普阅读题 白血病又称血癌。1847 年德国著名病理学
11、家鲁道夫魏尔啸,首次使用“白血病”这个词,意思是“白色的血液之病”。众所周知,人的血液颜色是红色的,其实白血病人也不例外。只是部分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目是正常人的数百倍,使血液颜色比正常人稍浅。这种病人的血液经过离心静置分层后,清晰地显现出厚厚的白色细胞层,这是由于异常白细胞增多的缘故。这些异常白细胞在骨髓中大量产生,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浸润重要脏器和腺体,从而造成这些器官肿大或功能异常。此外,由于骨髓受到严重损害,不能继续制造足够多其他类型的血细胞,使得整个血细胞群体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机体由正常白细胞构成的防御机制也失效,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这些异常白细胞被为白血病细胞。上世纪 70 年代,
12、人们发现白血病患者体内有 2 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细胞,一种是占 99%的普通白血病细胞,另一种是数量非常少的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它们虽然含量极少,但是具有自我更新和不断增殖的能力,能产生大量普通白血病细胞,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静脉化疗和骨髓移植等。静脉化疗就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将杀灭癌细胞的药物输进体内,然而,静脉化疗却难以根除白血病,因为有白血病干细胞的存在,理论上说,只要残留一个,就可以“春风吹又生”。骨髓移植是指将正常人的骨髓植入病人的体内,产生 3 种正常的血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做骨髓移植的条件非常苛刻,而且配型很不容易成功,这
13、使得很多白血病患者失去了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人们还在积极探索其他的治疗方式。(1)将某位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加入抗凝剂离心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厚厚的白细胞层位于图中的第_层。(填图中数字)(2)据材料推测,白血病患者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有_。A贫血 B抵御疾病能力增强 C肝、脾、淋巴结肿大 D出血不易凝固(3)由材料可知,引起异常白细胞大量增生的诱因是患者体内具有_。(4)骨髓移植后,其中的造血干细胞除了能够分裂分化成正常的白细胞之外,还能产生_和_,使患者 3 种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恢复正常。29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是对图中三个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请分析并
14、回答下列问题: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7 微量 0.1 0.03 0.9 乙 95 0 0 1.8 1.1 丙 92 7.5 0.1 0.03 0.9 (1)肾单位由_、_和_组成。(2)甲、乙两种液体分别是:_、_,其中甲取自图中_部位的液体。(3)丙液体承担的功能主要是运载_,运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_。(4)健康人的乙中不含葡萄糖,但当一次摄入过多的糖时,乙中也会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这说明肾小管的_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30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下图一为该反射示意图。图二是近视眼和远视眼以矫正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处
15、具有_,用橡皮锤叩击处,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2)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若图中结构受损伤,则叩击后_(选填“有反射无感觉”或“无反射有感觉”或“无反射无感觉”)。(3)膝跳反射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_(填“是”或“否”)。(4)膝跳反射实验,主要是证明脊髓具有_功能,除此之外,脊髓还具有_功能。(5)体检过程中,视力检测一项,若受试者看到的字母模糊一片,则其此时其视力情况为图二中的_(填图中字母),矫正方法为图二中的_(填图中字母)。1C 解析:C【分析】在距今 1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16、,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AC由分析可知: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人类是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A 错误、C 正确。B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B 错误。D现代类人猿与能进化成人的森林古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已经不具备进化成人的条件和生存环境,所以不能进化成人,D 错误。故选 C。2B 解析:B【解析】【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据此答题。【详解】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A 正确;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
17、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 8 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胎儿,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B 错误;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CD 正确。【点睛】关键掌握胚胎的发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3B 解析:B【分析】维生素 C 的分子结构中,有不稳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 C 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 C 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 C,滴的滴数少,维生
18、素 C 含量高。【详解】维生素 C 具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果蔬中维生素 C 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而甲、乙、丙、丁滴加的滴数分别是 58、7 和 12 滴。因此果蔬维生素 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乙、丙、甲。【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 C 的特性以及鉴定方法果蔬中维生素 C 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4B 解析:B【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详解】A维生素 A 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
19、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 A 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但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 A,故 A 不符合题意。B缺乏维生素 A 易患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等,维生素 A 主要在动物的肝脏中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 A,但是胡萝卜和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们在人体肝脏内能转变成维生素 A,所以有些人从不吃动物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这是因为有些蔬菜中含有胡萝卜素,故 B 符合题意。C维生素 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 C 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故 C 不符合题意。D维
20、生素 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 B1 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5D 解析:D【分析】小肠吸收和消化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 56m;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据此解答。【详解】A图 B 中 2 是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1 是小肠绒毛,增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故 A 错误。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2 中含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等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21、,甘油和脂肪酸通过毛细淋巴管吸收进入淋巴循环,最后汇集于循环系统中,故 B 错误。CC 是小肠绒毛,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的葡萄糖,氨基酸,水分等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甘油和脂肪酸通过毛细淋巴管吸收进入淋巴循环,再汇集于循环系统中,故 C 错误。D3 是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水分等物质进入血液循环,4 是毛细淋巴管,吸收甘油和脂肪酸进入淋巴循环,再汇集于循环系统中,故 D 正确。故选 D。6A 解析:A【分析】(1)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2)使用澄清的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3)维生素 C 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果蔬
22、中维生素 C 含量越高,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4)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详解】A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加碘液的目的是检测淀粉,A错误。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B 正确。C维生素 C 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常用高锰酸钾检测维生素 C 的含量,C 正确。D树木进行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D 正确。故选 A。【点睛】生物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7A
23、解析:A【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详解】A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比较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A 错误。B消化腺分为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和唾液腺,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小腺体有肠腺和胃腺,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液。B 正确。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C 正确。D在消化道内,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 6 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
24、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 正确。故选 A。【点睛】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消化器官的特点,可结合着消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掌握。8D 解析:D【分析】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详解】A在人体内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A 正确。B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B 正确。C肺由许多
25、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C 正确。D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经肺静脉最先到达左心房,该过程是肺循环的一部分,D 错误。故选 D。【点睛】掌握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结果及原理是关键。9B 解析:B【分析】(1)曲线 bd 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2)膈肌从 A 到 B 时,吸气;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 A 甲状态;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 B 状态。【详解】A图甲曲线 ab 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A错误。B图甲曲线 a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学 年级 下册 生物 期中 试题 解析 3659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