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卷及答案3662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卷及答案366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卷及答案36620.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卷及答案 1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森林古猿 B长臂猿 C猕猴 D黑猩猩 2青春靓丽的你,生命的起点是()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婴儿 3如图是比较花生仁、核桃仁、小麦仁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做出比较 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C为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在火焰熄灭时记录 D一般的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 4将用甲、乙、丙、丁四种水果榨取的果汁分别逐滴滴入同浓度、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果汁滴数如下表
2、所示,判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水果是()A甲 B乙 C丙 D丁 5甲、乙、丙是三种等量食物进入消化道后,食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甲、乙、丙所含营养成分最多的依次是()A蛋白质、脂肪、淀粉 B脂肪、淀粉、蛋白质 C淀粉、蛋白质、脂肪 D蛋白质、淀粉、脂肪 6以下是某小组有关淀粉酶实验的一些数据,据此分析正确的是()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试剂 现象 1 淀粉糊 2mL+清水 2mL 37 碘液 变蓝 2 淀粉糊 2mL+唾液 2mI 0 碘液 变蓝 3 淀粉糊 2mL+唾液 2mL 37 碘液 不变蓝 4 淀粉糊 2mL+唾液 2mL 99 碘液 变蓝 A表中 3 号试管作为对照组 B3
3、号试管没有变蓝,是因为唾液中的酶将淀粉分解了 C通过 2、3、4 三个试管的对照,说明唾液能够将淀粉分解 D1 号和 2 号试管的实验变量是温度 7下列有关消化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A胰腺分泌的胰液中有胰岛素 B胆囊贮存的胆汁能消化脂肪 C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D胃腺属于上皮组织 8图为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代表氧气,b 代表二氧化碳 B血管甲为肺动脉,血管丙为肺静脉 C血管甲流的是动脉血,血管乙流的是静脉血 D血液在流经血管乙时,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9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过程某一阶段示意图,据图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表示呼气状态 B模拟的是鼻腔,模拟膈肌 C此
4、过程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此过程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10气体进入人体经过的呼吸道的排列顺序是()咽 喉 鼻腔 气管 支气管 A一一一一 B一一一一 C一一一一 D一一一一 11每年的 5 月 31 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下列哪个器官组成的()A鼻 B喉 C气管 D肺 12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一次献血 3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13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 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A、B 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
5、对的的是 ()A连接左心室的血管 4 是主动脉 B当血液流经 A 时,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 C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3 肺动脉 D血管 2、4 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14如图为人体局部血液循环示意图,对于、三种血管描述正确的是()A是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B是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C是动脉,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 D全是毛细血管 15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16人体的肾脏中,肾单位中的肾小体由什么组成()A肾小球和肾小管 B肾小球和肾小囊 C肾小囊和肾小管 D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17如图是肾脏结构
6、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示意图,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肾单位由图中的组成 B中的氧气含量与中相同 C内液体与内液体成分相同 D处发生了小分子物质的滤过作用 18下列不是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是()A肾脏 B肛门 C输尿管 D膀胱 19人体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过程叫排泄。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A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B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C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D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20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B图二表示患近视的眼球,成像特点是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C图三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
7、各处 D图四表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1对下面的概念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具有感觉、运动、心跳等多种神经中枢 C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最明显的区别 2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图为人的缩手反射示意图,若用麻醉剂阻断图中的某一个位点,再刺激 A 时,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DCEBA B若阻断位点 B 时,病人无感觉,有反应 C若阻断位点 C 时,病人有感觉,无反应 D若阻断位点 G,病人有感觉,有反应 23观察图人体细胞,这是人体的()A上皮细胞 B神经细胞 C肌肉细胞 D
8、肝细胞 24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以避免损伤耳的()A B C D 25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D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26下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暂时贮存食物的是_(填“胃”或“肝”),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2)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填“小肠”或“大肠”)。(3)食物中的蛋白质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_(填“胃”或“小肠”)。(4)在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填“肝脏”或“
9、胰腺)。(5)消化系统是由_(填“消化道”或“食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27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回答:(1)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2)6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3)3 既是空气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4)5是支气管,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 ,其外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 ,这有利于 与 进行气体交换 28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所指的是心脏各腔,字母 A、B、C、D、E、F、G、H 所指的是血管。请据图回答:(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管壁最厚的是_(填“左心室”或“右心室”)。(2)血液由 A 血管流经肺,在肺部毛细血管发生气体交换后其_
10、(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流出到 C 血管中的血液应为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3)若 E 代表肾脏,当血液从 D 血管流到 F 血管后,血液中的_(填“尿素”或“二氧化碳”)等废物含量减少。(4)图中血液由ABC的循环路径称为_(填“肺循环”或“体循环”)。29下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a _ b _ c _。(2)当血液流经 a 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 b 中形成_。b 中液体与血浆相比,除不含_外,其它成分相似。(3)图中 c 处的几个向上的箭头表示肾小管的_作用,剩下的液体经过 f 后形成
11、_并最终排出体外。30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 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但有些人仍置若罔闻,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图 1 中的_(填字母)造成的。(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但是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红灯停”的反射活动属于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3)大多数司机在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谨慎驾驶。司机在观察时,光线进入眼球后刺激_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视神经传递到_中枢产生视觉。(4)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
12、,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不能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 2 中的_(填数字序号)。不能完成缩手反射是因为_不完整。(5)若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他未受损的神经中枢部位最可能是_。(6)正常行走的路人,因为“醉酒”司机的不正当驾驶受到惊吓时,大脑皮层促使_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说明_调节和激素调节紧密联系,分工合作,共同调节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1A 解析:A【分析】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详解】在距今 1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
13、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不得不下地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 A 符合题意。故选 A。2C 解析:C【分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最初的同一个受精卵分裂、生长、分化来的,据此解答。【详解】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故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故选。【点睛】掌握胚胎发育过程,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端是解题的关键。3C 解析:C【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
14、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详解】A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A 正确。B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B 正确。C为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在温度计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表明水分已经充分吸收热量,C 错误。D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分子比较大、含有碳、能燃烧称为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烧称
15、为无机物,D 正确。故选 C。【点睛】科学探究中要注意遵循对照原则、重复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4B 解析:B【分析】维生素 C 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 C 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 C 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 C,滴维生素 C 滴数越少,表明维生素 C 含量越高,滴的维生素 C 的滴数越多,表明维生素 C 含量越低。【详解】维生素 C 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 C 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 C 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 C,滴维生素 C 滴数越少,表明维生素 C 含量越高,滴的维生素 C
16、的滴数越多,表明维生素 C 含量越低。用甲、乙、丙、丁四种水果榨取的果汁分别逐滴滴入同浓度、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从表格中看出滴加的乙最少 5 滴,维生素含量最高的水果是乙。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 C 的特性以及鉴定方法。5B 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其次是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由图可 知,甲、乙、丙三种食物中,最早被消化的是乙,所以乙是淀粉;最后被消化的是甲,所以甲是脂肪;那么丙就是蛋白质。所以图中甲、乙、丙是三种等量食物进入 消化道
17、后,该食物残留量与时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甲、乙、丙三者依次为脂肪、淀粉、蛋白质。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6B 解析:B【分析】题目是探究实验题,探究温度对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影响吗?变量是温度,据此答题。【详解】A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故表中 1号试管加入清水,放置于 37环境中是对照组,其它是实验组,A 错误。B3 号试管放置于 37环境中,温度适宜,唾液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了,故滴加碘液不变蓝,B 正确。C2 号试管温度太低,4 号试管温度太高,唾液活性受到影响不消化淀粉,故通过 2、3、4 三个试管的对照,说明温度对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影响
18、,C 错误。D1 号和 2 号试管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唾液,故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 错误。故选 B。7A 解析:A【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详解】A胰腺分泌的胰液中有消化糖、脂、蛋白质的酶,没有胰岛素,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不会流入消化道中,A 错误。B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
19、进脂肪分解的作用,B 正确。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 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C 正确。D人体的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故胃腺也属于上皮组织,D 正确。故选 A。【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特点和主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8B 解析:B【分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
20、ab 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cd 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管甲是肺动脉,乙是肺部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详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经过肺泡中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含量增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含量减少,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A根据箭头可见:a 代表气体出肺,b 代表气体进肺,A 错误。B血管甲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乙是肺部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正确。C血管甲是肺动脉,其中流动的血液为静脉血,乙是肺部毛细血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 错误。D经过肺泡中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
21、氧含量增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错误。故选 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泡里的气体交换。9C 解析:C【分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详解】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
22、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表示膈肌收缩,此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故 A、D 错误,C 正确;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所以图中模拟的是气管,模拟的是肺,模拟的是膈肌,故 B 错误。故选 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吸气和呼气的过程。10B 解析:B【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
23、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气体进入人体的顺序依次是气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因此,是一一一一。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结构顺序,是基础题。要求考生熟记。11D 解析:D【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还能对
24、进入人体的空气做一定的处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故选 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呼吸系统组成。12D 解析:D【解析】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 18-55 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 50 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 45 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 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 6 个月。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 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可见 D
25、 符合题意。13A 解析:A【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图中,1 肺静脉、2 肺动脉、3 上下腔静脉、4 主动脉,A 是肺部毛细血管,B 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详解】A心房连接静脉,心室连接动脉。左心室连接的是主动脉,A 正确。B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A 是肺部毛细血管,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 A 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生物 期中 复习 答案 366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