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39250.pdf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3925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39250.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2、掌握律诗的体裁常识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方法】讲授法、批注法、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建议】1 课时 【课前预习】一、预习篇:千呼万唤始出来 1、知识链接:文体讲解: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
2、、排律(十句以上)三种,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2、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出身儒学世家,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 16 岁,授职朝散郎,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27 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 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 滕王阁序等
3、。他才华横溢,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位列四杰之首。3、朗读注意生字词:城阙()宦()游人 歧()路 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生字词: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歧路()沾巾()【学习过程】二、准备篇:未成曲调先有情:1、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提问: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送别诗)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成为“令”,县令以下设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协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往来,或者在公文上,尊称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区从汉至隋均为
4、蜀郡。唐初该郡为州,故王勃改称为蜀州。但当王勃做这首诗的时候,成都地区已改称为益州。所以王勃用的仍然是古地名。后来王勃死后武后垂拱二年,将益州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就称为蜀州。2、送别诗的情感:雄壮 大声朗读诗歌,通过诗歌内容,确定诗歌基调。本诗的情感基调:(雄壮)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悲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作为一首暗含离情别绪的诗歌却是完全不沉浸于悲伤,一言以蔽之:雄壮。诗是具有时代性的,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情趣(宫体诗,陶渊明)但也有一些诗
5、具有跨时代的超越性,从古至今大家都认可,例如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三、学习篇:轻拢慢捻抹复挑 1、学习方法指导: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结合诗歌讲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简要回顾我们常用的诗歌学习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分别标志了每联的作用。A 起:首联。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事件发生的相关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等)。B 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统编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少府 任蜀州 教案 392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