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 浪潮之巅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你知道浪潮之巅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范文,供大家阅读! 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主要介绍AT&T、IBM、苹果、因特尔等闻名IT公司发展历史的书籍,有些公司已经倒闭关门了,有些仍在运行,并且如日中天,但书中提出:没有人能活到两百岁,也没有公司能辉煌两百年,这是规律,很难超越。 企业真的不能常青?初看这个概念,颇为质疑,中国就有同仁堂、全聚德、茅台酒等许多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但书中对这种质疑也作了简洁说明。现实生活中,的确还存在许多超过两百年的企业名字,但是这种企业并不是活了
2、两百年,比如现在的同仁堂和百年前的同仁堂除了名字相同以外,无论从企业文化、主营业务,还是权利归属、经营方式,都和百年前的同仁堂没有关系了。就相当于1995年诞生的小伙子叫做秦始皇,但他的身份、大脑、行为都与2000年前的秦始皇没有任何关系,不能认定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 企业死亡方式丰富多样,但本质相同。书中讲解并描述了许多种企业面临破产的状况,还写了许多已经倒闭企业的缘由。其中AT&T因为企业缺乏真正的限制人,分散的股东追逐短利,导致企业被拆分;IBM因机构臃肿,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创新缺乏,企业每次面临危机都要精简;摩托罗拉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不断错失机会,最终被迫遭谷歌收购,现在已
3、经不复存在。这些企业看似有各种各样的失败因素,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正身处企业内部,每个人都做了当时认为最正确的确定,这些确定都是为了敬重投资,为了发展企业,虽然最终关门了。就似乎曾国藩帮助清朝剿灭了太平天国,却也毁坏了清王朝运行了几百年的规则,加速了王朝的覆灭,但当时清朝皇帝需不须要吃下曾国藩这颗救国毒药呢?须要的,因为不吃的话,也会死得更快。这就是规律,死是必定的,虽然没有人想死,但死的时间接近了,你又有什么实力逃脱呢?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既然必死,又何必在乎常青。在美国人看来,企业关闭属于自然状态,他们拿投资人的钱开办了企业,努力运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内心深处对企业是否常
4、青,并没有中国人那么执着。硅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诞生,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企业死亡,总量维持着平衡,许多企业开办之初,就是为了卖给更大的企业获利。中国人对这方面的追求更加执着,杨致远创办的雅虎市值一度超过微软,后来一落千丈,即使企业在破产边缘,杨致远仍旧特别坚守,最终迫于华尔街投资人压力才辞去全部职务,假如换成美国人,可能早都脱身室外了。闻名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因为年纪太大,主动清算经营的企业,关门后过上了退休生活。 企业的向死而生提示我们,许多东西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现在雅虎公司仍在经营,但已经处在了IT行业的边缘,但是这家企业开创的免费互联网商业模式被全世界运用,在互联网发展历
5、史上具有特别的重大意义,书中将杨致远、戴维.费罗评价为:一百年后雅虎公司不复存在,但是人们会把他和爱迪生、贝尔和福特同日而语。就连我们崇拜的乔布斯,在书中都远远不如杨致远和戴维.费罗的评价高。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人向死而生的短文,其实人的寿命目前没有突破150岁,既然必死,就应当和企业一样,顺应时代,享受过程,结果并不重要,因为秦始皇死后的骨灰和大街上的乞丐没有任何差别。 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 在老师的举荐下,我了解了关于浪潮之巅这本书的一些内容。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
6、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从一百年前算起,AT&T公司、IBM公司、苹果(Apple)公司 、英特尔(Intel) 公司、微软(Microsoft) 公司、思科(Cisco)公司、雅虎(Yahoo)公司、惠普(HP)、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和谷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者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它们都曾经是全球性的帝国,统治着自己所在的产业,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胜利的本质缘由以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 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定的规
7、律。和世界全部事物的规律一样,科技行业的规律性也是可以相识的。 今日,我们来讲讲苹果公司。 1976年,乔布斯同斯蒂芬·沃斯尼克以及韦恩三个人创立了苹果公司,后来韦恩退出,乔布斯同沃斯尼克坚守下来,他们当时的愿望是把计算机商业化,让计算机走向千家万户,而当时计算机还是很昂贵的,须要数万美元。这样昂贵的价格明显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经过一番努力,苹果电脑一代,即apple-I出来了,价格只有几百美元。 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个苹果一代还很廉价,几乎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这代表了计算机不再是大型组织的专属品,它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 而当时计算机领域的龙头老大是IBM,它也推出了面对个人的计算
8、机,而且一出手就占据了当时微机市场的75%。针对于此,乔布斯致力于开发苹果二代,最终于1984年开发出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交互式图形界面并且有鼠标的个人电脑。 苹果二代取得了巨大胜利,这一产品同时助推苹果股价登上高峰,1985年,苹果市值达20亿美元,而乔布斯本人则同样是名利双收。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的十几年,无论是乔布斯,还是苹果公司,都在肯定程度上陷入低谷。 这件事很闻名,这要从1983年乔布斯邀请原百事可乐总裁斯库利说起,原来二人合作关系开心,谁也没想到二人之间失和,最终以乔布斯出走告终。 对于乔布斯走后的苹果公司,在斯库利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凭借以往的业务和技术基础还能坚挺一阵子,而斯
9、库利自己也相识到公司若想许久发展,必需拓展新业务和新领域,于是苹果公司像摊煎饼一样,摊子是越摊越大,虽然开展了不少项目,但是可用的没多少。苹果电脑的市占率在微软的挤压下越来越低,苹果公司失去了现金牛。 而此时的乔布斯,一气之下卖掉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创立一个做工作站的公司Next,这家公司图形处理实力很强,这使得乔布斯想在动画领域发展,这就导致了皮克斯公司。 1998年,苹果公司的董事会确定请回乔布斯,让他执掌苹果公司这艘破船。而乔布斯也不愿看到自己所创立的公司就这样倒闭,他以一美元的名义年薪担当了临时CEO,在他的带领下,苹果公司渐渐从低谷走出,获得新生。 进入21世纪的苹果公司发展了两项业务
10、:一个是iPod,一个是iPhone,这两件产品线都获得了巨大胜利。 吴军博士在分析苹果公司之所以发生这样巨大的改变时,又一次祭起了浪潮的大旗。 苹果公司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头发展的这样惨,一方面是苹果自身的缘由——苹果电脑的闭合生态系统。而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微软和英特尔联盟强大之处——开源,加上当时的互联网浪潮只是波及到个人电脑方面,而技术发展也没有达到如今这种移动互联的局面。 而到了21世纪,乔布斯敏锐察觉了技术的浪潮,迎着这股风口,成就了如今的苹果。 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 除了读小说之外我就没有那么仔细的去看一本书,而且看完了意犹未尽,
11、想着尽快看完再翻看一遍细细品尝,这本书就是浪潮之巅。浪潮之巅是一本难得的关于it行业的好书,重点讲解并描述的是硅谷it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分析了一些曾经辉煌的公司走向衰落的过程和缘由,并讲了关于风投的有关学问,里面披露了许多知名it企业的许多发展过程中的细微环节。其中有科技巨人微软、苹果、惠普、ibm、at&t等大公司的兴衰历程,也有对整个世界it发展史的宏观叙述,还讲解并描述了几个重要的商业模式、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经济操盘手。全书观点宏观而不空洞,跨时绵长而不累赘,故事传奇而不虚浮,评论精彩而不偏颇,是一部难得的it业巨作。对于非it从业人员来说,这本书读起来几乎没有什么阅读门槛,
12、只要当作一本小说来读就可以了,就跟看故事会似的。对于it从业人员来说,从这些传奇故事中吸取教训,开拓视野,无疑对于今后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it行业的发展历史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无到有的感觉,这也算是一本;相见恨晚;的好书。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们不去变更世界,世界将会变更你,即使我们不能变更世界,但是也不要坐以待毙。it行业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 首先,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这一点在it企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美国,it业的灵魂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在他们那里生存下来,就会被淘汰掉。而我们国内的it行业几乎看不到什么创新,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软件公
13、司靠着政府活着。大部分缘由在于,传统行业的创新往往是;微小;的,而且大多是在产品层面进行。而it行业的创新则是革命性的,大多数须要在思想层面产生变革。;胜不骄,败不馁;,在发展的高处时要放眼将来,不能固守着自己的地盘,不去创新,安心享受,最终断送了前程。有许多企业不是死于忧患,而是死于安乐。 其次,要保证创新,公司的体制特别重要。这就犹如一个国家,它的体制确定了它的发展。作者在阐述企业的这个;神经网络;时,分析透彻,洞察了企业长期健康生存动力,企业就是靠着创新和体制这两部马车的拉动。google的崛起,苹果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重新定义,以及当下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的
14、流行,无一不是巨大的创新。而创新背后的人才体制、安排体制、管理体制的改变,是创新能够胜利,并且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钱不是万能的,技术不是万能的,假如没有良好的体制保障,赚钱的生意有可能做成赔钱的,再好的技术也无法转化成生产力。 最终,敏察质变契机的实力。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肯定程度,只有变更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我们就要坚决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主动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质变的契机须要决策者敏锐的察觉实力并付之行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实力,这种实力也不是与生俱来,是须要长时间的积累,这个就
15、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总能发觉它存在某种规律或者问题,从中我们能找出变更它的方法。当然量变积累到质变也有外因的影响,这种外因真是社会的须要。手机的发展就是这个例子,手机从起先的模拟手机发展到数字手机,再从数字手机发展到智能手机。每一次的质变都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须要,这种须要正是一种质变的外因。这样的契机往往只是在脑海出现,能不能把握,这是取决于一个决策者的阅历、才智。 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想能够许久生存,必需具备不断的创新、完善的体制以及敏察质变契机的实力,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突然感觉我们是不是太关注自己的生活,却忘了抬起头来看一看猛烈改变的天空。即使我们
16、不能在it行业的浪潮之巅,也不须要去感慨,终归能在it行业浪潮之巅的人是少数。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自己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浪潮之巅。我信任浪潮也是事后总结的结果,没有人能百分百确定自己的航向就是下一浪潮。以史为鉴,方知兴替。 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 说实话,在我看这部小说或者说著作之前,我真的对IT行业的历史不太了解。不得不承认,吴军教授真的很厉害,深化浅出,向我们讲授了许多大公司(例如:AT&T,IBM,苹果等)在工业浪潮之中的浮沉。从百年帝国的几度旺盛到最终的陨落、衰败,从深层次上剖析了在这场浪潮之中失败、胜利的缘由。但是他不单单只介绍了IT行业的
17、历史,也从管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我不得不对他的作者吴军先生肃然起敬,作者吴军曾担当谷歌中国公司的工程师一职,平常对科技工业都颇为关注和探讨,当时李开复先生也激励吴军先生可以把这些集为一体写成一本书,形成一个系统的相识,灰常有幸,在不就的以后,2022年,这本书正式在中国人名邮电出版社出版了,精彩的作责吴军也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当上了而今炙手可热的腾讯老总,明显,他的胜利不是偶然,这不正是在向我们这些计算机学习者树立了一个标榜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之骄傲。又要发一下感慨了,吴军教授不只是一个IT的高级人员,既是谷歌的探讨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
18、域也有着自己的视察。所以我深深的钦佩他。不管你有木有真正去领会这本IT工业的编年史,假如你是位真正对计算机深爱的人,对IT存有激情的话浪潮之巅会是你对计算机历史一个重新定位的主码! 对于浪潮之巅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论在这场浪潮之中这些大公司是死是活,高层管理者虽然曾经做过错误的决策,但也辉煌过,有过光辉的历史。可是悲伤的是,管理者的决策大多都是错误的。主要缘由是因为他们的目光短浅,只留意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导致了AT&T百年帝国的几度旺盛到最终的陨落。所以,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IT行业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吸取管理阅历,对我们这种初学者来说莫过于一笔巨大的财宝。提到AT&T就不得
19、不说IBM,IBM直到现在都还是IT行业的佼佼者,即使在这十年的工业革命浪潮时没有抓住机遇,但是他稳健的步伐确定了他能稳步发展,从而立于不败之地。从IBM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IT行业的发展史和管理层的决策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怎样才能抓好时机向前发展。总之,从每一个案例中都可以看到IT行业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每个大公司的灵魂人物和他们的贡献,还有管理层的确定性作用。在这场商业之战中谁主沉浮,在这部著作中将为你娓娓道来。 这就是我对这部书的浅见,小小的体会。由衷的说一句,这部书假如不看真的会很懊悔的,老师,你太英明白 浪潮之巅读后感1000字 此书已看完几日,最终评级;泛读;,接连写点心得。
20、 第1章说的是AT&T,作者结论为:公司将市场运营与产品/技术研发分拆成几个公司(导致研发费用不足),未有效适应互联网趋势为没落的根源。后者,我相当认同。前者是否为本质呢?值得反思。 第2章说的是IBM,作者总结其胜利之道在于:1)有强大的研发力气,重视技术开拓,引领潮流;2)锁定核心的优质客户(金融、政府、军队)。同时也指出它也错过了微机、互联网;我认为IBM的错过没有致命,关键在于不断地分析;优质客户;的需求,适时地完成产品->服务的改变。 第3章说的是Apple,作者回顾了其发展的三个阶段(微机市场开拓者->迷失方向者->消费电子市场变革领导者)。我认为Appl
21、e在其次块屏幕(微机)时代特立独行,始终占据了小众市场,后来面临阵地丢失;而在第三块屏幕(随身智能终端)再次引领潮流,并且在竞争对手没醒过来时就快速发展。 第4章讲的是计算机工业的三大定律:1)摩尔定律:每18个月性能翻一番,价格降一半;因此每代产品研发时间要尽量短,开发要有想象力,必需有提前量。2)安迪-比尔定律:Intel提升出来的性能,微软都会将其用完;这样用户才会升级。3)反摩尔定律:假如销量不变,每18个月营业额降一半 第5章讲的是Intel,作者主要观点包括:1)Intel胜利在于有效抓住了微机发展趋势;2)Intel战胜摩托罗拉(走RISC道路),不是指令集,而是有了微软这样的紧
22、密盟友;3)Intel留AMD(也就是不收购)是避开反垄断的须要。 我想补充一点,Intel inside广告是Intel发展史上最值得一提的事,让买电脑的人认CPU真是有创意!你想想,买车的人都认发动机吗?那段经典的音乐,曾经不懂电脑的人买电脑一开口就问;是Intel的CPU吗?;。另外,紧密盟友论很对,智能终端时代的ARM(RISC道路)就呈现大好发展。 第6章讲的是微软,作者的主要观点有:1)Apple在微机领域抢到天时,但微软通过开放、兼容、廉价(就是卖授权,谁都卖)最终9得市场;2)微软在发展过程中利用操作系统优势挤掉了网景等应用软件(让我想起腾讯在中国);3)很深的软件基因导致在互
23、联网时代发展缓慢,已入中年期。 对微软我想补充几点:1)投资Facebook之举,说明微软很聪慧,自己做不好,就投资最有前景的;2)盖茨退出经营,但没找到;跑下一棒;的;3)微软起先向第一块屏幕(电视、类电视)、第三块屏幕(随身终端)延长,成效值得关注;4)大量投入研发,专利不容小视。 第7章讲的是思科,作者的核心观点有:1)思科借助互联网趋势成为最重要的设备供应商(我认为是接过AT&T大旗);2)思科不断保持创新,在于其独特的内部创业机制;3)华为已经成为了思科最大的对手。-我认为思科已进入困局,它未能有效适应当前新的IT运营模式(以前说的五要素) 第8章讲的是雅虎,作者主要观点有:
24、1)雅虎是互联网开放、免费商业模式的创建者;2)流量为王就是雅虎模式带来的;3)Google是雅虎的终结者;4)Web 1.0的代表,失去竞争力。 第9章讲的是HP,作者认为:1)HP是微机革命的最大获利者;2)衰落的缘由是领导者的错误和;日本/中国制造;的冲击。3)领导者错误显示在两次拆分和并购(剥离仪器部门、并购康柏),并指责了卡莉·菲奥莉娜;4)便宜打印机贵耗材的;吉列刀片;式策略,受到亚洲制造的影响,佳能赚钱 第10章讲的是摩托罗拉,作者认为:1)在二战中成就的双向无线通信之王;在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处理芯片上也是技术最强;2)在模拟->数字通讯的换代中,遇到了第一
25、次挑战(作者谈到与李开复探讨出的基因确定定律);3)铱星是它最惋惜的失败项目,并导致原有业务的全线溃败; 4)MOTO太多线都强,缺少专攻的方向。-我对基因确定律的解读是:一个公司的胜利缘由往往会是导致他失败的缘由,而要想他自己变更,是很困难的。 第11章讲的是硅谷,作者认为:1)硅谷也是成王败寇,小公司要胜利需有好的创始人、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强大的推断力和执行力、好运气;2)也是充溢加班气息的;嗜血;之地;3)它的制度保证了每个人有均等的机会;4)创新的基因,会让硅谷接着长青 第12章讲的是4家不太胜利的公司,作者认为:1)SUN在工作站和小型机上曾是最强大的,但没有创建UNIX联盟,没有开
26、源Solaris->改卖服务,最终错失良机;2)Oracle说SUN有四大败因:不关切盈利、管理者心不在焉、只是简洁迎合客户、有许多没前途的项目。2)Novell败给了趋势。 3)网景公司输给了微软(利用操作系统优势捆绑IE),缘由在于没居安思危、商业模式只是卖软件、抓住的是付费用户而不是互联网用户。4)RealNetworks败在没有将其转换成硬件产品。 第13章讲的是风险投资,作者简洁地讲解并描述了风险投资商的一些运作模式,也介绍了几家美国典型的风投。提到好题目应:1)一旦做成,要有现成的市场,而且简单横向扩展;2)今后的商业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会以几何级数增长;3)必需有革命性。-在下
27、倒并不认为都须要,呵呵。 第14章讲了信息产业的规律,作者提到:1)70-20-10律(第一名占据70%市场…);2)诺威格定律:一家公司的市场占用率超过50%,就无法翻番了(这是明显的道理,它旨在提示公司别一味做大);3)基因确定定律:企业基因确定最终的成败。-最终一个观点嘛,不深刻。 第15章讲的是斯坦福,作者介绍了这所奇妙高校的一些事情:1)其专业和理念是哈佛和麻省理工之合集;2)采纳了纽曼加洪堡的教化模式(因此甚至培育出伍兹、奥运冠军);3)在硅谷发展中斯坦福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17章讲到了Google,1)GOOGLE高管精于计算,目光长远创建了IPO奇迹;2)反对了;
28、Google是做着做着才找到商业模式;的,而是一起先就预见;3)赞许Google的团队精神;4)说明了;不作恶;最早就是;不商业化;5)介绍了进入手机市场的各种典故。 第18章讲了几个胜利转基因的公司,1)诺基亚从木工厂到手机之王,但在下窍以为这不是转基因,是转型;而且后面说symbian和ios、android在一个水平上,在下不以为然;我认为诺基亚赢在手机从;移动通信->时尚品;,输在;时尚品->随身终端;的转型。2)3M是常青树,百年不断创新 第19章讲了几个作者认为的最佳商业模式:1)Google的广告系统;微软没有广告源,Yahoo自动化程度低,而Google有效解决-我
29、基本认同;2)ebay和亚马逊的在线市场-书中逻辑我基本认同(除对阿里的描述)3)戴尔的虚拟工厂:把制造业的7环节简化到2环节;4)腾讯的虚拟物品与服务 第20章讲了互联网2.0,作者认为其特征是:1)有平台,让用户成为内容提交者;2)供应二次应用开发机制;3)交互性;4)非竞争和自足性,即不与用户竞争。他认为最典型的有Blogger、维基百科、Facebook和MySpace、YouTube、Twitter。总之技术无创新,运用方式是革命,商业模式为优化 第21章讲了金融风暴的冲击,对这章的内容在下不总结任何内容,不发表任何评价。 第22章讲的是云计算,第23章讲的是下一个Google从哪来,这两章内容比较少,启发了也不多,没有什么总结。本书看完第一反应是IT界的史记,然后立刻否定了。史记更注意事实,而少观点;而本书许多是吴军的观点,建立大家带着批判性思索来分析。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