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优质.docx
《大班音乐教案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音乐教案优质.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班音乐教案优质20篇 第1篇、大班音乐活动大蛀牙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感,培育幼儿的审美观念。2、初步熟悉钢琴键盘。3、通过创意肢体造型,培育幼儿制造潜能。4、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5、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教学预备:1、响筒、纸、笔、娃娃、键盘垫教学过程:一、听音乐,玩泡泡嬉戏。(反思:以嬉戏的引入,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带入音乐的世界。教师在与幼儿一起玩嬉戏时可以更加自由、轻松。)二、节奏嬉戏。1、教师敲鼓,幼儿用手拍出节奏。教师:请小朋友听鼓声,用手拍出节奏。2、仿照教师拍肢体节奏。教师:我们玩猴子学样的嬉戏,请小朋友仿
2、照教师拍出身体节奏。(反思:教师在以上的活动就是为了下一个目标做铺垫的。幼儿对教师所拍的节奏和动作大局部是可以把握的。但当幼儿遇到较困难的节奏时,教师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连续深入。在教师出拍时,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的承受力量,可以从易到难开头。当幼儿拍错时,教师可以重复35次,动作要夸大些,拍子放慢些。)三、请幼儿听歌曲中有几颗大蛀牙。教师: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爱护自己的牙齿的?教师:有个小丑特殊喜爱吃糖,又不爱刷牙,结果长了大蛀牙。请你们听一听,他长了几颗大蛀牙。四、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每句蛀牙的次数。(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引起很多听课教师的争议,认为教师的节奏拍错了。在课前,我听过屡次的音乐,有
3、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觉得乐曲中的牛铃声小,速度快,幼儿较难听出来。教师有太多的不放心,也低估了幼儿的力量。)五、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敲出每句蛀牙的次数。(反思:在活动中我侧重于让幼儿感受音乐里的蛀牙次数,忽视了幼儿心理对兴趣需求,兴趣点的激发不是很高。消失了幼儿不想再次听音乐的现象。当消失这些状况时,教师应当邀请幼儿一起动起来,多预备嬉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六、熟悉键盘。教师出示第一张小丑,引导幼儿:你们看这个小丑有几颗大蛀牙?(两颗)教师:你们觉得小丑的蛀牙象哪种乐器。教师介绍键盘:这个是钢琴键盘,有黑有白。白的叫白键,黑的叫黑键。教师:你能在键盘上找出两个黑键吗?(幼儿轮番触摸黑键)教师出示其
4、次张小丑,引导幼儿:你们看这个小丑有几颗大蛀牙?(三颗)教师:你能在键盘上找出三个黑键吗?(幼儿轮番触摸黑键)(反思:幼儿嬉戏兴趣特别浓郁,由于在钢琴键上玩嬉戏化的情节对幼儿的吸引特别大。缺乏之处:嬉戏时,始终是教师与幼儿玩,没有音乐的参加,略显呆板。我们每做的一件事情,最终都要回归音乐。)七、蛀牙造型。教师:有一颗大蛀牙,变一个造型。幼儿:原来你没刷牙,仿照一个造型。教师:有两颗大蛀牙,变两个造型。幼儿:原来你没刷牙,仿照两个造型。教师:有三颗大蛀牙,变三个造型。幼儿:原来你没刷牙,仿照三个造型。(反思:幼儿能够仿照出教师的动作,但幼儿更情愿自己去制造。)八、牙防所嬉戏。(反思:幼儿很喜爱玩
5、这个嬉戏,教师在组织中没有留意到嬉戏的气氛,完毕也显得有点仓促。)教学反思:1、自己应当更充分信任班中孩子的力量、潜力。在某些环节中使教育更加放手与开放,削减一些不必要的示意。2、应提高自己捕获幼儿在争论中想法与信息的力量。3、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具有自由自主、敏捷变通的力量。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律动跑马步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感受蒙古族音乐欢快、美丽的特点。2.初步把握跑马步的根本动作。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共同舞蹈的欢乐。4.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5.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音乐、课件、自制幼儿骑马用的头巾。2.阅历预备:幼儿提前了解蒙古族
6、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根本动作。活动过程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1分) 2.观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忙幼儿理解音乐。 (1)幼儿观赏音乐。 a.师:刚刚那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再仔细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似乎看到了什么?(2分) b.幼儿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2)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观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a.现在教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b.幼儿依据幻灯片说出人们的生活。(2分) c.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这首音乐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骑马、摔跤、挤奶的欢快场面)(3分)
7、 3.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根本舞步。 (1)刚刚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好玩的生活,蒙古族是一个特殊喜爱骑马的民族。我们来学一学骑马的动作吧!(2分) 请小朋友创编骑马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3分)(2)教师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根本舞步。上身稍前倾,一手在胸前,一手扬至头上方,做勒马举手扬鞭状,先左脚迈出,颤膝踮步,再右脚跃过左脚处颤膝踮步,动作呈跳动状,像马儿奔驰一般。(3分)(3)跟音乐和教师一做跑马步动作。(2分) 4.请幼儿听音乐分组进展表演。 师:刚刚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美丽。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戴上头巾,听音乐,用我们刚学会的跑马步一起来表演吧!(8分) 5.幼儿听音乐出
8、教室。(30秒)活动反思总体来说效果不错,幼儿的参加性强,整个活动的气氛很活泼。固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对音乐的挖掘还不够,只是停留在了外表的理解之上,可以开展活动后的延长,加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第3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鼠画猫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一个很偶然的时机,我从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首老鼠画猫的歌曲,觉得此歌无论是从形象,还是从风格上来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这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也是其中之一,我转变了以往教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歌曲丰富的画面且让幼儿通过操作想象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唱曲的感受。幼儿在边演示操作、边画、边唱的过程中很快
9、把握了这首难度较大的歌曲。这种以弱战强,以智取胜的诙谐生动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意。活动目标1、能积极参加唱歌活动,体验歌曲的趣味及滑音的乐趣。2、学会演唱歌曲,借助简洁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3、幼儿理解滑音的唱法,尝试说唱的形式表演歌曲,大胆的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的和谐,幽默的特点。4、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5、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把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习理解歌曲内容,活动中会掌握自己的歌声。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及把握滑音的唱法,是教学的一个
10、难点。活动预备1.画有猫轮廓的纸若干张,黑笔人手一支;2.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小老鼠头饰与幼儿相等;3.音乐光盘老鼠画猫活动过程(一)、开头局部: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1、教师扮演老鼠妈妈带着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教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 猫趾高气昂地走了。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觉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1、初步感受旋律。2、理解、熟识歌词鼠妈
11、妈:从歌词与画面中发觉大野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鼠妈妈:那你们喜爱这样的猫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这样的猫吧!要求:4人一组,依据音乐歌词,合作画猫。(音乐旋律起)边检查画面,边再次演唱歌曲鼠妈妈: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画的老鼠是不是我所喜爱的。共同用歌声检查自己的画。拿着自己的画,随乐一起表演唱(三)、完毕局部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知你们我们幻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静静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完毕)教学反思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奇妙地结合图片。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亮,幼儿感兴趣。
12、这首歌歌词有肯定的挨次性,但歌词之间没有鲜亮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依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依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读歌词。最奇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即找到滑音的感觉。其次,各个环节连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构造严谨、紧凑。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入。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参加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展演唱,符合幼儿
13、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唱歌教学比拟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开这一弊端,我首先用嬉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兴趣,接着依据幼儿奇怪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认真观看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知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观看、争论、查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缺乏: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奇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忙幼儿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和
14、理解力量。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需最大限度地表达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构造美丽、幽默幽默的作品。教师必需以开放的、公平的、民主的、敬重幼儿的教育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大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2、在活动设计上应当更加严谨。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力量、学问、技能等方面的进展”。“要避开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无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育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育中我觉得以
15、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制造潜能。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小鸟落落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在熟识三拍子节奏根底上能理解歌词,学唱歌曲。2、演唱时留意表现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3、萌发爱惜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5、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活动预备:1、学问阅历预备:幼儿对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有所接触。2、物质材料预备:课件,三拍子节奏型图谱。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飞行吧(教师带着幼儿做律动“小鸟飞”进教室。)(2)讲故事,引入主题。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鸟,名字叫落落
16、。一天,小鸟落落飞呀飞呀,来到了一个 风景很美的地方。“哇,这里有山、有树、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这里,可是,这儿的人们会欢送我 吗?”小鸟落落正想着。这时,迎面走来了几个小朋友,小鸟落落有些可怕,“哎,我还是走吧”,它拍动 着翅膀正预备飞走。小朋友观察了,赶忙喊住它:“小鸟,小鸟,你别走,我们喜爱你。请你到我们这来做 窝、唱歌吧!我们会爱惜你的,让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鸟落落快乐地点点头,飞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 欢乐地嬉戏、唱歌。讲完故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二、观赏歌曲(一)播放歌曲动画,幼儿观赏,并初步了解歌词。1、播放一遍后提问:这首歌
17、曲的歌名叫什么?歌里有谁?2、再次播放,幼儿观赏后提问: 你刚刚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爱歌里的哪一句?(幼儿讲出后教师范唱,并在课件中点击出相应的图 画,帮忙幼儿记忆歌词)3、师:这儿的人们对小鸟真好,把爱送给了小鸟,我们也来爱惜小鸟,把爱送给它们。三、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1、教师按图画的挨次完整唱一遍歌曲(播放伴奏音乐)。唱完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 的歌吗?”幼儿答复后,请个别幼儿拍打三拍子的根本节奏。2、出示课件小树图谱,让幼儿学习看图谱。(1)从树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强弱关系。(2)看图谱了解乐曲第一、其次、第四乐句节奏型一样。重点学习拍打这一节奏型。熟悉休止符,学习拍打
18、含休止符的三拍子节奏。进展难点的突破。3、学说歌词并拍打节奏,配上音乐伴奏,让幼儿更熟识这首歌曲的旋律。四、整体教唱1、幼儿学唱歌曲。(出示课件-图画)师:淘气的图画宝宝又藏起来了,我们来用歌声把它们请出来,好吗?小朋友跟教师学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图画就消失。先学唱第一段,再学唱其次段。重点指导幼儿唱好 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2、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依据音乐内容自由表现动作。五、表演唱。1、播放歌曲动画,全体幼儿面对客人教师表演唱一遍,把爱送给大家。2、师:我们幼儿园的风景也很美,现在我们来出去召唤小鸟,请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做窝、唱歌。(播放 伴奏音乐,教师带着幼儿学小鸟飞出
19、活动室,活动完毕。)活动反思:这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歌曲中的休止和;连音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几次观赏旋律,幼儿对这首乐曲已经有了肯定的熟悉,和孩子们一起用动作表演歌曲,即带着孩子们一起演唱,一边用动作来表达歌曲的内容。体验爱惜鸟类的情感,幼儿在歌表演中,大胆尝试许多不同的动作、神态与表情,在气氛活泼的课堂中再一次稳固歌曲的内容,体验了欢乐音乐的情感。活动中根本上每一个幼儿都参加了,动作也特别美丽。第5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精灵与魔术师教案反思设计意图:我园的形体教学已在实践、摸索中渐渐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如何打破传统,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意参与形体活动,是我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所在。纲要
20、中明确提出,要供应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时机,鼓舞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敬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制造,确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共享他们的欢乐。还要引导幼儿相互沟通、相互观赏、共同提高。于是我设计了大班形体活动小精灵与魔术师,旨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大胆想象,发挥制造力。教学目标:1、在嬉戏情景中敢于大胆尝试,愿意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动作。2、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制造,愿意与同伴共同嬉戏,体验合作的欢乐。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4、体验唱歌活动带来的愉悦。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
21、度的变化,学唱歌曲。教学预备:场地布置:活动室挂有人的各种姿势的图片,有艺术的气氛。音乐:挪威舞曲。教学具:两人一份能扭动自制人的模型、魔术棒一根、幼儿装饰自己的各种服装、道具。教学过程:(一)、利用故事导入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的根底上,初步进展想象、创编。1、教师头戴魔术帽、手持魔术棒走进活动室。师:大家好!我是魔术师,今日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一起来听听!2、幼儿听音乐后请几位小朋友讲一讲。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3、这段音乐还有一个故事呢!从前有一个魔术师,本事特别大,他可得意了。他有一个魔盒,里面有很多小精灵。一天,魔术师睡着了,小精灵们就从魔盒中逃出来,尽情的听音乐跳舞。魔术师醒
22、来后生气极了,瞪大眼睛说:“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个不会动的舞蹈雕塑!”“变!”魔术师挥动他的魔术棒,小精灵就变成了神态各异的雕塑。让我们带着这个故事再来观赏这首曲子,听听它可以分几段?4、幼儿其次次感受音乐。1)这首曲子有几段?2)第一段音乐讲了谁?他会干什么?他会做那些动作?(幼儿相互争论后个别表演,大家一起学学。)这是小精灵在哪里?会怎么做?3)其次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谁上场了?你们也来快乐地跳跳舞!4)这是魔术师醒来了,他说了什么?小精灵会变出哪些造型动作呢?(幼儿自编,教师从形体的角度来对幼儿的动作进展简洁评价,提示幼儿除了上肢和下肢可以变换动作以外,身体的哪些部位都可以动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音乐 教案 优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