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及展望优秀课件.ppt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及展望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及展望优秀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及展望第1页,本讲稿共23页一、亚低温治疗的定义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 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第2页,本讲稿共23页 二十年代国内外学者把低于37的体温 分为四类:超深低温416 深低温1728 中低温2933 轻低温3436二、亚低温治疗的历史第3页,本讲稿共23页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低温可保护脑神经功能。50-60年代国内外临床医生曾将冬眠疗法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把体温降至27-28 以下进行心血管手术,以保护脑和其它重要器官。80年代,国内外学
2、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2835低温能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保护血脑屏障,防止继发神经元损伤第4页,本讲稿共23页90年代初,国内学者江基尧提出把28-35 的低温称为“亚低温的概念”,同时率先在国内把亚低温用于临床,由于疗效显著,短短几年;亚低温治疗就在我国部分大城市有条件的医院展开。第5页,本讲稿共23页三、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第6页,本讲稿共23页四、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
3、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一般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在7-8分以下均适合亚低温治疗。也有学者认为ICP在20-40mmHg加 GCS评分为选择对象。日本学者的长时间研究结果显示1-2周的长时程亚低温对GCS6分患者也有效。故有人主张根据病情及颅内压的具体情况决定,ICP过高者应延长。第7页,本讲稿共23页五、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和时间1、亚低温治疗的实施 用氯丙嗪100 mg、异丙嗪50 mg及杜冷丁5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0 ml,用微量注射泵先以5 ml/h的速度从静脉泵入,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
4、弱或消失后,冰帽、降温毯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把病人的肛温控制在3435,鼻腔温度控制在3334,同时冬眠合剂的泵入速度改为0.52 ml/h持续静脉维持。第8页,本讲稿共23页2、一旦确定适合亚低温治疗,原则上愈早愈好。伤后6小时内效果最好,有实验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于8小时内开始可减少脑组织含水量,8小时后效果不佳,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24小时以内开展亚低温治疗仍然有效.欧美学者主张短时程,2-5天,日本学者主张长时程,亦有学者提出根据伤情及颅内压情况维持2-14天不等(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第9页,本讲稿共23页六、注意事项1、冬眠深度不应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
5、循环意外 2、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第10页,本讲稿共23页1、呼吸频率及节律: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七、护理第11页,本讲稿共23页 2、人工气道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非那根具有明显的抗阻胺作用,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变粘稠。若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呼吸机频繁高压报警,听诊气道内有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温 治疗 护理 展望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