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应用指南.ppt
《抗生素应用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应用指南.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抗生素应用指南关于抗生素应用指南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8页前前言言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8页n n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n n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n n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8页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n n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n n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n n三三、按按照照药药物物的的抗抗菌
2、菌作作用用特特点点及及其其体体内内过过程程特特点点选选择择用用药药。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68页n n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订。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用药等。n n(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n n(二)给药剂量:治疗(二)给药剂量:治疗重症感染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
3、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轻症感染或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则可应用较小剂高限);而治疗轻症感染或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68页n n(三)给药途径:1 1.轻轻症症感感染染可可接接受受口口服服给给药药者者,应应口口服服。重重症症感感染染、全全身身性性感感染染患患者者初初始始治治疗疗应应予予静静脉脉给给药药,以以确确保保药药效效;病病情情好好转转能能口口服服时时应应及及早早转转为为口口服服给给药药。2 2.抗菌
4、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如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8页(四四)给给药药次次数数:抗生素根据抗菌活性分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甲硝唑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8页n n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需在超过MIC的基础上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多次给药/日)。n n
5、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应使感染组织内的药浓度达到MIC值的数倍以上,却不再需要维持此浓度,这就要求提高单次给药剂量,而不要小量多次给药。n n 目前多主张:氨基糖苷类每日药量1次给药;三代或四代喹诺酮类药物,每日药量分2次给药。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68页根据半衰期不同分为长效和短效抗菌药根据半衰期不同分为长效和短效抗菌药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8页n n(五)疗程:(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7296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处理。n n(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
6、确指征:(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n n1.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n n2.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2种或种或2 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种以上病原菌感染。n n3.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n n
7、4.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n n5.5.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类等其他 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8页注注意意避避免免常常见见的的不不合合理理联联合合n n碳青霉烯+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碳青霉烯(泰能、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具有广谱抗厌氧菌活性,通碳青霉烯(泰能
8、、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具有广谱抗厌氧菌活性,通常不需要联合甲硝唑类。常不需要联合甲硝唑类。n n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n n对绝大多数感染,对绝大多数感染,添加喹诺酮没有必要添加喹诺酮没有必要n n对于呼吸道感染:喹诺酮能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对于呼吸道感染:喹诺酮能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但大环内脂也能。推荐军团菌),但大环内脂也能。推荐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大环内脂(如果怀疑大环内脂(如果怀疑非典型病原体、大环内脂为窄谱抗菌药物)非典型病原体、大环内脂为窄谱抗菌药物)n n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可考虑联合喹诺酮,但首先考虑联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可考虑联
9、合喹诺酮,但首先考虑联合氨基糖苷(协同作用)。氨基糖苷(协同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8页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n n外科手术预防用药n n(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n n(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8页n n1.1.清洁手术:清洁手术:清洁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用,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通常不用,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
10、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关节置换等;(4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n n2.2.清洁清洁清洁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污染手术:各类腔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各类腔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手术时可能污染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11、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n n3.3.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等 已造成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手术野严重污染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8页l l4.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金葡菌选用选用药物。我科可用的预防用抗生素为药物。我科可用的预防用抗生素为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头孢
12、曲松。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0.52 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 3小时,或失血量大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可手术中给予第第2 2剂。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4小时,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24小时,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个别情况可延长至个别情况可延长至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48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较短较短
13、(2(2小时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48小时。小时。污染手术可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治疗性应用而定。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8页第第二二部部分分抗抗菌菌药药物物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的的管管理理n n抗抗菌菌药药物物实实行行分分级级管管理理 分级原则:n n 1非限制使用(住院医师):n n 2
14、限制使用(主治以上):n n 3特殊使用(副高以上):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8页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n n人体正常菌群和临床常见致病菌人体正常菌群和临床常见致病菌n n人体不同部位的正常菌群人体不同部位的正常菌群n n皮肤:皮肤: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JKJK群棒状杆菌、类百喉、绿脓、痤疮丙酸、厌氧群棒状杆菌、类百喉、绿脓、痤疮丙酸、厌氧 G+cG+cn n口腔:表皮、溶链、肺炎球菌、肠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流感、乳杆菌、类白喉、真杆菌、厌氧口腔:表皮、溶链、肺炎球菌、肠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流感、乳杆菌、类白喉、真杆菌、厌氧 G+cG+c、厌氧、厌氧G-cG-cn n鼻咽
15、腔:葡萄球菌属、溶链、肺炎球菌、流感、大肠、变形、白念珠菌、厌氧鼻咽腔:葡萄球菌属、溶链、肺炎球菌、流感、大肠、变形、白念珠菌、厌氧 c cn n眼结膜:表葡、眼结膜:表葡、Jk Jk 棒状杆菌、丙酸杆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n n阴道:阴道:乳杆菌、乳杆菌、JKJK棒状杆菌、大肠、类杆菌、肠球菌、奈瑟球菌、厌氧球菌棒状杆菌、大肠、类杆菌、肠球菌、奈瑟球菌、厌氧球菌n n肠道:大肠、产气、变形、绿脓、葡萄球菌属、肠球菌、消化球菌、产气荚膜、类杆菌、白念珠菌、艾柯肠道:大肠、产气、变形、绿脓、葡萄球菌属、肠球菌、消化球菌、产气荚膜、类杆菌、白念珠菌、艾柯病毒、腺病毒病毒、腺病毒n n前尿道:表葡、前
16、尿道:表葡、Jk Jk 棒状杆菌、非致病抗酸酐菌、肠球菌棒状杆菌、非致病抗酸酐菌、肠球菌n n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临床常见的致病菌n nG+G+需氧球菌:需氧球菌:金葡、表葡金葡、表葡、-溶血、溶血、-溶血、非溶血链球菌、溶血、非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n nG-G-需氧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卡他莫拉菌需氧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卡他莫拉菌n nG-G-杆菌:肠杆菌科(杆菌:肠杆菌科(大肠、肺杆大肠、肺杆、伤寒、变形、沙雷、志贺菌属等)、假单胞菌、伤寒、变形、沙雷、志贺菌属等)、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不动杆菌、流、流感等感等n nG+G+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杆菌:
17、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n n厌氧菌:厌氧菌:脆弱拟杆菌、艰难梭菌脆弱拟杆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产气荚膜n n其他:结核、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其他:结核、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8页临临床床抗抗菌菌药药物物-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类抗生素其他类抗生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8页一、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内酰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大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大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的共同特点。性强、毒副反应少、临
18、床疗效好的共同特点。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8页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本类药物是由青霉菌分泌物中分离而得的杀菌剂。本类药物是由青霉菌分泌物中分离而得的杀菌剂。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8页青青霉霉素素类类药药物物的的共共同同特特点点:n n繁殖期杀菌剂:对生长旺盛的细菌细胞壁粘肽的交叉联结有较好繁殖期杀菌剂:对生长旺盛的细菌细胞壁粘肽的交叉联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对静止期细菌几天抑制作用。因此,一般不宜与抑的抑制作用,而对静止期细菌几天抑制作用。因此,一般不宜与抑菌剂合用。菌剂合用。n n因为其作用机制在于因为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的
19、合成,而人类的细菌无细,而人类的细菌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副反应小。其杀菌作用与组织中药物浓度有关,胞壁;故对人类的毒副反应小。其杀菌作用与组织中药物浓度有关,因此必要时可适当地增加用药剂量和因此必要时可适当地增加用药剂量和/或给药次数。或给药次数。n n较易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可发生致死性的过敏性休克;为避免药物引起的较易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可发生致死性的过敏性休克;为避免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用药前应变态反应,用药前应常规做皮试。常规做皮试。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
20、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休克治疗。n n易被易被-内酰胺酶所水解、灭活。内酰胺酶所水解、灭活。n n临床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临床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8页临床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临床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病病原原菌菌氨苄氨苄西林西林青霉青霉素素G G美西美西林林苯唑苯唑西林西林青霉青霉素素V V哌拉哌拉西林西林替莫替莫西林西林替卡替卡西林西林G G+球球菌菌金黄葡萄球菌金黄葡萄球菌a a+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粪肠球菌+G G-细细菌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克雷伯菌属
21、+肠杆菌属肠杆菌属+粘质沙雷氏菌粘质沙雷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淋球菌奈瑟淋球菌+脆弱类杆菌脆弱类杆菌+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8页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n n头孢菌素类(Cephali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后得到的一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类药物相比,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少(与青霉素约有10%的交叉过敏反应)等特点。分一、二、三、四代。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8页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其抗菌活性比较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其抗菌活性比较分代分代临床常用品种临床常用品种抗菌活性抗
22、菌活性对对-内酰胺酶的稳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定性G G+菌菌G G菌菌第一代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头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孢拉定、头孢硫脒+耐青霉素酶耐青霉素酶第二代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孢尼西、头孢雷特+耐青霉素酶耐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头孢菌素酶(除外(除外孟多、孟多、替安、哌酮替安、哌酮)第三代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磺啶、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磺啶、头孢咪唑孢咪
23、唑+第四代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AMPcAMPc酶酶+部分部分ESBLsESBLs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68页n n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 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n n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所致致严严重重感感染染,治治疗疗腹腹腔腔、盆盆腔腔感感染染时时需需与与抗抗厌厌氧氧菌菌药药如如甲甲硝硝唑唑合合用用。本类药物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亦有效,但并非首选用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尚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各种感
24、染。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68页第三代头孢菌素比较第三代头孢菌素比较头孢他啶头孢他啶CAZCAZ头孢三嗪头孢三嗪CTRXCTRX头孢噻肟头孢噻肟CTXCTX头孢哌酮头孢哌酮CPZCPZ静注静注1g1g后血药高峰浓度后血药高峰浓度(mg/Lmg/L)102102150150102102153153半衰期(半衰期(hrhr)1.71.78 82 21.71.7蛋白结合率(蛋白结合率(%)10-1710-17959535-4535-459090抗肠杆菌科抗肠杆菌科+抗铜绿假单胞菌抗铜绿假单胞菌+抗抗G G+菌菌*+厌氧菌厌氧菌+排泄排泄肾肾肝、胆肝、胆体内代谢和肾体内代谢和肾肝、胆肝、胆组织浓度高
25、部位组织浓度高部位骨、腹腔、骨、腹腔、皮肤、皮肤、CSFCSF皮肤、皮肤、CSFCSF、肝、胆、肝、胆、腹水腹水骨、骨、CSFCSF肝、胆、子宫、肝、胆、子宫、副鼻窦副鼻窦影响菌群影响菌群+出血倾向出血倾向+对对-内酰胺酶稳定性内酰胺酶稳定性耐耐耐耐耐耐不耐不耐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68页n n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广谱-内酰胺酶和部分超广谱酶稳定,与酶亲和力低,尤以AmpC酶(亦称诱导酶或C类头孢菌素酶),对细菌细胞膜穿透力强,并对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更强,作用快,更易透过血脑屏障。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68页各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比较各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比较病原菌病原菌第一代药第一代药第二代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生素 应用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