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吸收第四次课优秀课件.ppt





《第二章 吸收第四次课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吸收第四次课优秀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吸收第四次课1 1第1页,本讲稿共19页2-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1 1、物料衡算、物料衡算、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逆向接触,逆向接触,逆向接触,逆向接触,n n溶剂、惰性气体的流量为常数溶剂、惰性气体的流量为常数溶剂、惰性气体的流量为常数溶剂、惰性气体的流量为常数n n气液浓度使用摩尔比气液浓度使用摩尔比气液浓度使用摩尔比气液浓度使用摩尔比n n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工艺给定设计条件,即给定混合气:工艺给定设计条件,即给定混合气:工艺给定设计条件,即给定混合气:工艺给定设计条件,即给定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体的处理量体的处理量体的处理量G
2、 G G G及组成及组成及组成及组成y y y y1 1 1 1。给定分离要求。给定分离要求。给定分离要求。给定分离要求y y y y或规定溶或规定溶或规定溶或规定溶质组分的回收率。质组分的回收率。质组分的回收率。质组分的回收率。V,Y1 L,X1V,Y2 L,X22 2第2页,本讲稿共19页VVV,Y1 X1 LY2 Y 二、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二、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V-惰性气体通量,惰性气体通量,kmol/h;L-溶剂用量,溶剂用量,kmol/s;Y,X-任意塔截面上气液相组成,摩任意塔截面上气液相组成,摩尔比。尔比。3 3第3页,本讲稿共19页L L L L,V V V V,X X
3、 X X2 2 2 2,Y Y Y Y2 2 2 2均为定值均为定值均为定值均为定值 稳定吸收,操作线为直线,斜率为稳定吸收,操作线为直线,斜率为稳定吸收,操作线为直线,斜率为稳定吸收,操作线为直线,斜率为L/VL/VL/VL/VY1YY2 X2 X X1 ABP Y=mX操作线由物料衡算得出操作线由物料衡算得出操作线由物料衡算得出操作线由物料衡算得出,与其他因素无关。与其他因素无关。与其他因素无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气相中气相中气相中气相中溶质分压溶质分压溶质分压溶质分压p p p p 与液相溶质成与液相溶质成与液相溶质成与液相溶质成平衡的分压平衡的分压平衡的分压平衡的分压pepepepe操作
4、线在平衡线的上方操作线在平衡线的上方操作线在平衡线的上方操作线在平衡线的上方塔内任一截面塔内任一截面塔内任一截面塔内任一截面P P P P气液两相浓度的关系气液两相浓度的关系气液两相浓度的关系气液两相浓度的关系 A A A A(Y Y Y Y2 2 2 2,X,X,X,X2 2 2 2):塔顶:塔顶:塔顶:塔顶 B(Y B(Y B(Y B(Y1 1 1 1,X,X,X,X1 1 1 1):):):):塔底塔底塔底塔底4 4第4页,本讲稿共19页3.3.3.3.并流吸收操作线并流吸收操作线并流吸收操作线并流吸收操作线APBV,Y2 L,X2 V,Y L,XV,Y1 L,X1Y2Y1X2 X1 Y
5、=mXBA5 5第5页,本讲稿共19页4.4.逆流和并流对比逆流和并流对比n n逆流的推动力逆流的推动力 并流的推动力,处理气量较并流的推动力,处理气量较大时常采用并流大时常采用并流n n逆流推动力均匀逆流推动力均匀n n气相组成相同时,逆流出塔液相组成浓度气相组成相同时,逆流出塔液相组成浓度高。高。6 6第6页,本讲稿共19页2 2 2 23 3 3 32 2 2 2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吸收剂用量的确定1 1.传质推动力传质推动力传质推动力传质推动力。操作线离开平衡线距离表示吸收过程的总推动力为操作线离开平衡线距离表示吸收过程的总推动力为操作线离开平衡线距离表示
6、吸收过程的总推动力为操作线离开平衡线距离表示吸收过程的总推动力为y,xy,xy,xy,x,7 7第7页,本讲稿共19页2、最小液气比和最小溶剂用量、最小液气比和最小溶剂用量n n液气比(液气比(液气比(液气比(L/V)L/V)L/V)L/V)是吸收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是吸收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是吸收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是吸收设计中的重要参数n n随随随随操作线斜率,即(操作线斜率,即(操作线斜率,即(操作线斜率,即(L/V)L/V)L/V)L/V)减小,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传质推动力减小,完减小,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传质推动力减小,完减小,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传质推动力减小,完减小,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传
7、质推动力减小,完成相同分离要求所需成相同分离要求所需成相同分离要求所需成相同分离要求所需Z Z Z Z或或或或N N N NT T T T板数增大,即板数增大,即板数增大,即板数增大,即 塔增高。塔增高。塔增高。塔增高。Y1Y2 1 2 3此时相应的液气比为此时相应的液气比为此时相应的液气比为此时相应的液气比为(L/V)minL/V)minL/V)minL/V)min。当当当当(L/V)L/V)L/V)L/V)减小至操作线减小至操作线减小至操作线减小至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时如图所示。与平衡线相交时如图所示。与平衡线相交时如图所示。与平衡线相交时如图所示。相交处传质推动力为零相交处传质推动力为零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吸收第四次课优秀课件 第二 吸收 第四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