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850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85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850字.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通用版850字_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熟悉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看、比照、小组争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熟悉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熟悉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日我们要熟悉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
2、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外形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二)熟悉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争论,并出示小组争论提纲,同时争论后填写操作试验报告。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外形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探究完成试验报告。 (2)汇报争论结果。 (3)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转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依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转变。
3、 5.练习: 要求依据特征推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熟悉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看,观看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下列问题,独立填写试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看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外形?相对的面的外形、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试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外形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争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试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留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拟长方体和正
4、方体有何异同? 一样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外形、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熟悉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稳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 大班数学熟悉长方体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熟悉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进展空间知觉。 3、培育动手动脑
5、及合作的力量。 活动预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长方体1、观看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日教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教师给它们穿上了美丽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一样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现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看。
6、(2)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现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二、熟悉正方体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7、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熟悉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预备了许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选择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查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
8、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长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教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觉一个隐秘。 大班数学熟悉长方体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究并把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在观看、操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力量,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培育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力量。 教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
9、导过程。 课前预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法学法 合作法、争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第一次备课 动态修改 一、复习导入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需要常备身边的,小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常常带在书包里比拟便利呢?为什么? 2、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两个物体,怎样才能比拟大小呢?3、小明家买了饮水机和微波炉,谁的体积大呢?还能分割吗?怎么办?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再比拟,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二、概括公式 1、学生猜测 一
10、个物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大胆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动手实践操作 这个猜测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试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记录表。(课本29页) (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外形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刚的猜测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把4个正方体摆成1
11、排,每排4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厘米。 3、发觉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体积怎么求?我们一起来观看黑板上这几组数字。想一想,长、宽、高的数字与体积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与记录表中的体积进展比拟,发觉长宽高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 板书:V=abh= abh,学生齐读公式。 4、迁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现在请同学们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小组内争论争论:正方体体积
12、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小组争论。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由于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长宽高也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说明用字母表示V=aaa = a3 说明: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个a相乘。 学生齐读公式。 5、教学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求呢? 三、练习 1、出示课本30页的例一:生单独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1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日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13、=abh= abh V=aaa = a3 V=Sh= S h V=Sh =S h 例1. V=abh V= a3 =734 =666 =84cm3 =216dm3 f132.CoM更多教案编辑推举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熟悉长方体、正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熟悉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熟悉它们的主要特征。2、进一步稳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熟悉,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预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稳固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
14、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一样和不同的特征。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知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便摆布,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一样。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拟、总结:按挨次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拟)它的六个面一样大。5、让幼儿说诞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熟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长方体,把握长
15、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熟悉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操作,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力量,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外形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外形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仔细观看,看看有什么发觉?(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熟悉了长
16、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连续讨论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学问。(板书课题) 3、师:四周有许多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外形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熟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预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局部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局部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看: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
17、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看、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刚我们熟悉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认真观看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觉?(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觉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拟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察指导学生观看) 2、汇报沟通,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沟通时留意: (1)引导学生根据肯定挨次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假如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
18、风光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别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一样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根据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刚的观看、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别状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熟悉。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当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拟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熟悉长、宽、高。 (1
19、)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熟悉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熟悉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稳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
20、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熟悉?(:天津市大港区英语试验小学 李桂霞)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熟悉(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学习目标:1.初步熟悉立体图形、熟悉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3.连续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究、擅长合作沟通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把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教学过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长方体 大班 数学 认识 长方体 教案 85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