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ppt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80页 7.1 多媒体信号和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信号和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媒体是指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信息的载体,这些信息通常包括图像、声音、数据、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图片等等。多媒体携带的信息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计算机交互地处理这些媒体的技术即是多媒体技术。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80页 多媒体信号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综合性 多媒体信号应是相互有关的多种媒体的信号的综合;(2)交互性 通信双方能充分地进行信息传送或交流,能获取、处理、编辑、
2、存储、展示这些信息媒体;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80页 (3)同步性 多种媒体能同步地、协调地传送信息。广播电视中图像、声音、时间、字幕同步地传送,具有综合性和同步性,但没有交互性,所以广播电视不属于多媒体;而视频点播(VoD,Video on Demand)观众可以选择节目,可以控制节目的暂停和继续播放,能够选择观看影片的多种结局之一,所以视频点播属于多媒体。通常认为电视会议、可视电话、安全监视、远程医疗、电子商务、远程教学等均属于多媒体范畴。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80页 如多媒体远程教学,与一般的广播电视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同,教师讲课时可向学生提问,学生除了听课和回答问题之外也可以
3、向教师提问。师生之间频繁采用图像、语音、文字、符号、图形、动画、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媒体交流信息。这种多媒体远程教学因为生动、直观、交互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80页7.2 多媒体信号的传输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图像信号要求实时传输,视频信号不压缩时传送速率在140 Mbs左右,而高清晰度电视(HDTV)传输速率可高达1000 Mbs。为了在网络中传送更多的多媒体信息,要对视频信息进行各种压缩。按照H.261、H.263、MPEGCD*21、MPEGCD*22等视频压缩的国际标准,HDTV压缩后的速率也只有20 Mbs。现在学习的是第
4、6页,共80页 至于可视电话,在公用电话网(PSTN)上传送时,可压缩为20 kbs左右。语音信号也要求实时传输,语音信号如不压缩则需要64 kbs的速率,经过压缩后可降到32 kbs、16 kbs、8 kbs,甚至56 kbs。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视频与音频压缩编码是多媒体信号传输的关键技术。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80页 通信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是用来描述通信双方的传输质量,是衡量通信网络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是网络效果的主要表示参数。QoS基本参数包括系统吞吐率、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可用性、可靠性、传输延迟、传输码率、出错率、传输失败率、安全性等。传输码率只
5、是其中的主要参数之一。不同的系统强调的参数往往不同,而且QoS参数的设置一般采用分层方式,不同层的参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80页 用户层中,针对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和重显,QoS参数表现为采样率和每秒帧数。在网络层中,QoS表现为传输码率、传输延迟等表示传输质量的参数。描述网络管理的QoS时,应主要考虑网络资源的共享、参数的动态管理和重组等。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80页 7.2.1 PSTN 公用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是公共通信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基础网络。电话网的主要用途是传输语音信号,用户的语音信息可通
6、过传输线路和交换设备进行互传。该网络的终端设备主要是普通模拟电话机,要求所传输的信号带宽在300 Hz3.4 kHz之间。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80页 目前,电话网以模拟设备为主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字传输设备和数字交换设备不断地引入电话网,如数字光纤时分复用设备,数字程控交换设备,所有这些数字化设备都使公用电话网已经成为一个以数字设备为主体的网络。但在用户线路上传输的信号中,模拟语音信号的比例仍然最大,这给在公用电话网上传输数字信息带来了困难。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80页 目前,在公用电话网上传输数字信号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要依靠调制解调器(Modem),为此ITU-T提出了V系列
7、建议,如描述接口电气特性的V.28、V.35、V.10、V.11等建议,描述接口间各条接口线路功能及其动作的V.24建议等。还有一些建议是用于描述Modem本身的,如V.21、V.22、V.32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80页 在PSTN网上可传输符合H.324标准的传输码速率低于64 kb/s的可视电话,采用V.34调制解调器,V.34是有关28.8 kbs速率的调制解调器的建议。QoS参数为S-QCIF或QCIF格式,7.5帧/s,YUV为411,12比特/像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80页 7.2.2 ISDN和STM 在模拟电话网中,一对电话线只能传送一路模拟电话信号。随着通信技
8、术的发展,出现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该网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图像等几种媒体的传输业务,其基本传输速率为160 kb/s(2B+D)。它利用一对电话线,可同时传送2路数字电话信号(B通路,每路可传送速率低于64 kb/s的数字电话或数字数据)。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80页 根据CCITT建议,电信的传输、交换、复用统称为转移模式,简称为STM。STM在ISDN中的复用方式,如图7-1所示。以125 s为一帧,共传送20比特,时间上分3个信道(2B+D),每个B信道传送数字电话信号8比特,一个D信道传送信令信号(电话
9、号码等,速率为16 kb/s)2比特,还有供同步、控制等传输开销用的2比特。各子信道的信息占用了固定的时隙。各子信道的时隙以125 s为周期出现,根据信号所占用的时隙位置,就可判定是哪个子信道的信号,这就是同步转移模式(STM,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80页图 7-1 STM的时分复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80页 在STM模式中,一个固定的时隙一旦分配给了一个信道,只能传输该信道上的数据,不能传输其他数据。如果该信道上没有数据要传输,则相应的时隙只能空闲,空闲时隙多时会造成带宽的极大浪费。综合业务数字网可传输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当上述2
10、B+D的基本接入(Basic Access)速率不够时,可使用23B+D、30B+D的基群接入(Primary Access)取得1.544 Mb/s或2 Mb/s的传输速率。QoS参数为CIF格式,30帧/s,YUV为411,12比特/像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80页 7.2.3 B-ISDN和ATM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Broadband ISDN)与ISDN类似,利用同一线路在同一时间内传送多个电信业务信号,其码率在155 Mbs以上,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或称为异步转移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其传送的信息以信元为单位,信元长度
11、是固定的53个字节,信头为5个字节,有用信息为48个字节。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80页 在ATM模式中,各子信道的信号不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出现的,不能再按固定的时隙位置来判断其属于哪个子信道。ATM要在信头中的固定位置加一种标志信息,来表明该信元属于哪个子信道,即准备送到对方哪个用户。这样在信道上的时隙划分就不必采用固定位置的方式了。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80页 ATM采用统计时分复用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统计复用就是根据各信道业务的统计特性,在保证业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在各个业务之间动态地分配网络带宽,以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STM中出现的带宽浪费的问题。多个子信道根
12、据它们不同的传输特性复用到一条链路上。与同步时分复用STM不同,在ATM中,时隙只分配给有数据要传输的子信道,没有数据要传输的子信道不占用带宽。因此,ATM在处理实时传输时能达到非常好的性能,在一般的复用机制中,各个输入带宽的总和应小于传输线路的总带宽;利用统计复用的ATM可使输入带宽的总和大于总带宽。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80页 常用的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话程控交换是电路交换方式,通信期间始终有一条电路被建立,也属于STM模式,它是以固定时隙为基础的交换。其优点是实时性,没有交换引起的时延,但线路的利用率低。分组交换是把整个信息分成若干较短的分组,各分组均有一定的目的地址,采用
13、“存储转发”的方式,其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但分组长度是可变的,两个用户的一次通信中各分组可能经由不同的路径。由于分组转发引入了较大的时延,不宜用作实时通信。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80页 ATM交换把信息分成一个一个固定长度的信元,信元长度比分组交换时的分组小得多,利用硬件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交换的速度非常快。ATM交换既有分组交换线路利用率高的优点,又有电路交换快速交换的优点(信元很短,几乎没有时延),它是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一种结合。因此ITU已规定在BISDN中应采用ATM方式的复用和交换。这样的以信元为基本单位的高速ATM信号,必须在宽带网络中(例如光纤网络)才能传输。BISDN的传输速
14、率在155 Mbs以上,可以传送各种多媒体的新业务。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80页 7.2.4 IP网络 IP网络包括Internet(因特网)、Intranet(企业网)、WAN(广域网)以及LAN(局域网)等,IP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它利用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只需给出对方的IP地址,就可十分方便地把信息送到对方终端。但目前IP网络带宽较窄,许多用户要共享这样的通信网络,不能保证多媒体通信业务所需的服务质量(QoS)。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80页 对视频和音频传输,丢掉几个分组不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但
15、带宽较窄会导致视频画面被破坏,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导致音频信息的中断,有时噪声很小,有时噪声很严重。因此,要采用效率更高的压缩编码和协议来改善Internet中实时通信的质量。网络资源预留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对于用IP有限的带宽传送视频和音频以及其他实时多媒体信息非常重要。采用RSVP这项技术,通信双方在建立传输信息之前预留了足够的带宽,服务质量会得到较好的保证。目前,RSVP的资源预留功能已在一些厂商的路由器和应用程序中得到了实现。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80页 分类服务技术是解决IP网QoS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不同类别的信息对网
16、络传输资源的要求是不同的,分类服务是按业务类别来分给能充分保证其服务质量的网络传输资源。而解决质量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拓宽网络带宽。现在美国正在积极研制下一代Internet,即NGI,就是要拓宽网络带宽。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80页7.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7.3.1 会议电视 1.概述 会议电视是利用通信网召开会议的通信方式。会议电视要传递与会者的图像和声音,与会者对话时可以通过电视看到对方,会议电视还要传递文件、图片、图表、会议室气氛等各种静止的和活动的图像信息,使与会者有一种亲临会场的感觉。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80页 会议电视减少了旅途时间,节约了大量的出差费用;一些
17、紧急场合如防汛、防灾,需要迅速作出决策的会议利用会议电视可以争取时间、及时决策;会议电视的收费与使用时间成正比,促使发言人充分准备,压缩发言时间,提高了效率;会议电视可以增加与会人数,更好地集思广益。1995年,我国公用会议电视骨干网已经建成,从北京到各省省会和直辖市共30个城市已经联网。湖南、湖北、江苏、辽宁、安徽、广东、山东、福建等省已建成省会到地市的省会议电视网。浙江省已建成了各地市到县的全省性的地市级会议电视网。这些会议电视大部分引进美国CLI、英国GPT等国外公司的设备。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80页 2.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 会议电视系统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传输信道以及多点控制设备
18、(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等组成。1)终端设备 会议电视终端设备有摄像机、话筒、计算机、传真机、监视器、会议电视编/解码器,如图7-2所示。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80页图 7-2 会议电视终端设备配置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80页 摄像机一般有特写摄像机、全景摄像机、文字和图片摄像机等。图像切换器按会议进程选用不同摄像机的图像送出。话筒要选用方向性强的并应有平坦的频率特性,室内墙壁应进行吸音处理,避免声音反射引入的回音。喇叭与话筒之间的声音来回传递会引起啸叫,应设置回波消除器并调整喇叭与话筒的相对位置予以消除。监视器应选用大屏幕电视或投影电视,图像与实物之比
19、为11能获得临场感。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80页图 7-3 会议电视编/解码器方框图 (a)编码器;(b)解码器 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80页 会议电视编/解码器是终端设备中的关键设备,图7-3是会议电视编/解码器方框图。来自切换器的模拟电视信号,经亮色分离后由模数转换(AD)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公共中间格式(CIF)转换把电视信号转换成统一的中间格式(352288),采用统一的H.261 算法进行压缩。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80页 由于编码中采用了变长编码VLC技术,经压缩编码后的数据为不均匀的数据流,需要缓冲存储器对数据速率进行平滑,从缓存中读出的数据经过信道编码(纠错编码)增强
20、其抗干扰能力,然后被送入时分多路复用模块,并与经编码的语音以及来自其他数字设备(如计算机、传真机等)的数据信号,按照指定的时隙合成一路数字信号,再经接口电路形成标准的传输码形(如HDB3码)被送入信道发送。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80页 解码器的工作过程与编码器相反,经接口电路,被恢复成非归零的时分多路信号以及供解码用的基本时钟信号。经时分解码之后,分为3个信号流供进一步处理用。其中数据信号被送往专用的数字接收设备(计算机、传真机、电子黑板等);声音信号被送往声音解码电路经DA、功放送往音响设备;而图像信号则经纠错电路后,被送入缓存,转换成与编码器相同的数据流形式,经解码、格式转换、DA后,在
21、彩色监示器上显示出来。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80页 2)多点控制方式 会议电视的分会场一般相隔较远,分会场数目较多,这就构成了多点会议电视系统,多点会议电视系统的连接、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全耦合方式 所有各分会场之间相互用线路连接,这种方式当点数很多时,需要大量线路,很不经济。(2)图像合成方式 把所有会场图像汇集在一起合成为一幅图像传送到各终端,在各终端监视器上多画面显示所有会场图像。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80页 (3)图像请求方式 把所有图像集中于一个网络节点,根据多点的请求,切换出所希望显示的图像,国外的会议电视多点控制常采取这种方式。(4)图文分配方式 通过卫星把某一发送点的
22、图像分配到所有各点,利用卫星召开电视会议,由于采用面辐射方式,因此最节省线路。(5)主席控制方式 不改变原来通信网络结构,线路连接、图像和声音的流向都由会议主席进行控制。这种方式不增加任何线路,但不够灵活。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80页 3)多点会议电视网 多点会议电视网中都需设置一个或多个MCU来完成各个会议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汇接。ITU-T有关多点会议电视的标准只允许采用两层级连的组网模型,这样可以满足传输延时、话音图像同步以及网络控制的要求。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80页 图7-4就是一个二级星型会议电视网示意图,处在最上面一层的MCU1是主MCU,在它下面一层的MCU2、MCU3和MC
23、U4是和它相连接的从MCU,它们都受控于MCU1。根据需要,网络内的会议电视终端可以连接在从MCU上,也可以连接在主MCU上。图中的终端是直接连接到MCU上的,实际上它们是通过各种通信网络连接到MCU上的。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80页图 7-4 二级星型会议电视网示意图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80页 图像同步以及网络控制的要求。图7-4就是一个二级星型会议电视网示意图,处在最上面一层的MCU1是主MCU,在它下面一层的MCU2、MCU3和MCU4是和它相连接的从MCU,它们都受控于MCU1。根据需要,网络内的会议电视终端可以连接在从MCU上,也可以连接在主MCU上。图中的终端是直接连接到M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媒体技术 及其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