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氧有机化合物精选PPT.ppt





《含氧有机化合物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氧有机化合物精选PPT.ppt(1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含氧有机化合物第1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七章第七章 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掌握含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命名方法了解含氧有机化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了解含氧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含氧有机化合物的代表物及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对石油及产品中的含氧化合物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掌握醛酮的性质并理解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掌握羧酸及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熟练掌握常用的氧化物鉴别方法第2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七章第七章 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7.1醇、酚、醚7.2醛和酮7.3羧酸及其衍生物7
2、.4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7.5呋喃及其衍生物第3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7.1醇、酚、醚醇、酚、醚醇和酚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OH),醇的羟基和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的碳原子相连。而酚的羟基是直接连在芳环的碳原子上。因此醇和酚的结构是不相同的,其性质也是不同的。醇的通式为ROH,酚的通式为ArOH。醚则可看作是醇和酚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R或-Ar)取代的产物,醚的通式为R-O-R或Ar-O-Ar。第4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7.1.1醇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醇的结构醇的结构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
3、H)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R-OH)。O原子为sp3杂化,由于在sp3杂化轨道上有未共用电子对,两对电子对之间产生斥力,使得C-O-H小于109.5醇的结构见图7-1。第5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醇的分类醇的分类 醇分子可以根据羟基所连的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根据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不同类型分为伯醇、仲醇和叔醇;根据醇分子中所含的羟基数目的不同可分为一元醇和多元醇。3.醇的命名醇的命名 简单的一元醇,根据和羟基相连的烃基名称来命名。在“醇”字前面加上烃基的名称。第6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对于结构复杂的醇则采用系统命名法:(1)选择连有羟基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的碳链
4、为主链,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醇”。(2)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将主链的碳原子依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使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位次尽可能小。(3)命名时把取代基的位次、名称及羟基的位次写在母体名称“某醇”的前面。第7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4)不饱和醇命名时应选择包括连有羟基和不饱和键在内的最长的碳链做主链,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5)命名芳香醇时,可将芳基作为取代基加以命名。第8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6)多元醇的命名应选择包括连有尽可能多的羟基的碳链做主链,依主链上羟基的数目称二醇、三醇等,并在名称前面标上羟基的位次。因羟基是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所以当羟基数目与主链的碳原子数
5、目相同时,可不标明羟基的位次。第9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二、醇的物理性质二、醇的物理性质三、醇的化学性质三、醇的化学性质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烃基的一定影响,从化学键来看,反应的部位有COH、OH、和CH。第10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1醇的酸碱性醇的酸碱性醇的酸性醇的酸性 醇羟基上的氢具有一定的酸性。随着-C上烃基的增加,空间位阻增加,烷氧基负离子溶剂化程度减少,稳定性降低,酸性减弱。醇的酸性很弱,只能与钠,钾、镁、铝等活波金属生成醇金属:第11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醇的碱性醇的碱性 醇分子中氧上的孤对电子能从强酸(如HCI、H2SO4)中
6、接受一个质子生成质子化的醇,具有碱性。因此不溶于水的醇可溶于强酸中(常用的是浓H2SO4),利用此性质可将不溶于水的醇从烷烃、卤代烷中分离出来。第12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与氢卤酸反应与氢卤酸反应 ROH +HX RX +H2O 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快慢与氢卤酸的种类及醇的结构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快慢与氢卤酸的种类及醇的结构有关。有关。不同种类的氢卤酸活性为:不同种类的氢卤酸活性为:HI HBr HCl 醇的活性为:醇的活性为:烯丙醇或苄醇烯丙醇或苄醇 叔醇叔醇 仲醇仲醇 伯醇伯醇 伯醇与氢碘酸一起加热就可生成碘代烃。与氢溴酸作伯醇与氢碘酸一起加热就可生成碘代烃。与氢溴酸作用是必须在用是必
7、须在H2SO4存在下加热回流才能生成溴代烃。与浓存在下加热回流才能生成溴代烃。与浓盐酸作用必须有氯化锌存在并加热回流才能生成氯代烃。盐酸作用必须有氯化锌存在并加热回流才能生成氯代烃。烯丙式醇烯丙式醇(CH2=CHCH2OH)或苄醇或苄醇(C6H5CH2OH)和和三级醇在室温下和浓盐酸一起震荡就有氯代烃生成。三级醇在室温下和浓盐酸一起震荡就有氯代烃生成。第13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3与卤代磷、亚硫酰氯(二氯亚砜)反应与卤代磷、亚硫酰氯(二氯亚砜)反应醇与三卤化磷反应,得到不发生重排反应的卤代烃,该法用于制备溴代烃或碘代烃。醇和PCl3反应比较复杂,副反应很多,尤其是与伯醇作用时,主产物
8、通常是亚磷酸酯而不是氯代烃。用PCl5制备氯代烃,这个方法也不太好,有磷酸酯生成,一般磷酸酯很难被除去,影响产品质量。第14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目前由醇(特别是伯醇)制备氯代烃常用是方法是用SOCl2(亚硫酰氯)作试剂。产品较纯净。第15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4与硫酸、硝酸、磷酸反应与硫酸、硝酸、磷酸反应醇和酸作用生成酯的反应称酯化反应。这里只介绍醇和无机酸的酯化反应。例如:HNO3能很快和伯醇作用生成酯,硝酸酯受热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处理和制备硝酸酯时必须小心。第16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H3PO4与醇作用生成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产率很低。一般磷酸酯是由醇和PO
9、Cl3作用制得。5脱水反应脱水反应(1)分子内脱水分子内脱水醇与强酸(硫酸、磷酸等)加热,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第17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醇分子内脱水活性与醇的结构有关。醇分子内脱水反应活性:R3COHR2CHOHRCH2OH仲醇、叔醇分子内脱水,若有两种以上-H,就有两种不同的取向,遵守扎依采夫规则。第18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分子间脱水分子间脱水醇与强酸(硫酸、磷酸等)加热,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制备简单醚的重要方法,其中以伯醇效果最好,仲醇次之,而叔醇一般得到烯烃。一般不适合制备混合醚,但用甲醇和叔丁醇来制备甲基叔丁基醚,却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率。第19页,
10、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分子内脱水是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是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往往是两个相互竞争的反应。消去反应涉及位C-H的断裂,需要较高的能量。故升高温度对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有利。对叔醇来说,只能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6氧化和脱氢氧化和脱氢醇分子中由于羟基的影响,使得-H原子较活泼,伯醇和仲醇由于有-H 原子存在容易被氧化,而叔醇没有-H原子很难被氧化。第20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1)氧化氧化:不同类型的醇得到不同的氧化产物。伯醇首先被氧化成醛,醛继续被氧化生成羧酸。由于醛很容易被氧化成羧酸,故伯醇氧化制醛时,可使用特殊的氧化剂。第21页,讲稿共126张,创作
11、于星期日仲醇一般被氧化为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酮,由于酮较稳定,不易被氧化,可用于酮的合成。脂环醇如用HNO3等强氧化剂氧化,可继续氧化为二元酸。第22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叔醇很难被氧化。在剧烈的条件下,碳架发生了裂解,产物是低级的酮和羧酸的混合物。第23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脱氢脱氢:伯、仲醇的蒸气在高温下通过催化剂活性铜(或银)时发生脱氢反应,生成醛和酮,俗称催化脱氢。叔醇分子中没有-氢,不发生脱氢反应,只能脱水生成烯烃。第24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7多元醇的反应多元醇的反应(1)邻二醇能和许多金属氢氧化物形成螯合物。(2)与高碘酸反应 邻二醇与高碘酸在缓和
12、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具有羟基的两个碳原子的CC 键断裂而生成醛、酮、羧酸等产物。第25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四、醇的制备四、醇的制备1 1由烯烃制备由烯烃制备(1)烯烃水合 工业上以烯烃为原料,通过直接或间接水合法可制低级醇。除了乙烯水合可制得伯醇(乙醇)以外,其它烯烃水合的产物是仲醇或叔醇。第26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硼氢化氧化2卤代烃水解卤代烃水解只有在相应的卤代烃容易得到时才采用这个方法。例如,从烯丙基氯或苄氯合成烯丙醇或苄醇。3醛、酮、羧酸、酯的还原醛、酮、羧酸、酯的还原(详见7-2)4由格利雅试剂合成由格利雅试剂合成(详见7-2,7-3)五、重要的醇五、重要
13、的醇第27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7.1.2 酚酚酚是羟基直接与芳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一、酚的命名法一、酚的命名法酚的命名一般是在酚字的前面加上芳环的名称作为母体,再加上其它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和名称。当芳环上连有COOH、SO3H等基团时,按次序规则把羟基看作取代基来命名。第28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5-甲基-2-异丙基苯酚1,5-萘二酚1,2,3-苯三酚1,3,5-苯三酚第29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5-(4-羟基苯基)-1-戊烯-3-醇对羟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磺酸二、酚的物理性质二、酚的物理性质三、酚的化学性质三、酚的化学性质酚与醇分子中都有极性的C-O键和O-H键,
14、它们能发生相似的反应。但由于酚羟基参与芳环共轭,使O-H键极性增大,C-O键加强,因此,酚一方面酸性比醇大,另一方面羟基难于被取代。酚羟基使芳环活化,容易发生环上的亲电取代。第30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1酚羟基上的反应酚羟基上的反应(1)酸性酚具有酸性,其酸性(苯酚的pKa=10)比醇(pKa=1618)、水(pKa15.7)强,但比碳酸(pKa=6.38)弱。因此酚能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生成酚钠,但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将二氧化碳通人酚钠水溶液中,可以使酚重新游离出来。第31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酚醚的生成酚与醇相似,可生成醚,但因酚羟基的碳氧键比较牢固(p-共轭的结果
15、),一般不能通过酚分子间脱水来制备,而是由酚金属与烷基化试剂(卤烷或硫酸酯)在弱碱性溶液作用而制得。第32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二芳基醚需在铜催化下加热制得。酚醚在氢碘酸作用下,酚醚分解为酚和烃基碘,在有机合成上常利用生成酚醚的方法来保护酚羟基。第33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3)酚酯的生成酚与羧酸直接酯化比较困难,一般是与酰氯或酸酐作用来制备酚酯。(4)与FeCl3的颜色反应大多数酚可与氧化铁溶液作用生成有色配离子。第34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不同的酚显示不同的颜色。苯酚和均苯三酚呈蓝紫色和紫色,邻和对苯二酚及-萘酚显绿色,甲苯酚显蓝色等。具有烯醇式结构的脂肪族醇
16、也能发生此反应而显色。这种特殊的显色反应,可用来检验酚羟基和烯醇的存在。第35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 2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羟基是一个较强的邻对位定位基,酚的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比苯容易得多。(1)卤化反应酚极易发生卤化反应。苯酚用溴水处理,就立即生成不溶于水的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非常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10ug/g)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第36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 除苯酚外,凡是酚羟基的邻、对位上还有氢的酚类化合物与溴水作用,均能生成沉淀。故该反应常用于酚类化合物的鉴别。如需要制取一溴代苯酚,则要
17、在非极性溶剂(CS2,CCl4)和低温下进行。第37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磺化反应浓硫酸易使苯酚磺化。如果反应在室温下进行,生成几乎等量的邻和对位取代产物;如果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则对位异构体为主要产物。第38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3)硝化反应苯酚在常温下用稀硝酸处理就可得到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可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开。但反应产生大量焦油状酚的氧化副产物,产率相当低,制备意义不大。第39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 当用较浓的硝酸进行硝化时,酚更易发生氧化,所以多硝基酚不能用酚的直接硝化法制备。如2,4-二硝基苯酚通常是由2,4-二硝基氯
18、苯水解制得;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可通过先磺化后硝化的方法制备。第40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4)傅瑞德尔一克拉夫茨反应由于酚羟基易与无水氯化铝作用生成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酚氯化铝盐(PhOAICI2),使芳环亲电取代活性降低;又由于羟基上酯化反应的竞争,酚类用氯化铝为催化剂的酰化反应产率不高。用乙酸和三氟化硼处理苯酚可获得高产率的对羟基苯乙酮。第41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酚的烷基化反应常常是以烯烃或醇为烷基化试剂,以浓硫酸、磷酸或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反应迅速生成二和三烷基化产物。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俗称二四六抗氧剂)第42页,讲稿共126张,创
19、作于星期日3 3缩合反应缩合反应 酚羟基邻、对位上的氢可以和羰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例如,在稀酸或稀碱存在下,苯酚与甲醛作用,生成邻或对羟基苯甲醇。第43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当酚过量时,缩合产物是不含羟甲基的4,4-二羟基二苯甲烷和2,2-二羟基二苯甲烷。在酸性介质中,相互缩合并继续与甲醛、苯酚反应得到线型产物。它受热熔化,称为热塑性树脂,主要用作模塑粉。成型时,需要加人固化剂如环六亚甲基四胺,以便模塑加热时,固化剂产生的甲醛使树脂固化成体型热固性酚醛树脂塑料。第44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 当醛过量时,缩合产物是含羟甲基较多的2,4-二羟甲基和2,4,6-三羟甲基苯酚。在
20、碱性介质中,相互缩合并继续与甲醛、苯酚反应可得线型直至体型热固性酚醛树脂。第45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4 4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酚类化合物很容易被氧化,不仅可用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等氧化,甚至较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也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使颜色加深。苯酚被氧化时,不仅羟基被氧化,羟基对位的碳氢键也被氧化,结果生成对苯醌。所以,进行磺化、硝化、卤化时,必须控制反应条件,尽量避免酚被氧化。第46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 二元酚更易被氧化,例如,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可被弱的氧化剂(如氧化银、溴化银)氧化成邻苯醌和对苯醌。苯三酚极易被氧化,是强的还原剂,在气体分析中常用作吸氧剂以移去气流中的痕
21、量氧。第47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5 5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酚可通过催化加氢生成环烷基醇。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苯酚在雷内镍催化下于140一160通人氢气可生成环已醇。环己醇是制备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的原料。四、重要的酚四、重要的酚第48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7.1.3 醚醚 醚是两个烃基通过氧原子结合起来的化合物。COC键称为醚键,是醚的官能团。一、醚的分类和命名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1 1醚的分类醚的分类 氧原子连接两个相同烃基的醚称为单醚,连接两个不同烃基的醚则称为混醚。两个烃基都是饱和的称为饱和醚,烃基中有不饱和烃基的醚称为不饱和醚,烃基中有芳基的则称为芳醚。如果烃基与氧原子
22、连接成环则称为环醚。多氧大环醚称为冠醚。第49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 2醚的命名醚的命名 简单的醚一般用习惯命名法,即在“醚”字前冠以两个烃基的名称。单醚在烃基名称前加“二”字(一般可省略,但芳醚和某些不饱和醚除外);混醚则将次序规则中较优的烃基放在后面;芳醚则是芳基放在前面。第50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 结构比较复杂的醚,可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命名时,将RO一(烃氧基)作为取代基。环醚一般叫环氧某烃或按杂环化合物命名方法命名:第51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多元醚命名时,首先写出多元醇的名称,再写出另一部分烃基的数目和名称,最后加上“醚”字。二、醚的制法二、醚的制法
23、1 1醇分子间脱水醇分子间脱水第52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 2威廉森合成法威廉森合成法 醇钠或酚钠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醚是制备醚的一个重要方法,称为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是制备混合醚的一个方便方法。欲得到较高产率的混合二烃基醚,应选择伯卤代烃与醇钠反应,而不用仲或叔卤代烃。第53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3 3醇与烯烃的加成醇与烯烃的加成三、醚的物理性质三、醚的物理性质第54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四、醚的化学性质四、醚的化学性质 醚分子极性很小。醚(环氧乙烷除外)对氧化剂、还原剂和碱都十分稳定。常温下不与金属钠反应,因此常用金属钠干燥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
24、,醚也可发生一些特殊的反应。1 1盐和配位络合物的生成盐和配位络合物的生成第55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2 2醚键的断裂醚键的断裂 在较高温度下,强酸能使醚链断裂。最有效的试剂是浓的氢碘酸,在常温下就可使醚键断裂,生成一分子醇和一分子碘代烃。若有过量的氢碘酸,则生成的醇进一步转变成另一分子的碘代烃。当两个烷基不相同时,往往是合碳原子较少的烷基断裂下来与碘结合,而且反应可定量完成。若是芳香烃基烷基醚与氢碘酸作用,只能是烷氧基断裂,生成酚和碘代烷。第56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3 3过氧化物的生成过氧化物的生成 过氧化物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而发生爆炸,因此,醚类应尽量避免暴露在空气
25、中,一般应放在棕色玻璃瓶中,避光保存。五、重要的醚五、重要的醚第57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7.27.2醛和酮醛和酮 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C=O),因此统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至少与一个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醛。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酮。7.2.17.2.1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醛和酮的结构一、醛和酮的结构 醛和酮的官能团是羰基,羰基中的碳原子为sp2杂化。第58页,讲稿共126张,创作于星期日二、醛和酮的分类二、醛和酮的分类 按照羰基所连接的烃基的不同,分为脂肪族醛、酮和芳香族醛、酮。按照烃基是否含有不饱和键,分为饱和醛、酮和不饱和醛、酮。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合物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