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9页词汇绪言绪言第一节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多义词古代汉语的多义词 第三节第三节 古代汉语词的同义关系古代汉语词的同义关系 第四节第四节 古代汉语的同源关系古代汉语的同源关系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9页绪言学习词汇的重要性古今词汇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何考察古今词汇的异与同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9页学习词汇的重要性1、从词在语言中的地位看,词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造句的基本材料。2、词是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最敏感的部分。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9页古今词汇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
2、系在继承发展中,它是渐进的,但渐进又不是匀速的。从“进”来说,它是不断发展的,从“渐”来说,它又是相对稳定的。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69页如何考察古今词汇的异与同1、形式词是怎样构成的这个词与别的词是怎样的搭配关系2、内容词汇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69页基本概念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词语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9页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字与词 一、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途径二、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趋势三、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性质四、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9页一、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途径主要靠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原因主要为社会生活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改变。现在学习的是第9
3、页,共69页新词产生的手段1、利用语言里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即定的规则构词2、赋予旧词(就词的外部形式说)新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9页基本词汇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决定了古今词汇的异,词汇的沿用,则决定古今词汇的同。词汇中继承、沿用下来的最稳定、最主要的是基本词汇。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9页基本词汇的三个特性稳定性:词义没有发生变化。普遍性:全民共用。滋生性:构词能力特别强。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9页二、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趋势数量少多形式单双功能粗疏精密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9页三、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性质古今词汇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数量上,逐渐补充新词充实。功能上,逐渐
4、精密。形式上,由单到双,不是突变。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9页双音节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复合词:由两个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产生新义。单纯词:有重音(迭音)和连绵词。连绵词是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9页连绵词的特征1、组成连绵词的字只有表音作用。2、组成连绵词的字的字形不固定。3、连绵词内部的两个音节间多有特殊语音联系。4、这种语音联系是指古音有联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9页学习古今汉语词汇异同应该注意的问题1、古单今双,即有区别,又有明显的继承的关系,即: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在成为多音节词的构词因素以后仍保持原有的意义,或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意义。了解
5、这一点,为我们翻译文言文提供了一个方法:即用一个含有原来单音节词的多音节词来帮助翻译和理解。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9页2、分清古代的单音节和多音节词。即要注意区别词和词组。区分的标准为:如果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它们的意义只是这两个字意义的简单相加,仍然各自具有独立的意义,那么这两个字是词组;如果两个字组合后与各自单用时意义不同,有了改变,产生了新的意义,那么这两个字就是词。(1)应当有历史观念。(2)连绵词不能分别解释。(3)对结构相似的词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9页3、在复合双音节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9页四、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词义的变化,是古今
6、汉语词汇异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我们阅读古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阅读其实就是翻译,同声翻译,首先注重的是词义,而不是词汇数量的增多、减少和形式的变化。古今词义的异同变化,可以从变化的形式和变化的结果两方面考察。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9页(一)词义变化的形式1、旧义消失,新义产生,新义代替了旧义。如“牺牲”词义的发展演变。2、新旧义互存。一个词新表达的义项的数量增加了。如“被”词义的发展演变。3、旧义消亡,没有产生新义。如“坟”词义的消亡。4、旧义仍然保存,但有了细微的变化。如“夺”词义的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9页在古今词义演变的情况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古今汉语不同的地方上,在不同的
7、地方中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有细微变化的地方。这种词义的差异还包括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如“爪牙”“诽谤”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还有轻重程度的区别,如“感激”轻重程度古今的不同。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9页(二)词义变化的结果1、词义的扩大:词表示的概念内涵变了,使词的外延扩大了。如“好”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如“子”“瓦”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如“穷”“汤”词义的转移。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9页扩大、缩小、转移只是着眼于词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静态分析,其实词义的发展演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三种情况可以在一个词上交替出现。这种理论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9页如
8、何全面解决、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1、借助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等。2、看前人注解。3、积累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69页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多义词古代汉语的多义词这一节主要讲词的多义性、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词义的系统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69页一、词的多义性1、一词多义是语言反映社会的需要。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无限,语言词汇的有限,使一词多义成为必要。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69页2、词义的概括性是一词多义的基础。词所概括的是对象的全部,或若干特征,而不是一个特征;同时,在一个概念所包含的特征里,往往有若干特征跟其他概念的某些特征相通,这就构
9、成了词的多义性的基础,即词义沿着这些相通的特征方向滋生。如“头”除了“脑袋”义外,还有“首领”“端绪”等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69页3、词的多义性并不防碍人们的交际。一个词有数义,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在每一次言语的使用中,实际上得到实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意义,其余的意义则处于潜在的、或被抑制的状态中。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69页4、要注意区分多义词、同音词、文字通假等现象。使两个不同的词寄于一个汉字,叫同音词、同形词。如“万”的本义是蝎子,与数字“万”虽然是共用一个形体,但实际上是彼此意义无关的两个词。文字通假,如“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中的“归”是“馈”的借用。现在学习的
10、是第30页,共69页5、引申是一词多义的途径。一词多义是通过词义的引申形成的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69页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本义词的本义,就是一个词的众多词义中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参证明的比较原始的意义,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本义是词义的源。比较原始:汉语历史悠久,而记录汉语的汉字才不过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产生以前,一个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很难确切地考证清楚,我们所谈的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能证明的本义。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69页探求本义的作用探求这种本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的演变,对阅读古书很有帮助A、解释词义有根据可信性B、使纷繁的词义有头绪可寻条理性C、理解词义
11、更透彻深刻性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69页通过汉字形体分析可以寻求词的本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体结构和意义密切相关,特别是甲、金、篆,比楷书离造字时代近,象形特点要明显一些、多一些,为我们分析词的本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从造字方法看,象形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意符并不等于本义,但本义与意符有密切关系,通过意符推求本义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69页词的本义要有文献资料的参证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的时候,这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所谓实际语言,就是古代的文献语言,也即“比较原始”。探求本义,必须要有语言资料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今 汉语 词汇 异同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