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发展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期的发展精选PPT.ppt(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婴儿期的发展第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思考回顾思考回顾第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1、较早学会走路的婴儿将来可能特别聪明。2、一般婴儿2周岁时的身高已大约达到他成人时身高的一半3、在头几年时间内,婴儿将有半数的脑细胞会死亡,而且不会得到更新。4、到了一定的年龄,大多数婴儿都将学会行走,但不管什么样的激励方法也不能使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独立行走。5、即使是那些营养良好、无疾病困绕、没受过生理虐待的儿童,情感创伤也可能严重阻碍他们的成长。第3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课程结构l婴儿期的身体发展l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l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第4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一
2、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n婴儿期身体发育身高和体重第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n婴儿期身体发育发展原则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第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n婴儿期身体发育发展原则头尾发展:生理成熟的一种顺序,生长的顺序从头部到尾部。胎儿期以头部发育为主,出生时头部占全身长度的1/4。腿只占1/3。2岁时头占1/5,腿则占到将近一半。近远发展:生理成熟的一种顺序,生长的顺序是从身体的中部(或近端)到周围部位(或远端)。最初头部、胸部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胳膊、腿,最后是手脚。在婴幼儿期,胳膊和腿的发
3、育仍快于手脚的发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相似。第7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n婴儿期身体发育发展原则等级整合:从简单到整合成更为复杂的动作系统独立: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某一个系统得到发展并表现出新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其他的身体系统也有着同样的发展第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n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在生命早期,大脑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出生时,婴儿大脑占成人脑重的25%,到2岁时,大脑重量达到成人脑重的75%。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和出生后的头两年被称作“大脑发育加速期”,因为成人大脑一半以上的重量是在这段时间获得的。第9页,讲稿
4、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神经元(神经细胞)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神经元由胚胎的神经管发育而成。从那里开始,它们沿着引导细胞所铺设的路径进行迁移,形成了大脑的主要部分。神经元与神经元的间隙为突触n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第1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第1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突触修剪:Use it or lose it 因此对大脑给与适当的刺激就显得非常关键,神经系统发展存在敏感期髓鞘化:神经元细胞被包入蜡质髓鞘的过程,髓鞘化使得神经冲动的传
5、递更快捷、更容易。孕后四个月开始髓鞘化;大脑皮质的神经髓鞘质从怀孕38周开始形成,大约在2岁时完成髓鞘化,而大脑皮层主体神经髓鞘化直到青少年中期才完成。第1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偏侧化: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分化;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决策中枢、言语加工中枢和积极情感表达中枢。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如音乐)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但是大脑的偏侧化并不意味着每个半球相互独立。连结两半球的胼胝体在整合两半球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13页,讲稿共92
6、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脑的可塑性是指脑按照新神经对神经通路进行重组的终生能力,是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基础。经验期待可塑性,就是指早期发展时由先天基因决定的脑结构的改变:经验依赖的可塑性,是指在生命过程中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引起的脑结构的改变。脑的可塑性是学习的生物基础,教育孩子学习是因为脑的可塑性的存在,而在教育孩子学习的同时,孩子的脑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突触的数量和突触的连接强度的变化),因此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在教育着孩子的脑第14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发展顺序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动作发展的进程也同样遵循头尾原则,头、颈
7、、上端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端的发展。同时,动作发展也遵循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四周),躯干和肩膀动作的发展先于手和手指动作的发展。第1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发展顺序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发展的观点n成熟论观点 把动作发展看作是一种先天程序逐渐展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神经和肌肉成熟的方向是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经验论假说成熟条件对动作技能发展而言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换而言之,除非婴儿有机会练习这些动作技能,否则在生理上已具备坐、爬、走的能力的婴儿是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动力系统理论一个充满有趣物体和事件的世界激起了婴儿触摸它们的欲望,想坐起来、爬行、行走和跑动。这
8、些目标和动机可能促使婴儿主动把已有的各种技能重新建构成新的、更复杂的动作系统。第1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发展顺序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Wayne Dennis对伊朗孤儿的研究Wayne Dennis(1960)研究了两组被送到专门机构的伊朗孤儿,这些孤儿出生后的头两年是在婴儿床上躺着度过的。他们从没有坐立过,很少跟人玩耍,甚至连喂食也是通过放在枕边的奶瓶来完成的。12岁的婴儿没有一个会走路,只有不到一半的婴儿可以独自坐立,在34岁的儿童中只有15%可以很好的独立行走!Q:请问Dennis的研究支持了以上哪种理论呢?第17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运动技
9、能的发展粗大动作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新生儿:运动技能有限6个月:特定的方向移动(爬行做好准备),坐直6-8个月:可以爬行9个月:借助桌椅来走路第1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精细动作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自主够物动作技能的发展(reaching)在第一年里,婴儿的够物能力和操控物体的能力发展特别迅速。早期的够物动作并不完全受视觉的支配,它同时也依赖于来自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本体感受信息感受信息,这些信息帮助婴儿指引他们的胳膊指向手臂范围内的任何感兴趣的物体。本体感受信息(proprioceptive information):来自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感觉信息,有助
10、于个体进行空间定位第1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精细动作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手的操控技能的发展(grasping)尺骨抓握(ulnar grasp):Ulnar grasp is a method of grasping objects in which the fingers close somewhat clumsily against the palm。钳形抓握(pincer grasp):一种将拇指与其它手指对握的技能,这种技能使婴儿在举起和抚弄物体方面更加灵巧。第2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运动技能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
11、发展动力系统理论整合: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婴儿的运动能力婴儿头脑中的目标环境对该技能的支持启示:强调儿童自身的动机对促进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解释不同婴儿在运动技能方面的个体差异,同时,该理论表明运动技能的发展并不是由遗传所决定的。第2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知觉的发展听知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对超出人类的言语范围的极高频和及低频的声音比较敏感,2岁之前一直发展4-7个月:音乐片段1岁,不用键演奏的同一旋律5个月,母语中音节划分的声音6-8个月,婴儿能够删选不是母语的声音声音定位第2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知觉的发展视知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视力可能是
12、婴儿感觉中发展最不好的部分 婴儿视力的敏锐程度估计是20/400或20/600 婴儿视敏度的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 6个月婴儿视敏度出现4或5倍的改善 1岁接近正常成人的水平,但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新生儿视力容纳范围要比成人更加有限 新生儿最准确地把目光集中在大约30厘米的地方第23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知觉的发展视知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新生儿喜欢看五颜六色的东西,不喜欢看灰色的东西。但这时他们还不能区分颜色,1-2个月,婴儿可对各种颜色加以区分了。颜色视觉的发展:2-4个月婴儿的颜色的知觉已发展的很好:泰勒的研究:2个月婴儿能从白色中区分红、橙、蓝、绿、但不能区分黄-绿色;4个
13、月婴儿已经能在可见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说明这时婴儿颜色视觉已接近成人第24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知觉的发展视知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上:出生三周的婴儿喜欢看左边构图简单的大格子棋盘,出生8-14周的婴儿更喜欢看右边构图复杂的小格子棋盘。下:左边的有黑白格,右边是一个灰色、无对比性的图形,出生几周的新生儿明显地喜欢看左边那个像棋盘的、对比性大的图形。第2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知觉的发展视知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第2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知觉的发展味
14、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新生儿出现味觉偏爱。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新生儿的面部表情显示,他们能够区分好几种味道。和成人一样,吃甜食时他们的表情放松;吃酸东西时会嘴唇紧缩;苦味会使他们张开嘴作出痛苦的怪相。这些与生俱来的反应对生存有重要意义,因为对新生儿来说最理想的食物是略带甜味的母奶。第27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知觉的发展嗅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新生儿对食物气味的反应和对味道的反应一样,与成人非常相似,这表明对气味的偏好也是与生俱来的。例如,让新生儿闻香蕉和巧克力的气味时,他们表现出放松、愉快的表情;但是臭鸡蛋的气味会使他们眉头紧皱
15、。新生儿还能找到发出气味的地方,如果是不好的气味,他们就避开那个方向。研究者把氨水放在出生不到6天的婴儿鼻孔前,这些婴儿很快地把头转到另一侧。第2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知觉的发展触觉、肤觉和痛觉第一节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1岁末时,婴儿开始用触觉探索事物,最初用嘴巴,后来用双手对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非常小的婴儿要比5-10月大的婴儿对于接种疫苗表现出更多的恐惧第2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感觉运动思维1.对环境的适应和探索第3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1)反射活动(出生到1个月)练习先天反射活动,将新物体同
16、化到已有的反射性图式 中(例如婴儿像吸奶头一样吸吮毯子和玩具)。(2)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婴儿最早出现非反射性图式是在出生后的1-4个月。婴儿偶然 发现自己能做出和控制某种反应,例如吸吮手指,发出喔、啊 声等。他们对此感到很满意,因此会重复这些行为。第3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3)次级循环反应(4-8个月)4-8个月的婴儿偶然发现除了自己的身体外,还可以用物体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挤压一只橡胶鸭子,让它发出嘎嘎声。由于这些行为会给婴儿带来乐趣,因此婴儿会不断重复。二级循环反应表明婴儿已经开始把自己和外界环境中的可控物体区分开来了(4)次级循环反应间的协调(8-12个月)真正有计
17、划的反应出现在这一阶段。婴儿为了达到简单目的,可以协调2种或2种以上的动作。例如,把一个有趣的玩具放在坐垫下面,9个月大的婴儿会用一只手提起坐垫,另一只手抓取玩具。第3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5)三级循环反应 当婴儿将行为图式内化为心理符号或表象,并以此指导以后的行为,就达到了感知运动阶段的最高水平。此时婴儿可以完成类似格式塔学派顿悟研究中的任务。(6)心理组合 第33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感觉运动思维2.对客体的理解n客体永存性nA,not-B error第34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 1010个月的杰奎琳坐在床垫上,没有
18、任何吸引她的玩具。我把个月的杰奎琳坐在床垫上,没有任何吸引她的玩具。我把她的鹦鹉玩具从她手中拿走,并两次把它藏在左侧的床垫下她的鹦鹉玩具从她手中拿走,并两次把它藏在左侧的床垫下(位置(位置A A),杰奎琳每次都能立即找到并抓住鹦鹉玩具。接着我又从),杰奎琳每次都能立即找到并抓住鹦鹉玩具。接着我又从她手中拿走玩具,并在她眼前将玩具玩玩移到右边,藏在了床垫下面她手中拿走玩具,并在她眼前将玩具玩玩移到右边,藏在了床垫下面(位置(位置B B),杰奎琳看到了这种移动,但当玩具消失时(位置),杰奎琳看到了这种移动,但当玩具消失时(位置B B),她),她却转向最初藏玩具的地方(位置却转向最初藏玩具的地方(位
19、置A A)(皮亚杰,)(皮亚杰,19541954)。)。皮亚杰把杰奎琳的这种错误成为皮亚杰把杰奎琳的这种错误成为A A非非B B错误,他认为杰奎琳这错误,他认为杰奎琳这样做是因为她还不能将她的行为与外界物体区分开来,好像样做是因为她还不能将她的行为与外界物体区分开来,好像她的行为可以决定在哪发现物体。她的行为可以决定在哪发现物体。第3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感觉运动思维3.对符号的使用n假装游戏过家家第3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儿童的朴素理论 儿童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现象的非正式、非科学的理
20、解和解释。如何理解儿童的朴素理论?如何理解儿童的朴素理论?从理论角度:儿童朴素理论有内在的一致性,有理论框架,具从理论角度:儿童朴素理论有内在的一致性,有理论框架,具有一般理论的特性。(强调儿童有自己的理论,不要低估儿童)有一般理论的特性。(强调儿童有自己的理论,不要低估儿童)从朴素角度:虽然有理论的特性,但是也是从朴素角度:虽然有理论的特性,但是也是“日常的日常的”,与,与科学理论有着相当的距离。(强调儿童理论的朴素性,不要科学理论有着相当的距离。(强调儿童理论的朴素性,不要高估儿童)高估儿童)第37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儿童朴素理论”一词有四种层面:一是儿童对物理、心理、生物等领
21、域的直觉认识与理解,并在相当的程度上把握了问题的本质;二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解释、预测、说明等;三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独特的、不同与成人的认识;四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迷思概念。第3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1.研究主题:力和运动、物质和物体(内部和外部、现象和本质、声音、光或影子)、天文现象(地球、昼夜)、天气现象(风、云、雷、电)。(一)朴素物理理论下面我们来看看儿童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漫长的过程。第3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儿童对地球儿童对地球认识的变化认识的变化第4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1.举例泛灵论(1)儿童把生命赋予有用的或活动的或未损坏的事物,如太阳是活
22、的,因为它能发光(2)生命被赋予能动的东西,如,石头是活的,而桌子不是活的(3)生物被限制为能自发运动的物体,如,自行车不是活的,苍蝇是活的(4)生物概念才被扩展到动物和植物范围(二)朴素生物理论第4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3.信息加工理论观感觉记录、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第4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3.信息加工理论观注意:注意的范围新生儿对新异刺激习惯化时间长,3-4分钟4,5个月5-10秒提取一个复杂视觉刺激,能够进行区分注意的转移能力较差从新异刺激到逐渐有目的有计划的注意第
23、43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3.信息加工理论观记忆:再认 存在记忆&记忆实践延长回忆 反映他们会去找藏起来的东西;延迟模仿第44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3.信息加工理论观幼儿期遗忘:我们每个人都有记忆。你可能记得今天的午饭和童年的时光,但几乎没人能回忆起三四岁之前的事只会影响“陈述性记忆,即对事件事实情景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记忆,能够用语言来描述。这种记忆分为两种,自传式记忆和语义性记忆。不会影响程序性记忆第4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3
24、.信息加工理论观分类:婴儿会对相似的物体和事件进行归类(形状、颜色、大小等)知觉性概念性,即基于客体大小外表或显著构建;eg.到了1岁时,更多的分类是“概念性的”基于相同的功能或行为随着分类知识和语言标签发展,更具有灵活性Eg.4个正方体和4个球(形状和材质)第4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4.认知神经科学观外显记忆:对事实,名字,事件或其他人们能够表述得事情有意识,有目的的记忆。内隐记忆(早):不需要努力或甚至不需要意识参与就发生的记忆,指习惯和技能。序列的记忆条件反射工作记忆第47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
25、的认知及语言发展5.社会文化观儿童生活在丰富的社会背景中,社会背景会影响儿童认知的建构方式。通过与社会中较为成熟的社会成员合作,可掌握各种活动,并按照其文化而言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思考第4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言语和语言区别:语言是交际、思维的工具,是社会现象,具有较 大的稳定性,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言语是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边性,言语活动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联系: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个体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无法进行交际活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26、。第4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语言发展的理论观1.学习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5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语言发展的理论观2.先天观 乔姆斯基认为:婴儿有一种天生的普遍语法,适用于所有语言的一整套规则 婴儿获得语法的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来实现的(原始语言资料LAD语法能力)第5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语言发展的理论观2.先天观评价从生物学意义上,儿童是否早已准备获
27、得语言?婴儿对人的语言很敏感,喜欢听人的说话声;儿童以基本相似的顺序经过语言发展的主要阶段。语言发展的这种规律性与乔姆斯基的生物决定论一致。批评者认为,只是部分解释了语言的发展。首先,研究者很难查明所有语言的潜在语法系统。其次,仔细考察最初的多词汇言语就能发现,婴儿对语法规 则尚缺乏一般理解。最后,儿童并没有像自然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很快就获得了 语言。他们掌握许多句子结构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 稳定而渐进的。第5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语言发展的理论观3.交互作用观(1)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
28、规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4)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根据交互作用论,人的自然潜能、与他人交互作用的强烈愿望,加上丰富的语言和社会环境,共同帮助儿童建立起语言交流系统第53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前语言期言语活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步掌握的。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婴儿便开始了对语言的准备,直到一岁左右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其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一年的时间,即整个乳儿期都是言语的发生期或前言语期。处于前言语期的婴儿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准备:即语音发生的准备和言语理解的准备。第54页,讲稿共92张
29、,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前语言期 喔啊声:儿童对最早的声音听辨的第一阶段中表现出来的言语现象。婴儿一般在两个月的时候听到友善的声音时会微笑,同时发出表示舒服感的喔啊声。它是一种松弛的、较深沉的、尚未鼻化的声音,它不同于饥饿、疼痛、过热过冷时发出的声音咿呀语:大约从第四、五个月开始,婴儿能发出一连串有节奏、有语调并不断重复的声音,好像自己在和声音做游戏。如ma-ma-ma,da-da-da等。常在吃饱后仰卧床上时发出,这时嘴里有唾液,很易做出吞咽动作,于是婴儿就学会发后辅音,如gu,ga,ka,cha,ru等。咿呀语可延续68个月,然后进入习得音段和音段系列(
30、即音节和词)的阶段。第5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前语言期2个月:只会发出喔啊声,发出表达高兴情绪的元音4个月后:婴儿和父母能够共同关注一些东西,父母常常用语言说出婴儿在看的东西。婴儿说咿呀语,在原来的喔啊声中夹杂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并能重复发出音节7个月,婴儿的咿呀语中包含了一些成熟的口语语言。812月,咿呀语中包含了婴儿期语言的一些共有的音调模式,婴儿开始使用前语言手势,比如给人看某一种东西,指某个东西等,以此影响他人的行为。出现对词的理解第5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第一批词1岁时,第
31、一批词出现对词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明白每个词代表一样东西。18个月,词汇增长的爆发期出现性别差异文化差异:英文和中文 特点:(1)单音重复 (2)一词多义:“球”(3)以音代物:“嘀嘀”“汪汪”(4)以词代句:“妈妈”第57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第一批句子两个词相结合放在一起表达句子与日常的生活,东西,人或者活动有关系;“电报句或电报语”动词加名词(最多)形容词加名词名词加名词19-20个月,词汇激增2岁左右,出现了一次“双词句爆炸”现象。3岁,婴儿的语言变得流畅、且长而复杂第5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二节
32、婴儿期的认知及语言发展第一批句子发音不清 词的外延不准确,概括性差语法常常发生错误过于简化第5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怀疑”发音不清 语法常常发生错误过于简化第6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气质是较早出现的稳定的个人特征,它被认为是由人的基本生物结构所决定的。气质的差异形成了个性的核心,使得每个人在情感、思维和行为方面表现出相对一致的模式发音不清 语法常常发生错误过于简化第6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
33、性发展1.婴儿气质的表现类型容易困难(托马斯和切斯)(1)容易型:大约占40%,性情温和,有满足感,快乐,对新的经验(比如接触陌生人)非常开放并具有适应性。表现出积极地倾向,好奇,吃饭和睡觉有固定的时间,能忍受挫折和不适(2)困难型:约占10%。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由于这种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因而在养育过程中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因此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第62页,
34、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婴儿气质的表现类型容易困难(托马斯和切斯)(3)迟缓型:约有15%的被试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象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和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第63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婴儿气质的表现类型行为抑制凯根
35、在巴甫洛夫神经类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气质的新的划分方法,即从行为抑制性的角度,将儿童气质分为两种类型,即抑制型和非抑制型行为抑制性是一种以焦焦虑虑的的形式对不熟悉事件的先天倾向性反应,尤其强调儿童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最初的行为和情绪上的反应第64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婴儿气质的表现类型行为抑制凯根具有抑制性特点的儿童在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物或情境的最初几分钟内,就会表现得非常安静,中断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退回到熟悉人身边,或离开不熟悉事件发生的地点;而非抑制型的儿童的反应会大不相同,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没有明显改变,甚至可能会主动接近不
36、熟悉事件儿童的行为是否具有抑制性的特点,还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的支配性对儿童的行为抑制性有直接影响。如果父母属于支配型,其子女往往比较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第6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婴儿气质的表现类型自我调节玛丽.罗斯巴特气质概念是神经系统的反应性和反应的自我调节。n“反应性”是指反映在体干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对环境变化的个体反应的特点n“自我调节”是指调节反应性的过程,如接近或回避刺激的注意和行为模式第6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
37、社会性发展1.婴儿气质的表现类型自我调节玛丽.罗斯巴特反应性:活动水平(粗大运动活动的水平)注意广度和坚持性(兴趣的持续时间)恐惧的忧伤易怒的忧伤积极情感(快乐表现的频率)第67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婴儿气质的表现类型自我调节玛丽.罗斯巴特自我调节:付出努力的控制,这种能力是指婴儿能够自愿抑制某种主要的反应,以便规划和执行一个更具有适应性的反应,可表现在儿童集中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抑制冲动、管理消极情绪等方面第6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2.气质类型的稳定性Q 我们的气质是不是不可改变的呢
38、?第6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气质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3.气质与教养方式拟合度模型:要创设一种养育环境,既承认每一个孩子的气质,同时也鼓励他们所表现出的更具有适应性的行为。第7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基本情绪的发展出生表现出满足、兴趣和痛苦;其他情绪基于此进行分化3个月:满足分化成快乐和激动;兴趣变成惊奇;痛苦演变成厌恶和悲伤;出现社会性微笑4个月:愤怒5-7月:出现恐惧第7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基本情绪的发展 Birth:non-social
39、smiles(contentment)2 mons:social smiles 3 mons:smile more to people than objects 3-6 mons:“big”smile in social interactions 6-7 mons:smile to familiar people,may be wary to strangers;actively use smiles to engage others 第7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2.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n窘迫、羞耻、嫉妒、骄傲、内疚,涉及我们对自己的感受第
40、73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3.情绪的识别与解读4个月:对面对面交往的结构和时机变得敏感,他们凝视、微笑、发声时,希望别人给与反馈;理解隐藏在面部表情嗓音背后的情绪5个月:将情绪和相应的面部表情相结合1岁:社会参照第74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4.情绪调节的萌芽4-6个月:简单策略(转移视线&通过照料者)12个月:获得其他策略,比如摇动自己,离开烦人的东西18-24个月2岁:较为复杂的情绪调节能力3岁:开始表现出一点点掩饰自己真实情感的能力第7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
41、绪发展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4.情绪调节的萌芽积极活动策略:包括那些儿童试图改变自己所处的压力情境的行为,如在陌生人情境中主动与陌生人交流,在延迟情境中招呼主试进来,在分离单独情境中,试图找回妈妈(不包括哭的孩子)等;分心策略:儿童通过玩替代性物品(如门把手、室内的风机开关、椅子、除诱惑物外的玩具)和探索房间等活动(不包括与母亲或与陌生人一起玩)进行情绪调节;第7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4.情绪调节的萌芽寻求他人安慰:在压力情境中(分离单独情境除外),儿童寻求母亲或陌生人的安慰。被动行为:在陌生情境中,儿童怒视着陌生人;在分离情境
42、中,儿童呆立、盯着门;自我安慰:使用这种策略时的儿童行为表现是,吸吮手指、抓扯衣服、搔头、躺在地毯上,身体在墙壁上蹭来蹭去等,在言语上,儿童可能会自言自语道“阿姨一会儿就会来”,“我是个好孩子”,“我是个大孩子”,“妈妈去厕所了,马上就会来抱我”等等安慰自己的话语(不包括对母亲或陌生人讲的话)第77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4.情绪调节的萌芽回避策略:当刺激物出现时(延迟任务中的诱惑物,陌生情景中的陌生人),儿童表现为目光移开,转身离开,拒绝陌生人的接近等行为(不包括离开后立刻去找母亲)。第7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情绪发展
43、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4.情绪调节的萌芽年龄情绪表达/调节情绪理解出生到6个月所有基本情绪出现积极情绪的表达受到鼓励并更为经常地出现通过吸吮和回避方式调节消极情绪儿童可以对快乐、愤怒、伤心等面部表情加以区分7到12个月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消极的基本情绪更经常地出现婴儿通过滚动,撕咬或远离令人不安的刺激物等方式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能更好地再认他人的基本情绪社会参照的出现1到3岁出现次级(自我意识的)情绪婴儿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控制刺激物的方式调节情绪幼儿开始谈论情绪和掩饰情绪同情反应出现第7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依恋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依恋的发展attachm
44、ent as the strong affectional ties that we feel with the special people in our livesPreattachmentBirth6 weeksInnate signals thatbring thecaregiverAttachment-inthe-making6 weeks 6/8 monthsThe childforms expectationsabout how the caregiverwill respondReciprocalrelationshipsFrom 18monthsor 2 years onMu
45、tuallyregulatedrelationshipsClear-cut attachment6/8 months 18monthsChild seeks contact with caregiver(secure base);Separationprotest/distress第8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依恋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依恋的发展鲍尔贝认为,在这4个阶段中,婴儿通过他们的经验与养育者建立起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系,他们能以此作为安全基地。这种内在的表征成为人格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种内部心理作用模式,是对依恋对象的一些期望。这种表象成为将来各种亲密关系的榜
46、样或指导通过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一直延续到成年期。第8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依恋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2.依恋的类型陌生情境法: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反应与他们以父母作为探索的安全基地类似,也类似于他们在家中对分离的反应。因此,这种方法是评定依恋安全性的一个有力工具。n安全型依恋n回避型依恋n反抗型依恋n混乱型依恋第8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依恋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3.依恋的影响4.依恋的影响因素养育的质量婴儿的特征第83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婴儿期的自我第三节 婴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1.自我的产生自我恒定性他人恒定性第84页,讲稿共9
47、2张,创作于星期日 心理分析师马格瑞特马勒把新生儿比喻为在蛋壳里的小鸡,无法从环境中分化出自我。婴儿的所有需求,都会从一直照顾他的人那儿立即得到满足,而他们是谁婴儿根本不知道。许多发展学家认为新生儿没有自我意识许多发展学家认为新生儿没有自我意识第85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有些发展学家则相信新生儿也有区分自我和环境的能力n 当新生儿听到别的婴儿哭泣的录音时会感到悲伤,而对自己的录音却没有反应,这暗示刚出生的个体已经有了自我和他人的分化了。n新生儿能利用面部表情的本体知觉反馈本体知觉反馈来模仿看护者的某些表情新生儿具有最初的身体图式n新生儿是否真的能将自己同周围环境区分,对此仍有争议新生儿
48、是否真的能将自己同周围环境区分,对此仍有争议。第86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自我再认在何时,婴儿就能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并同其他婴儿区在何时,婴儿就能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并同其他婴儿区分开来?分开来?n一旦婴儿知道自己的存在(指他们独立于其他实体而存在),他们就会考虑自己是谁是什么。n将婴儿置于自己的视觉表象之前(录象或镜像)观察他们的反应。5个月的婴儿对自己的镜像的反应就好像在面对熟悉的社会性刺激。n实验者让5个月大的婴儿观察自己和同龄人的动作,发现他们能区分自己和同伴,表现出对同龄个体的视觉偏好(对他们来说是新颖有趣的)而非自己(也许对自己的形象比较熟悉,而不那么有趣了)。第87
4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Micheal Lewis和和Jeanne Brooks-Gunn(1979)被试:90名15至23个月大的婴儿(34名男婴和56名女婴)程序:1、熟悉环境:来到实验室后,先让他(她)在那儿玩上几分钟,熟悉一下新环境。2、获得儿童的照片:研究人员用一架即时成像的相机给婴儿的脸部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让他(她)接受了两项不同的测试。第88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实验一:“红点测试看看5min5min镜子中镜子中的自己的自己让婴儿玩让婴儿玩30s30s后,重新把镜后,重新把镜子放在婴儿面前,观察子放在婴儿面前,观察9090秒内婴儿的反应。秒内婴儿的反应。把镜子拿开,陪护者用把镜子拿开,陪护者用有颜料的手帕檫一下婴有颜料的手帕檫一下婴儿的鼻子儿的鼻子第89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n实验假设:n如果婴儿触摸自己的鼻子,人们就推断他(她)已经辨认出镜子里的人像是自己的。第90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实验二:照片测试向婴儿展示向婴儿展示3 3张张同龄婴儿的照片,同龄婴儿的照片,每张照片展示每张照片展示3 3次次(其中一张是她自己)(其中一张是她自己)(婴儿的名字)(婴儿的名字)在哪儿?在哪儿?从每组照片中从每组照片中找出自己照片找出自己照片第91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感谢大家观看第92页,讲稿共92张,创作于星期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