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第1页,此课件共28页哦内容 定义及临床表现定义及临床表现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2 静脉输液外渗药物的分类静脉输液外渗药物的分类3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4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5第2页,此课件共28页哦 前言国内平均静脉输液率高达国内平均静脉输液率高达73.53%。细胞毒性药如艾。细胞毒性药如艾达生等是腐蚀性药物达生等是腐蚀性药物,发生渗漏后轻者引起局部红肿、发生渗漏后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疼痛,重者发生组织坏死重者发生组织坏死,甚至损伤神经、肌腱甚至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功能障碍。高渗性营养药如脂
2、肪乳等渗漏于皮下易致。高渗性营养药如脂肪乳等渗漏于皮下易致细胞脱水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多巴胺、氯化钙、氨基细胞脱水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多巴胺、氯化钙、氨基酸、夫西地酸钠等酸、夫西地酸钠等6 类高危药均有发生外渗导致坏死案类高危药均有发生外渗导致坏死案例的报道。因此例的报道。因此,预防高危药液外渗的任务迫在眉睫。预防高危药液外渗的任务迫在眉睫。第3页,此课件共28页哦前言在采用头皮钢针、浅静脉留置针等外周静脉输液工在采用头皮钢针、浅静脉留置针等外周静脉输液工具穿刺时具穿刺时,时常发生药液渗漏至皮下导致组织坏死的案例时常发生药液渗漏至皮下导致组织坏死的案例,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
3、,甚至截肢甚至截肢,给患者造成不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要的痛苦,引发医疗纠纷。引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定为四级医疗事故。因此防范输液外渗是医护人员的义务级医疗事故。因此防范输液外渗是医护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和责任。第4页,此课件共28页哦定义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组织。第5页,此课件共28页哦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
4、了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症反应。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静压增加液体静压增加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生组织水肿。第6页,此课件共28页哦 临床表现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轻度炎
5、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2中度外渗:临床表现为局部轻度肿胀或出中度外渗:临床表现为局部轻度肿胀或出现水疱。现水疱。3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第7页,此课件共28页哦 患者因素患者因素 1 药物因素药物因素2 疾病因素疾病因素 3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4 解剖部位解剖部位5 护士心理素质原因护士心理素质原因 6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6、第8页,此课件共28页哦 患者因素婴幼儿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老年人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
7、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无法沟通的患者无法沟通的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重症患者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增加,容易发生外渗。肥胖的患者肥胖的患者 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长期输液或严重水肿患者长期输液或严重
8、水肿患者 长期输液,造成周围血管受损严重,水肿病人,皮肤较薄,长期输液,造成周围血管受损严重,水肿病人,皮肤较薄,血管不明显,给穿刺增加了难度,也容易造成输液外渗。血管不明显,给穿刺增加了难度,也容易造成输液外渗。第9页,此课件共28页哦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引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引起严重的后果。起严重的后果。第10页,此课件共28页哦疾病因素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由于癌症患者反复接受癌症是
9、外渗的危险因素,由于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也容易发生外渗。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第11页,此课件共28页哦技术因素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护
10、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倍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使用输液泵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同一部位多次穿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第12页,此课件共28页哦 解剖部位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输液 外渗 预防 处理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