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培训及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培训及解读.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心肺复苏培训及解读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9页概概 述述大量实践表明大量实践表明:l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救活;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救活;l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可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可 以救活;超过分钟者存活率仅;以救活;超过分钟者存活率仅;l10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无存活可能。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无存活可能。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因此心肺复苏应力争在复苏开始的时间。因此心肺复苏应力争在心脏停止后心脏停止后4 4分钟内进行。分钟内进行。现在
2、学习的是第2页,共39页概概 述述l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跳和呼吸采取的急救措施,结合除颤器与复苏药物的应用,力争使患者的心跳、呼吸与意识尽快恢复。l其目的目的是利用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使氧气进入血液,血液在人体内循环,血液携带氧气到达脑部及心脏等人体重要部位,以维持生命。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9页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CPR)lCPR过程中,有效的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应协调进行,复苏方能奏效。lCPR过程中,血流产生于胸内压力的变化(胸腔泵机制)或直接的心脏挤压(心脏泵机制)。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9页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CPR)l四个早四个早:早
3、到达现场、尽早:早到达现场、尽早CPRCPR、早除颤、早入、早除颤、早入ICUICU;l电击除颤电击除颤:早除颤的四个理由:心脏停搏的原因:早除颤的四个理由:心脏停搏的原因90%90%以上为室颤;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手段为电除颤;以上为室颤;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手段为电除颤;延迟则疗效事倍功半;室颤如不除将迅速为心室延迟则疗效事倍功半;室颤如不除将迅速为心室静止;静止;l自动体外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s)(AEDAED)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9页心肺复苏分期心肺复苏分期
4、l基础生命维护基础生命维护(Basic life support,BLSBLS)l高级生命维护高级生命维护(Advanced life support,ALSALS)l后期生命维护后期生命维护(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PLS)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9页BLSBLS操作程序操作程序1.判断2.呼救3.放置病人4.胸外心脏按压5.开放气道6.人工呼吸7.电除颤8.转送医院ABCD CPR CPRCABDCABD(Circulation Airway Breathing Defibrillation)电除颤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9页快速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快速判断心跳呼吸
5、骤停三大主要指标:l突然倒地及/或意识丧失 l颈动脉搏动消失l自主呼吸停止(三大主要指标检查要求在10秒钟内完成)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9页快速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快速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四项次要指标:l 肢体挣扎动作及咳嗽发射均消失l 面色苍白或伤口不流血l 双侧瞳孔散大并固定l 听诊心音消失(此四项指标用于辅助判断)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9页心肺复苏心肺复苏(2010/2015国际指南)lC C(circulation)胸外按压 lA A(airway)开放气道lB B(breathing)人工呼吸lD D(defibrillation)体外除颤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9页心肺复苏心肺复苏(
6、CPRCPR)C C-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l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l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分;l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6cm;l按压姿势:站立或跪姿于病人的右侧,双膝与病人的肩部或躯干平齐,双臂绷直(肘关节不能打弯)成一条直线,与胸部垂直以髋、腰关节为支点,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压,垂直按压,不能倾斜。挤按压用力要均匀,不可过猛;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回到正常位置;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9页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CPR)A A 开放气道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梗阻l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可采用腹部冲击式挤压手法,
7、排出气道异物。l用压额抬颏、托下颌法、提颌法、抬颈法、牵拉法,防止舌下坠造成呼吸道阻塞。l有条件可行气管内插管。l注意事项:用35秒钟的时间,先将病者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病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通道畅通,然后再将气道打开。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9页 推颌法 压额抬颏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9页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CPR)B B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特别要注意有无张力性气胸或连枷胸,可分别行穿刺抽气或加压包扎及胸廓外固定。必要时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l术者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后方钩起,另一手压前额使病人头后仰,同时用拇指、食指将病人
8、鼻孔捏闭。l深吸气,对准病人口吹入,先快速连续吹入次,以后吹入次s,平均10次min。l要领:吸气时深长,吹入时用力,胸廓要起伏。避免过度通气。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9页也可使用面罩,通气气囊,简易呼吸器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9页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CPR)D D 电除颤电除颤/电复律:电复律:心脏骤停初始以节律性心室纤颤(8592%)最为多见,治疗心室纤颤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电击除颤。心室颤动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9页非同步电除颤的操作步骤:非同步电除颤的操作步骤:l1、开启除颤仪,选择“非同步”(除颤仪默认状态即为“非同步”)。l2、将导电糊(膏)均匀涂抹于电极板,置于前侧
9、位。l3、旋转能量选择按钮,例如选择200J,按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l4、除颤器显示充电完成,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压,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率。l5、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大声说“旁人离开”,双手拇指同时按压两个放电按钮进行除颤。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9页除颤的部位:除颤的部位:前侧位:l一个电极板放置在 左侧第五肋间与腋中线交界处,l另一电极板放置在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9页电击除颤操作要点:电击除颤操作要点:首先清除患者胸部衣物、汗液等杂物 给电击板涂以导电糊或垫上盐水纱布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9页充电键电能选择键同步键 打
10、开除颤器电源开关,确定于非同步相放电 选择能量水平并给电容器充电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9页 正确安放电击板于胸部的位置,并用约11kg压力按压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9页再次核对监测仪的心律,明确无人与病人接触后,同时按压两个电击板的放电电钮。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9页心肺复苏是否成功的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的判断l昏迷程度变浅,出现各种反射;l肢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l自主呼吸逐步恢复;l能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l面色转为红润;l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l心电图证实恢复窦性心率。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9页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5年10月15日,
11、新版美国心脏学会CPR指南隆重登场。时隔5年,AHA 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更改?是否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在新的CPR指南中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该指南提出了14大更新要点。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9页一、一、快速反应,团队协作快速反应,团队协作l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l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9页二、二、生存链生存链一分为二一分为
12、二l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院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另一链为院外急院外急救体系救体系。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9页院外急救体系院外急救体系l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9页院内急救体系院内急救体系l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早期: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医疗团队系统(MET)。)。现在学习的是第29
13、页,共39页三、评估由三、评估由“3 3步步”变为变为“2 2步步”l2010版指南:在评估患者意识后再版指南:在评估患者意识后再分别分别评评估呼吸和循环估呼吸和循环 按部就班。按部就班。l2015版指南:在评估患者意识后再版指南:在评估患者意识后再同时同时评评估呼吸和循环估呼吸和循环。之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之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求助。这样,或求助。这样,及时、有效及时、有效的评估可以减的评估可以减少启动少启动ERS的时间。的时间。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9页四、按压深度的变更四、按压深度的变更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
14、少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厘米。l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过浅。l 对于儿童对于儿童(包括婴儿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包括婴儿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厘米。
15、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厘米。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9页五、按压的频率五、按压的频率 按压频率规定为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次/分。分。l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过快率过快(超过超过140次次/分分),按压幅度则不足。,按压幅度则不足。l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适当的速率(100至至120次次/分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
16、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39页六、强调胸廓充分回弹六、强调胸廓充分回弹l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回弹。碍患者的胸壁回弹。l新指南建议,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新指南建议,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离开”患者胸壁。离开患者胸壁。离开放在胸
17、壁上但不能有力放在胸壁上但不能有力量。量。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39页七、减少中断七、减少中断l尽可能减少按压的中断,是为了在尽可能减少按压的中断,是为了在CPR时时尽可能增加冠脉的灌注和回流。尽可能增加冠脉的灌注和回流。l2015版新指南规定,每次按压的中断必须版新指南规定,每次按压的中断必须控制在控制在10秒以内,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秒以内,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39页八、通气八、通气l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l
18、设定了固定的高级气道通气频率:设定了固定的高级气道通气频率:2010版要求通气频率为版要求通气频率为每分钟每分钟8-10次次;2015版则将通气频率固定为版则将通气频率固定为每每6秒秒1次次。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39页九、除颤九、除颤 尽快除颤尽快除颤一直是心肺复苏中保证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一环。一直是心肺复苏中保证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一环。l2010 版指南中,在版指南中,在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除颤仪就绪除颤仪就绪时,应先进行时,应先进行 1.5-3 分钟的分钟的 CPR,然后再除颤。然后再除颤。l2015版指南中则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并使用版指南中则提出:当施救
19、者可以立即取得并使用 AED/除颤仪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除颤;除颤仪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除颤;若不能立刻取得若不能立刻取得AED/除颤仪,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除颤仪,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的时候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及准备的时候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尝试进行除颤。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39页十、十、C-A-B 顺序仍需坚持顺序仍需坚持l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南重申应遵循南重申应遵循 2010 年版年版指南内容,即单一施救者指南内容,即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应先开始胸的施救顺序: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
20、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减少首次),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按压的延时。30 次胸外按次胸外按压后做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次人工呼吸。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39页其他其他l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应给予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应给予纳洛纳洛酮酮。l新版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新版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与加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与加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此,优势,因此,加压素加压素已被新版指
21、南已被新版指南“除名除名”。l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影。l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而医院不能进行冠冠脉介入治疗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l低温治疗低温治疗,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选定在32到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小时。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39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3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