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精选PPT.ppt(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第1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一一)学校是一个团体,校内学生众多,彼此学校是一个团体,校内学生众多,彼此接触密切,疾病容易相互传染,故学校也是接触密切,疾病容易相互传染,故学校也是一个传染病的传播中心,因此若不加以预防一个传染病的传播中心,因此若不加以预防,学生可以把传染病由学校蔓延至家庭,更,学生可以把传染病由学校蔓延至家庭,更可波及社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可波及社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二二)学生在发育时期,一般抵抗力较弱,易学生在发育时期,一般抵抗力较弱,易患传染病,在此时期学校对传染病如不加以患传染病,
2、在此时期学校对传染病如不加以预防和控制,不仅影响学生生长发育,还可预防和控制,不仅影响学生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终生的疾病。能造成终生的疾病。第2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三三)学校不仅有保护学生健康的责任,教育学校不仅有保护学生健康的责任,教育学生更是学校的主要目的,而学校传染病预学生更是学校的主要目的,而学校传染病预防也是教育手段之一,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防也是教育手段之一,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中学习防止传染病的知识和方法,不仅可以中学习防止传染病的知识和方法,不仅可以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并可应用于日后的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并可应用于
3、日后的健康生活。健康生活。第3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每个传染病虽具有不同的致病原因与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但其在人体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可以概括。第4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报告的病种(1)法定的传染病根据根据20042004年年1212月月1 1日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我国日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法定传染病分为3 3类类3737种种;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5 5 5 5月月月月2 2 2 2日起,卫生部日起,卫生
4、部日起,卫生部日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2009,2009,2009,2009年年年年4 4 4 4月月月月30303030日将甲日将甲日将甲日将甲型型型型H1N1H1N1H1N1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3 3类类3939种种。第5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种:鼠疫、霍乱。鼠疫、霍乱。第6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
5、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第7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第8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省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
6、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如水痘、结核性胸膜炎、尖锐湿疣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第9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传染病概述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可分为 散发散发 暴发暴发 流行流行 大流行大流行第10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散发 说明一种传染病病例在人群中的分布状态。说明一种传染病病例在人群中的分布状态。它是指人群中的病例以散在形式、零星发生,各个它是指人群中的病例以散在形式、零星发生,各个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区上没有明显的联系,通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区上没有明显的联系,通常是指该病发生频率保持在历年水平。常是指该病发生频率保持在历年水平。散发多
7、发生在人群对疾病的免疫水平较高或隐性散发多发生在人群对疾病的免疫水平较高或隐性感染比例高或传播难实现的疾病。感染比例高或传播难实现的疾病。第11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暴发是指一个小的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出现多例同一疾病的病例或症状相似的患者。第12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流行 某病在某个地区,一定时间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以往历年的平均水平(例如310倍),称为流行。第13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大流行某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不但发病率超出当地历年水平,而且跨越国界、洲界,称为大流行。第14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传染源:病
8、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潜伏期、恢复期、健康)、动物二、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脑膜炎、流感、百日咳、白喉、结核等,有一定季节性。)2、水传播:(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3、经食物传播4、经接触传播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6、医源性传播7、土壤传播8、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第15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三、易感人群1 1、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当人群免疫人口相对减少时,如新生儿的增加,集体免疫力减低,人群易感性高;反之,则人群易感性低,集体免疫力高。2、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人群中易感者多,则人群易感性高,容易发生传
9、染病流行。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是可变的。造成人群易感性增加的因素有: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的输入,免疫人口减少和死亡,免疫人口的免疫力降低等。造成人群易感性减少的因素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流行后,隐性感染后等。判断某一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水平的高低,可从该病以往在人群中流行情况,该病的预防接种情况及对人群进行该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而定。第16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传染源的预防:1、改善卫生条件:环境卫生、食品、饮水卫生2、健康教育:低投资高效益3、免疫预防: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4、采取防疫措施:对传染源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原则.5、对接触
10、者实行:隔离观察(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6、对动物传染源进行分类处置第17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消毒: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随时、终末消毒)2、肠道传染病:消毒3、呼吸道传染病:实行通风、空气消毒4、虫媒:实行杀虫对易感者的措施1.免疫预防:被动免疫、主动免疫2、药物预防:比如流脑(磺胺)、流感(金刚烷胺)3、个人防护:戴口罩等防护措施第18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学校传染病控制措施一、改善环境卫生二、施行预防接种三、预防直接传染1.早期发现病例2.传染病报告3.拒绝病生入校4.接触者的检疫5.缺课者调查6.病愈返校7.停课
11、四、实施卫生教育第19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是指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严重社会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冰灾、地震自然灾害:冰灾、地震 事故灾难:溃坝、煤矿事故事故灾难:溃坝、煤矿事故 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等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等 社会安全事件:刑事案件、民族
12、宗教冲突、恐怖袭击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刑事案件、民族宗教冲突、恐怖袭击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四级。第20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重大食物中毒 重大职业中毒重大职业中毒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其他严重影
13、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第21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是指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严重社会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冰灾、地震自然灾害:冰灾、地震 事故灾难:溃坝、煤矿事故事故灾难:溃坝、煤矿事
14、故 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等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等 社会安全事件:刑事案件、民族宗教冲突、恐怖袭击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刑事案件、民族宗教冲突、恐怖袭击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四级。第22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
15、大食物中毒重大食物中毒 重大职业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等)。第23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类型,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突发事件可能演变成为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第24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
16、突如其来的,其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第25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第26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第27页,讲稿
17、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一般(级)较大(较大(较大(较大(级)级)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分分级级 第28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分级原则:危害第一原则区域第二原则行政区划第三原则第29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 I级)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城市发生并有蔓延趋势,或疫情波及肺鼠疫、肺炭疽在城市发生并有蔓延趋势,或疫情波及2 2各各以上省份,并有扩散趋势;以上省份,并有扩散趋势;发生发生SARSSARS、人感染高致
18、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周边国家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在我国出现输入性周边国家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在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19、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30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 II级)级)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6 6天)发生天)发生5 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疫情波及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疫情波及2 2个以上县个以上县(市);(市);发生发生SARS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
20、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20例,或流行范围波及例,或流行范围波及2 2个以上市(地);个以上市(地);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 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3030例以例以上,或波及上,或波及2 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 2个以上县(市);个以上县(市);我过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我过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第31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 II级)级
21、)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10例以上死亡病例;急性职业中毒5050人以上,或死亡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第32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III级)级)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5 5例以内,在一例以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个县(市)行政区域内;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连续发生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连续发生1010例以上;例以上
22、;霍乱霍乱1 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10102929例,或波及例,或波及2 2个以上县(市);个以上县(市);一周内一个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超过一周内一个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超过5 5年同年同期发病水平期发病水平1 1倍以上;倍以上;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食物中毒超过一次食物中毒超过100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预防接种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预防接种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104949人,或死亡人,或死亡4 4人以下。人以下。第33页,讲稿共
23、97张,创作于星期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IV级)级)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病例数未超过1010例;例;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 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9 9例以下;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3099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急性职业中毒一次急性职业中毒9 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事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事件第34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分级响应分级响
24、应 响应的内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相应的突发事件报告后:响应的内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相应的突发事件报告后: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向同级政府提出成立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向同级政府提出成立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负责组织和协调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理;负责组织和协调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理;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措施;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措施;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发布和通报等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发布和通报等工作。第35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分级响应分级响应特别重大(I级
2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响应;重大(II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厅);较大(III级):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局);一般(IV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局);第36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第37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分四级进行预警和响应特别重大(级)红色重大(级)橙色较大(级)黄色一般(级)蓝色第38页,讲稿共97张,创作于星期日传染病鼠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常见 传染病 防治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