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电泳技术和实验流程讲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双向电泳技术和实验流程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向电泳技术和实验流程讲稿.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双向电泳技术和实验流程1第一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一、电泳的基本原理一、电泳的基本原理1、在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由F=Eq,f=6r可得=Eq/(6r)2、带电颗粒的泳动速度同电场强度和分子本身所带的净电荷量成正比,与颗粒半径和介质黏度成反比。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其泳动速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性质、数量以及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第一节第一节 蛋白质电泳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电泳的基本原理2第二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 在一定pH条件下,每一种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电荷(种类和数量)、大小和形状,在一定时间内它们在相同电场中泳动速度
2、不同,各自集中到特定的位置上而形成紧密的泳动带。这就是带电粒子可以用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分析和鉴定的基本原理。3第三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二、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二、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1、电场强度;2、缓冲溶液的pH;3、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4、电渗;5、焦耳热三、电泳的分类三、电泳的分类按原理分类:自由界面电泳:又称移动界面电泳,是指在没有支持介质的溶液中进行的电泳。其装置复杂,价格昂贵,费时费力,不便于推广应用。稳态电泳(或称置换电泳):分子颗粒的电泳迁移在一定时间达到一个稳态后,带的宽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区带电泳:是指有支持介质的电泳,待分离物质在支持介质上分离成若干区带。支持介质的作用主要是防
3、止电泳过程中的对流和扩散,以使被分离的成分得到最大分辨率的分离。区带电泳由于采用的介质不同以及技术上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4第四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5第五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o按支持介质种类的不同,区带电泳可分为纸电泳:用滤纸作为支持介质,多用于核苷酸的定性定量分析。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医学上,常用于分析血清蛋白、胎盘球蛋白,其优点是简便迅速,便于保存照相,比纸电泳分辨率高。o以上二种类型的电泳,由于介质的孔径度大,没有分子筛效应,主要靠被分离物的电荷多少进行分离。6第六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淀粉凝胶电泳:多用于同工酶分析,凝胶铺厚些,可一层一层剥层分析(一板多测)。天然淀粉经加工处理即可
4、使用,但孔径度可调性差,并且由于其批号之间的质量相差很大,很难得到重复的电泳结果,加之电泳时间长,操作麻烦,分辨率低,实验室中已很少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一般用于核酸的分离分析。琼脂糖凝胶孔径度较大,对大部分蛋白质只有很小的分子筛效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检测。其分辨率较高。o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支持介质。7第七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 另外根据支持介质形状不同,区带电泳可分为:薄层电泳、板电泳、柱电泳。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分析电泳、制备电泳、定量电泳、免疫电泳。按pH的连续性不同,可分为:连续pH电泳,不连续pH电泳。8第八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
5、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PAGE应用广泛,可用于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定性、定量及少量的制备,还可测定分子量、等电点等。9第九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1、丙烯酰胺凝胶有以下优点:几乎无电渗作用。化学性能稳定,与被分离物不起化学反应。对pH和温度变化较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凝胶无色透明,有弹性,机械性能好,易观察。凝胶孔径可调。分辨率高,尤其在不连续凝胶电泳中,集浓缩、分子筛和电荷效应为一体,因而有更高的分辨率。10第十页,讲
6、稿共四十五页哦2、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聚合11第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催化剂和加速剂的种类AP-TEMED:化学聚合作用。加速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的碱基可使催化剂过硫酸铵(简称AP)的水溶液产生出游离氧原子,然后激活Acr单体,形成单体长链,在交联剂Bis作用下聚合成网状的凝胶。核黄素-TEMED:光聚合作用。光聚合作用通常需痕量氧原子存在才能发生,因为核黄素在TEMED及光照条件下,还原成无色核黄素,后者被氧再氧化形成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作用。12第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13第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丙烯酰胺会产生如下几个化学反应:高浓度酸和碱会促进其水解形成丙烯酸和NH3。与一些羟
7、基化合物如酚或酯族醇反应,生成-芳氧基或烷氧基丙酰胺。在20能NH3反应,生成、-氮川三丙酰胺。与一些硫醇反应,生成-烷基丙酰胺。也会由于超声、-射线和自然光线引起聚合作用。如果烃键靠近在高度聚合的位置,酰胺基也会受到分子间的缩聚作用而成亚胺桥。14第十四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凝胶的孔径可调性及其他性质每100亳升凝胶溶液中含有单体和交联剂的总克数称凝胶浓度,用T%表示;T%=(a+b)/ma:丙烯酰胺克数;b:N,N-甲叉双丙烯酰胺克数;m:缓冲液体积(毫升)。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有效孔径:15第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16第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浓缩效应浓缩效应17第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五页
8、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异常现象及解决办法1.凝胶未聚合2.未加水层时凝胶聚合3.电泳后未能检测出样品4.样品分离区带宽或拖尾5.只显一条区带6.分离区带呈条纹状18第十八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蛋白质等电聚焦电泳蛋白质等电聚焦电泳1966年,瑞典科学家Rible和Vesterberg建立。等电聚焦:isoelectricfocusing,IEF。1.电泳系统中加进两性电解质载体,当通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载体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连续增高的pH梯度。蛋白进入时,不同的蛋白移动到与其等电点相当的pH位置上,从而使不同等电点的蛋白得以分离。2.优点:分辨率高,区带清晰、窄,加样部位自由,重
9、现性好,可测定蛋白或多肽的等电点。3.缺点:需无盐溶液,不适用于在等电点不溶解或发生变性的蛋白。19第十九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 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的(或非线性)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分析对象只限于蛋白质和其他两性分子。根据建立pH梯度原理不同,可分为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carrier ampholyte pH gradient)和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20第二十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蛋白质的等电点:取决于其氨基酸的组成。组成每一种蛋白质或多肽的氨基酸的数
10、目和比例是不同的,故蛋白质的等电点范围很宽,这使得可以利用它来分离和分析蛋白质。21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2、聚焦效应3、等电聚焦的分辨率22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五页哦二、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1、载体两性电解质应具备的条件在等电点处有足够的缓冲能力,以便能控制pH梯度,而不致被样品的缓冲能力而改变pH梯度。在等电点处有足够高的电导,以便使一定的电流通过,具备不同pH的载体有相同的电导系数,是整个体系中的电导均匀。分子质量小,便于与被分离的高分子物质分离。化学组成不同于被分离物质,不干扰测定。应不与分离物质反应或使之变性。由多乙烯多胺与丙烯酸加成制备(有不同pH范围的商品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向 电泳 技术 实验 流程 讲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