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集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集合8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集合8篇-大文斗范文网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的故事。可分两层:先写,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进步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响,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承受了劝告。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进步之快之大,
2、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终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 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行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擅长劝告,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怀、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美,可见鲁肃非常惊异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
3、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说明吕蒙的进步的确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美的奇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得意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 三、侧面衬托及比照手法的运用 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衬托及比照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成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呈现出来的,他的赞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
4、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展了一个纵向的比照,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四、精当的详略安排 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状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五、精炼的语言与紧凑的情节 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特别简省而意赅。情节进展上,孙
5、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赞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连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六、引导学生自读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篇幅短小,含意深刻。要让学生借助解释阅读理解,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 要引导学生依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并当堂背熟全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来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细心体会这段对话的情味。教学本课,可采纳一些敏捷的方式,如让学生争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进展快速背诵竞
6、赛,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等等。 教学设计例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好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行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说,开头学习,后来果真大有进步。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解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7、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方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留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讨论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认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慨句,要选出惊异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骄傲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争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
8、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争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争论并归纳:由于状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对待人。要用进展的眼光对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争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争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
9、思是用新的眼光来对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对待别人,要估量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当场背诵全文。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进步的故事,告知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背诵全文。 3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发。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方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愿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当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许多,况且又不想当
10、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状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答复。学生争论答复。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达了学生式的教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当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答复。 学生参加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展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一、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熟悉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刚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
11、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熟悉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准时点拨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现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力量。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的根底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竞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连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
12、我们共同观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争论、沟通,相互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叙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觉、争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开疏漏,强化理解。 三 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设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设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读、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
13、: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展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争论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力量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仆人对课文进展品尝。对学生的答复不要简洁地确定或否认,鼓舞学生相互解答。 四、联系课文,延长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日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莫非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可不行以跟大家说说?师:许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忆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助
14、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师:我们应当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当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依据你的理解和熟悉,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慧,教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月。 学生小组争论沟通,然后进展集体沟通。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详细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承受教育。可在学生说的根底上用投影展现。这一环节既是照顾,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熟悉,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到达延长拓展的
15、目的。 抓住时机鼓舞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肯定有很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答复,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共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话赐予适当确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学问储藏。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绽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展作文,是对课堂所学学问的加深和稳固。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司马光投影展现处 司马光 重点字词
16、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课文。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学问,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
17、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供应历史阅历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把握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
18、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承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课文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谈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谈论结友。 6思索: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详写“劝学”、“谈论”,尤以“谈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谈论”之后用鲁肃的赞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进步。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索争论: “不行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认的形式,语气坚决,不
19、行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峻中又可见关怀、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怪的意味。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舞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怪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心爱惜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索争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
20、心理?说明白什么? 非常惊异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惊讶,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美。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骄傲,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慨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索: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分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显得严肃亲切,说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留意语言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孙
21、权劝学 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把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尝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进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
22、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在三国时期消失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日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3.我们大声自由朗读; 4.提示字音,卿(qing) 涉(
23、she) 孰(shu) 遂(sui) (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问语气,语末助词,译成吗; 6.下面我们齐读;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我们了解一下,看注解。再找人读。 7.请同学们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 9.重点句子,找出,画出,对不懂的字句或字义,找开课件,用黑色加粗的条纹加重; 10.在译句子时重点词不能漏译; 咱们对号入座,调整挨次的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博士一词是官名,可以留用(国号、年号、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照录不译); 11.文言中古今异译,但:只
24、,只是,今是转折性连词; 12.找一找古今异译的词; 13.文言文译文五字法,展现课件,并找人读取; 14.一起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中的四幅图,(一、孙权劝吕蒙学习图,二、孙权现身说法图,三、鲁肃与吕蒙论议图,四、吕蒙与鲁肃结友图)。 研讨:怎样读出语气? 由于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郎,孤学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一句,严励、关怀的语气; 其次句,怒气; 第三句,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这一段,孙权饱含关心、苦口婆心的劝说吕蒙,我们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孙权,疼惜人
25、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 我们再看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 鲁肃,论职位、论才能都高于吕蒙,爱才、敬才、有礼;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师生之间互动) 文中消失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对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对待别人,要估量到别人的进步。 四、拓展升华 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请找出一两则,如:读书破尤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6、学问就是力气,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结合我们所学的孙权劝学,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学习。 板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爱才 坦诚 爱才 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学 有礼 孙权劝学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积存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依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3、争论法。培育学生在课堂内外争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
27、有意于人的进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屡次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积存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任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进展和完善的道理。 2、把握并学习应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教学方法:诵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相结合。 课前预备:布置学生查找司马光的资料,把握本文消失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解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吴下阿蒙”的意思?“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28、。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那么还有一个成语“刮目相待”,谁又知道它的意思呢?它表示不要用老眼光对待别人,要估量到别人的进步。这两个成语来源于同一个故事,仆人公都为三国时的吕蒙,吕蒙从不好读书的“吴下阿蒙”到让人“刮目相看”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缘由促使了他的这种变化,今日,我们就学习这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二、出示活动任务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精确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故事内容和文中消失的成语; 3、揣摩文章的对话描写,熟悉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观点。 三、展现自学,夯实根底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学问,查找了哪些学问,向同学们展
29、现你搜集的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状况。 2、展现搜集的简介。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我们熟知的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供应历史阅历和教训的。 3、展现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卿:qng岂:q涉猎:sh孰:sh遂:su邪:y更:gng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解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1、翻译提示 留国号、
30、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存,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局部,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 2、重点词语的意思 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务:事务。 治经:讨论儒家经典。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邪(y):通“耶”,语气词。 孰若:怎么比得上。 3、文意疏通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31、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时,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行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莫非是想要你讨论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头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异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理想
32、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对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活动二: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地劝告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1、孙权和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收了孙权的建议了吗? 辞学就学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谈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面谈后有何反响? 大惊结友 活动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介绍孙权、吕蒙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
33、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富强进展。 吕蒙(178219),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承受孙权劝说,读了很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任;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2、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吕蒙以什么缘由推辞?孙权是怎么劝告吕蒙的? 教师点拨: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吕蒙: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通过委婉的批判、现身说
34、法、读书的好处三方面劝告吕蒙的。 3、吕蒙学习的结果怎样?课文是怎么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 教师点拨: 大有所成; 及鲁(l)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吴国的大学识家,对吕蒙的变化都大加欣赏,足见其成就。从侧面衬托出吕蒙的学习进步之大。 4、鲁肃最终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教师点拨: 由于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说明鲁肃敬才、爱才。 5、在以上分析的根底上,分析文中三个人物的形象; 孙权:关爱部下,又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鲁肃:敬才爱才,对朋友的进步,发自内心的欣赏。 吕蒙:善听别人劝说,学有所成
35、,内心由衷的喜悦。 6、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以对话为主,还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吕蒙和鲁肃的”论议,侧面衬托出吕蒙的自信,来表现他学有所进的学习效果,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正面描写出鲁肃对吕蒙的敬意。 活动四:自主探究,积存文言文学问 1、理解文中的一字多义 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去后乃至才 即即更刮目相待就 即书诗四句马上,立即 遂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遂不行见最终 2、成语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对待。也作“刮目相看” 活动五:细细品读,体会人生感悟 读了本文
36、,你受到哪些启发呢? 1、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肯定能学到东西。 3、多读书,读好书。 4、读书能提高人的学问才能。 活动六:合作沟通,感受语言特点 本文主要是对话,请认真揣摩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1)卿今涂掌事,不行不学!”(语气坚决坚决,既严要求,又布满关怀、期望,盼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怪、愤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怀、爱惜。)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感动,语气殷切
37、。)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非常惊异,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快乐,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慨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进步后感到很骄傲、得意。) 活动七:联系实际,拓展延长 在孙权的劝告下,吕蒙通过学习由一介武夫成为学识渊博的人,由此可知学习是多么重要。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收获。本文通过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知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养分
38、品。盼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安康欢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也有个朋友像吕蒙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朋友学习,你会怎么说呢?写写看。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吕蒙鲁肃 循循善诱辞学,就学赞扬,结友 孙权劝学 教案 篇6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试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意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9、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据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屡次劝告,他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告了,结果如
40、何呢?今日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讲解: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司马光 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特别熟识,我们一起来熟悉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 1、孙权劝学毕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教师来读,听的时候留意把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准时指导,特殊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解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2、学习文
41、言文我们要多积存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殊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 四、整体感知 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开头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绽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呈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局部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2、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孙权劝学 教案 篇7 一、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是人教社20xx年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仔细读书,才略进步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担当、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存一些根底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根本的学习方法,从而到达“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学情学法分析 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把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解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力量,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