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篇:边缘网关检验(征求意见稿).docx





《第7部分第2篇:边缘网关检验(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部分第2篇:边缘网关检验(征求意见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Q/CSG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XXXXX 南方电网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体系化技术标准第7-2部分:边缘网关检验(征求意见稿)2022-XX-XX发布2022-XX-XX 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Q/CSG XXX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总则14 检测用设备15 检测条件16 检测项目及要求27 检验规则14附录A (资料性附录)18附录B (资料性附录)19附录C (资料性附录)20III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司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目标,全面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承接公司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南网建设任务,适应电网运行特
2、征从计划性、集中式向开放共享、智能互动的方向转变,构建全面支撑电网安全运行和现货市场高效运营两大业务融合的智能调度运行平台,特制定南方电网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CEP)体系化技术标准。本次发布的体系化技术标准用于指导公司CEP云端系统、边缘端系统的建设。本体系化技术标准分为7部分27篇41分册,第1部分为体系及定义,共2篇,描述了总体架构和术语定义;第2部分为模型及接口,共3篇,描述了边缘集群与边缘网关的模型、协议及交互等要求;第3部分为云端系统,共5篇,描述了调度云平台、云端系统平台、云端应用、云端系统人机交互、云边数据交互等要求;第4部分为边缘端系统,共5篇,描述了边缘集群、边缘网关技
3、术要求及边缘网关应用开发、智能运维、即插即用等要求;第5部分为智能应用,共2篇,描述了各类智能应用技术等要求;第6部分为本质安全,共6篇,描述了云端和边缘端的本质安全技术等要求;第7部分为测试及检验,共4篇,描述了云端系统检验、边缘端系统检验、本质安全检测等要求。本体系化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如下表所示:部分篇分册编号第1部分:体系及定义第1篇:总体架构和一般要求TS1.1第2篇:术语和定义TS1.2第2部分:模型及接口第1篇:边缘网关即插即用模型TS2.1第2篇:边缘网关即插即用接口及协议TS2.2第3篇:边缘集群接入TS2.3第3部分:云端系统第1篇:调度云第1分册:基础资源即服务TS3.1.1
4、第2分册:平台即服务TS3.1.2第3分册:数据即服务TS3.1.3第4分册:调度云平台与边缘集群协同交互TS3.1.4第2篇:云端系统平台TS3.2第3篇:云端应用开发TS3.3第4篇:云端系统人机交互TS3.4第5篇:云边数据交互TS3.5第4部分:边缘端系统第1篇:边缘集群 TS4.1第2篇:边缘网关TS4.2第3篇:边缘网关应用开发 TS4.3第4篇:边缘网关智能运维TS4.4第5篇:边缘网关即插即用 TS4.5第5部分:智能应用第1篇:预测及分析第1分册:人工智能系统负荷预测TS5.1.1第2分册:人工智能母线负荷预测TS5.1.2第3分册:人工智能新能源功率预测TS5.1.3第4分
5、册: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交易TS5.1.4第5分册:云边融合统一优化模型TS5.1.5第2篇:协同控制第1分册:电化学储能自动调频控制TS5.2.1第2分册:新能源有功功率自动控制TS5.2.2第3分册:充电设施云边协同自动控制TS5.2.3第4分册:微电网云边协同自动控制TS5.2.4第5分册:可调节负荷云边协同自动控制TS5.2.5第6分册:虚拟电厂云边协同自动控制TS5.2.6第7分册:配电网自动电压控制TS5.2.7第8分册:云边协同控制TS5.2.8第6部分:本质安全第1篇:本质安全技术导则TS6.1第2篇:云端系统本质安全TS6.2第3篇:边缘网关本质安全TS6.3第4篇:边缘集
6、群本质安全TS6.4第5篇:数据安全TS6.5第6篇: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应用和传递TS6.6第7部分:测试及检验第1篇:云端系统检验TS7.1第2篇:边缘网关检验TS7.2第3篇:边缘集群检验TS7.3第4篇:本质安全检测TS7.4本技术标准是该系列的第7部分第2篇。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部归口管理。本文件由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编制和负责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本文件参加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部(
7、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翔路11号南网科研基地,510663)。南方电网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体系化技术标准第7-2部分:边缘网关检验(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技术标准规定了CEP中边缘网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判定方法。本技术标准适用于南方电网CEP的边缘网关的检验,可作为产品的研制、生产、检验和现场测试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标准。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标准。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
8、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2829周期检测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1部分:第1篇: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15153.1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 16935.1低
9、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 17626.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GB/T 17626.3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GB/T 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GB/T 17626.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实验GB/T 17626.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实验GB/T 17626.11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实验GB/T 17626.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震荡波抗扰度实验DL/T 634.5101远动设
10、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 101网络访问DL/T 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719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传输规约 第102 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DL/T 721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3 总则3.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II型、III型边缘网关的检测。I型边缘网关的检测宜遵循DL/T1950-2018。4 检测用设备边缘网关的检测系统由装有测试软件的模拟云端/边缘集群、三相标准表、程控三相功率源、直流标准表、直流信号源、状态量
11、模拟器、控制执行指示器、电能表、协议数据模拟器、边缘网关等构成,检测系统示意图见附录A.1。对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要求如下:a) 所有标准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4,推荐标准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被测 量准确等级的l/10。b) 标准仪表应有一定的标度分辨力,使所取得的数值等于或高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5。5 检测条件5.1 气候环境条件 气候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除非另有规定,各项试验均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1) 温度:+15C +35C;2) 相对湿度:45%75%;3) 大气压力:86kPa106kPa。b) 在每一项目的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5.2 电
12、源条件电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试验时电源条件为:1) 频率:50Hz,允许偏差-2%+1%;2) 电压:220V,允许偏差5%。b) 在每一项目的试验期间,电源条件应相对稳定。6 检测项目及要求6.1 外观和结构6.1.1 外观一般检查外观一般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目测检查网关在显著部位应设置持久明晰的铭牌或标志,标志应包含产品型号、名称、制造厂名称和商标、岀厂日期及编号;b) 目测检查网关应无明显的凹凸痕、划伤、裂缝和毛刺,镀层不应脱落,标牌文字、符号应清晰、耐久;c) 目测检查网关应具有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并与外壳牢固连接。用游标卡尺测量接地螺栓的直径应不小于6mm。6.1
13、.2 通信接口检验 检查网关的通信接口,按照附录A.1系统图接线,网关应能通过北向通信接口与模拟云端/边缘集群建立通信,通过南向通信口正确采集设备模拟器的数据。a) 有无线远传需求的边缘网关,应具备1路无线公网/专网远程通信接口,应支持2/3/4G,与主站通信。b) 网关应具备至少2路以太网接口,传输速率选用100/1000Mbit/s全双工,与主站通信。c) 可连接HPLC模块、微功率模块或双模模块,采集电表等设备的数据。 d) 应具备至少4路RS-485,2路RS-232/RS-485可切换串口,串口速率可选用1200 bps、2400 bps、4800 bps、9600 bps、1920
14、0 bps、38400bps等,采集设备模拟器数据。e) 应至少具备1路本地维护接口,可支持UART、ETH,其中UART支持速率38400bps或以上,通过本地维护接口可设置网关参数,进行软件升级等。6.1.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按GB/T 16935.1规定的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1 规定。表1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电压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U2511.525U602260U25034250cos (sin) 0100%容性0.5cos (sin) 0100%电流不平衡三相缺一相100%被测量的输入电压(电压、电流量除外)80% 120%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分 边缘 网关 检验 征求意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