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达开关电源维护操作手册.pdf
《中达开关电源维护操作手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达开关电源维护操作手册.pdf(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4-1 20066 汇编 4-2 1.在本手册中,我们简要介绍了目前我省常用的中达 ES3000/MCS3000,ES5500/MCS6000 及 ES750/MCS1800系列开关电源系统的根本原理、产品性能,接着着重对系统参数配置、设定等日常操作及故障处理方法(同时提供局部实战案例供各位参考)进行汇编;最后是有关中达电源系统的维护要点及开关电源维护制度汇编。2.-P4 1.1-P4 1.2-P4 1.3-P4 1.4-P4 15-P5 1.6-P5 -P6 2.1 MCS3000-P6 2.2 MCS3000-P7 2.3 MCS6000-P10 2.4-P11 2.5-P12 2.6
2、MCS6000-P12 -P15 3.1-P15 3.2 ES-3000-P15 3.3 MSC-3000-P28 3.4 ES-55OO-P31 3.5 MCS6000-P43 3.6 ES-750-P48 3.7 MCS-1800-P48 4-3 -P49 4.1 ES-3000-P49 4.2 MCS-3OOO-P52 4.3 ES5500-P54 4.4 MCS6000-P58 4.5 ES-750-P61 4.6 MCS-1800-P61 4.7-P62 -P65 5.1-P65 5.2-P65 5.3-P66 -P67 6.1-P67 6.2-P67 4-4 第一节 开关电源系统原
3、理简介 1.1 常用中达开关电源系列及特点 中达 ES3000/MCS3000,ES5500/MCS6000 及 ES750/MCS1800 系列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单元屏、整流变换单元、直流配电单元 屏 及监控管理单元组成。3000 系列整流模块单机输出额定值为-48V/50A或+24V/100A,系统设计采用整流及配电综合型设计,每个机架含整流模块、监控单元及交直流配电,在目前基站使用较多。ES750/MCS1800 系列与 3000 系列结构类同,只是容量较小,适用边际网一类站所;ES5500/MCS6000系列直流供电系统,是由多 部48V/100A(或24V/150A)整
4、流模块与 直流配电组合成整流 低阻综合屏 再配上交流配电盘和 监控模块组 成;适用大容量需求的站所,如大交换局等。中达电源内置全智能型监控单元内装微处理器,针对系统输入、输出、模块状况、电池充放电、电池及环境温度等运作状况监控及警示。备有 RS-232 接口供本地或远程通信用,具有三遥(遥讯、遥测、遥控)功能。12 中达电源整流模块工作原理 中达整流模块其工作原理说明如下:经交流配电屏来的单相 220V5500/6000 系列为三相 380V交流电源接入整流模块之后经过 AC 断路器,保险丝等保护组件,进入 EMI 滤波器,单相三相交流电源经桥式整流器整流为直流后,再经主动式功率因素校正线路(
5、PFC Boost Converter),经 PFC 控制器完成高功率因素(PF 0.99),低失真因素(THD 5%)之要求,产生一约 400V三相为 530V的直流电压供应直流对直流转换器使用。接着由 400V(三相为 530V)直流电压经直流对直流转换器产生一稳定的输出电压,再回馈经直流控制器可得到稳定的直流输出。才输出到系统的并联铜排上;再经过直流屏配电后,输送到各个用电设备。另为对整流模块与系统做最正确与适时的保护,还有保护回路,其包含输出过高/低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过温度保护、短路保护、风扇失效保护。1.3 交流配电单元 交流配电是与开关电源和直流配电单元屏一起配套使用,组成满足
6、移动通信设备需要的完整供电系统。1.4 直流配电单元 直流配电单元屏它与交流配电单元屏及高频开关电源整流单元屏配套组成完整的通信用设备供电系统以满足通信设备的各种用电需求。4-5 中达开关电源系统框图 15 监控单元 监控单元与整流模块间以信号线联机。它收集由整流模块传来的告警信号及电流值。并可对整流模块下达停机、浮充/均充控制及浮充电压温度补偿的电压修正指令,备有 RS-232 接口,具有遥讯、遥测、遥控功能,以符合无人值守与集中监控的需要。1.6 蓄电池低电压隔离保护原理 低电压隔离开关LDVS,主要功能为市电停电,电池放电电压过低时提供自动将电池切离的保护,而于市电回复时可自动将电池接回
7、充电。其规格如下:输入电压:-48V 切离及复合电压设定:依设定的跳脱或复原电压48V系统第一级低压跳脱电压一般设为44.5V,复原电压设为48V;当输出到达相应的电压时,系统自动执行对电池低电压跳脱及复原的动作。切离告警指示:当低电压隔离开关跳脱时,CSU发出声音及告警指示。交流配电单元 整流变换单元 直流配电单元 监控管理单元 4-6 第二节 系统配置及主要性能指标 下面以常用的 MCS-3000/MCS6000 型号为例作简要介绍其它型号类同,详可参见厂家相应说明书 2.1、MCS3000 系统配置 MCS-3000 系列外形图 2.1.1 高柜型系统 本系统最大提供-48V/600A
8、容量,高度为 2.0m,1.6m,直流配电设计在机柜上方/下方,另有低电压隔离保护。必选项:CSU 监控单元 PDU 直流配电单元 SMR Shelf架每层SHELF能放 SMR:ESR 48/50 或 ESR 24/100 DC/DC Shelf 架 每层SHELF能放置 DC/DC(选用配备)交流配电单元 4-7 交流输入:380Vac30,三相五线制 负载分路:63A6 路 或 100A6 路 电池分路:200A 或400A,1-2路 交流开关(机架自用):系统容量 48V/300A时,40A 1(三相);48V/300A系统容量48V/600A时,80A 1(三相)可选项:市电2路输入
9、:手动/自动切换(选择此项会减少交流分路)交流分路(客户留用):63A1 低压隔离开关:LVDS1(400A),LVDS1(2 次下电)外型尺寸与重量 尺寸(mm):610(w)500(d)1600(h)610(w)500(d)2000(h)重量:250 kg(含 12 台 SMR)此外还有中柜型系统最大提供-48V/600A 容量,高度为 1.2m.直流配电设计在机柜上方;低柜型系统最大提供-48V/300A 容量,高度为 0.9m.直流配电设计在机柜上方,22 整流模块 本整流模块容量为-48V/50A,可多个并联自动均流,同时接受来自监控单元的监控,以下图为整流模块外观图。22.1 技术
10、参数 2.2.1.1 交流输入(1)输入电压:220Vac 30%单相,三线式(2)输入电流:0.99(额定输入)(5)效率:90%(60%100%负载)(6)启动冲击电流:3 秒 2.2.1.2 直流输出(1)电压:-40Vdc-62Vdc(-48V/50A)(2)工作频率:满载约 100kHz(3)电流:50A/-48V(4)输出容量:2750W max.(5)负载效应:0.5%(6)源效应:0.1%(7)温度系数:0.02%(1/)(8)稳压精度:0.6%(48V)(9)衡重杂音:2mV(CCITT)(10)宽频杂音:50mV(3.4kHz150kHz)20mV(0.15MHz30MHz
11、)(11)电磁干扰:符合 VDE 0871 B 级标准(12)动态响应:当输出负载从 50%25%50%及 50%75%50%变化时,输出电压的超调量 5%,恢复时间小于 200s(13)浪涌电流:50mA 假设在电池电流大于(最大电池容量 50 103A)时,那么不进行均充,显示 50mA。32.1.2 U1 页画面显示:显示整流模块编号从 1 到 4 的输出电流值 注:机架式显示 S01、S02、S03 32.1.3 U2 页画面显示:显示整流模块编号从 5 到 8 的输出电流值 注:机架式显示 S04、S05、S06 32.1.4 U3 页画面显示:=I=S01=S03=S02=S04=
12、S05=S07=S06=S08=4-18 显示整流模块编号从 912 的输出电流值 注:机架式显示 S07、S08、S09 32.1.5 U4 页画面显示:显示系统交流输入电压值 32.1.6 U5 页画面显示:电池电流 1:第一分路蓄电池的电流值 电池电流 2:第二分路蓄电池的电流值 注:负值代表放电,正值代表充电 机架式仅有“IB1“显示。32.1.7 U6 页画面显示:温度 1:1 号蓄电池组温度 温度 2:2 号蓄电池组温度 温度 A:系统环境温度 S09=S11=S10=S12=4-19 32.1.8 U7 页画面显示:显示系统目前之蓄电池容量的百分率。32.1.9 U8 页画面显示
13、:注:当有 DC/DC 时才显示此页。32.1.10 U9 页画面显示:字段 B:显示系统目前的日期及时间。字段 C:显示系统下一次周期均充执行的日期及时间。注:如系统无 DC/DC CONVERTER 时为 U8 页。321.11 U10 页画面显示:显示监控模块控制软件版号及发行日期及适用的系统。注:假设为 24V 系统时,那么显示 FOR 24V 如系统无 DC/DC CONVERTER 时为 U9 页。%BC 4-20 322 系统异常告警资料显示(1)在主画面下,按减键进入告警画面,假设没发生告警时,那么不显示。(2)假设欲离开,那么可按减键直到主画面出现,或停留 30 秒,那么会自
14、动回画面。32.2.1 D1 页画面显示:机 柜 式 机 架 式 机柜式系统为显示负载保险丝熔断,机架式系统为负载断路器跳脱。32.2.2 D2 页画面显示 -48V 系 统 显示整流模块(编号从6)输出低电流,-48V 输出为 LOAD3A;24V 输出为 LOAD5A。注:机架式为“LOAD1A。32.2.3 D3 页画面显示 -48V 系 统 显示整流模块(编号从 712)输出低电流,-48V 输出为 LOAD3A;*ALARM*ALARM*4-21 24V 输出为 LOAD5A。注:机架式为 LOAD1A。32.2.4 D4 页画面显示:显示低压隔离开关跳脱之告警,最多可显示三个,视实
15、际使用数目而定。32.2.5 D5 页画面显示 TB1:显示 1 号蓄电池组温度超出蓄电池温度告警设定值。TB2:显示 2 号蓄电池组温度超出蓄电池温度告警设定值。TA:显示环境温度超出环境温度告警设定值。ACDN:显示市电停电之告警。32.2.6 D6 页画面显示:ACL:显示交流输入电压低于交流输入低电压告警设定值。ACH:显示交流输入电压高于交流输入高电压告警设定值。HV:显示系统输出电压高于输出高电压告警设定值。LV:显示系统输出电压低于输出低电压告警设定值。HVSD:输出过电压停机之告警显示 4-22 32.2.7 D7 页画面显示 整流模块编号从 16 故障显示 32.2.8 D8
16、 页画面显示 整流模块编号从 712 故障显示 注:机架式显示整流模块编号为:“789 39.2.9 D9 页画面显示 直流转换器故障的显示,假设系统没有直流转换器,那么不显示 32.3 系统操作参数设定 4-23 32.3.1.参数设定目录的格式 监控模块的微处理机程序,参数设定目录的格式如以下图示。共分三层。32.3.2.进入参数设定模式 第一层LAYER 第二层 第三层 LAYER 执行参数设定1.自动/手动SOFTWARE 浮充/均充 2.浮充/均充 电压设定 1.浮充电压设定 2.均充电压设定 3.回第二层 3.限电流 4.电压设定VOLTAGE SET 过电压/高压/低压/过电压恢
17、复 1.过电压设定 2.高压设定 3.低压设定 4.RSD 5.回第二层 5.表头校正 6.整流模块数量IBRATION 7.设定整流模块 1-3 MACHINE 8.设定整流模块 4-6 9.设定整流模块 7-9 10.设定整流模块 10-12 11.设定 TB1-2,TA 12.电池分流器设定 13.设定均充充电时间 14.设定系统时间ALARM 15.充电转换时间 16.最小充电电流值设定 17.电池容量 18.复电转均充电池放电率 19.均充持续时间设定ACC CAP.20.温度补偿设定(ON)21.温度补偿电压设定 22.LVDS 跳脱电压 23.交流高压告警 24.交流低压告警 2
18、5.总电流分流器设定.26.设定 DC/DC BATTERY 27.呼叫器功能设定CHECK N/O 30.告警信号设定 31.局名代码设定 32.呼叫器响应时间设定 33.第一组呼叫器分机号码设定 34.第一组呼叫器分机号码设定 36.呼叫器 Prefix Number 设定 35.呼叫器分机号码个数的设定 28.29.呼叫器号码设定CHECK N/O 4-24 同时将监控模块面板上的三个按键,按下约三秒,那么监控模块中的微处理机,即会进入参数设定目录的第一层。显示器显示:此时按下减键来控制光标(CURSOR)移动到选择的工程,待光标位在所要选择之工程后,再按下键入键即可。假设使用者选择了执
19、行,那么程序回到正常操作状况。假设使用者选择了参数设定,那么程序进入参数设定目录的第二层。假设不想一项项进入但想看或变更的参数项却在很后面,那么可使用快速选项法。做法如下:将增与减键一起按那么会出现如下画面 然后按增键或减键,使出现的数目字为所想要的参数项号码,然后按键入键,程序便立刻跳到所选参数项。例:(1)浮充/均充 自动/手动控制 设定方式:在第二层参数设定目录,假设要进行该项操作参数之修正,那么按键入键。假设不修正该项操作参数,那么按减键()跳到下一个工程,或按增键()跳到前一个工程。其它选项参数设置类同,详可参见厂家相应说明书(注:相关参数值大小设定可参阅 MCS3000 相关局部章
20、节P29)。在完成所有设定之后只要再按下键入键,那么程序回到第一层目录。此时只要利用减键将光标移到RUN的前方,再按下键入键,即可使整流模块回到正常操作状态。3.2.4 电池充放电监控 在交流正常情况下,整流模块向负载(交换机)供电,同时对蓄电池进行浮充充电。在市电稳定地区可能连续数月都不会有交流输入中断的情况,如果电池在长期浮充后想定期均充一次,那么可选择设定周期(2160 小时)均充,并可依不同厂牌的蓄电池特性或使用年限状况设定均充充电的时间长短(110 小时),监控模块将按照所选择设定的数据,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果发生交流输入中断,那么由电池组向负载供电,同时监控模块开始累计
21、蓄电池放电容量的百分率,衡量 4-25 蓄电池的放电深度.假设蓄电池放电累积深度浅,在交流复电后仅执行浮充充电,防止不必要的均充,以维持蓄电池寿命。假设放电深度大于设定值(建议设为 15),复电后开始进行较高电压的均充充电,监控模块同时监测充电电流是否小于 10 小时放电率的 15【查阅参数设定第(16)项的设定】,当到达后继续均充一小时【查阅参数设定第(19)项】,当条件到达后那么均充完成。停电复电在进入到均衡充电时,同时累计均衡充电的时间,假设累计总均衡充电时间超过 10 小时,将自动结束均衡充电。多一层保护防止出现任何可能造成蓄电池伤害的状况。电池温度由温度传感器将电池温度信号送至监控模
22、块,除了提供监测数据显示及过温告警外,当蓄电池处在均充状态时假设电池温度超过设定值(40),将自动由均充切回浮充。32.5 低电压隔离开关LVDS调整与仿真测试(1)调整跳脱及复原动作电压 首先切在自动功能,调整跳脱或复原电压设定可变电阻,并以直流电压表量取相对测试孔上的电压值,此值的十倍即为实际跳脱或复原的动作电压。(2)仿真测试调整 将仿真测试钮按下,调整仿真测试可变电阻,并量取相对测试孔电压,那么可仿真低电压隔离开关之跳脱或复原电压。3.2.6 整流模块的操作与调整 调整的操作皆在整流模块的前面板完成,前面板包含有调整孔、测试孔、指拨开关、指示二极管和 AC 及 DC 开关等。整流模块只
23、要有交流输入即可进行调整,调整时须逐台进行,假设不想逐台抽出至系统外调整,那么须将其它台整流模块的直流(DC)开关切至 OFF,以免影响调整的准确性。1、开机 从左至右:切离致能 复合 手动切离 测试 自动/手动 电源输入 测试电压调整 切离电压调整 复合电压调整 4-26(1)开机前先将 AC/DC 开关切至 OFF 的位置。限流(CL)指拨开关皆拨至左边。(2)将 AC 开关切至 ON,约经 23 秒后,AC ON(电源指示)及 RFA(模块故障告警)的发光二极管将被点亮。(3)再经约 5 秒的时间,FLO(浮充指示)二极管点亮,将 DC 开关切至 ON,此时 RFA 灯将熄灭。2、浮充电
24、压调整 首先进入 CSU 的参数设定,第 20 项将温度补偿功能设为 OFF,及第 21 项电压补偿设为 0,然后再设定浮充电压值;当完成监控模块系统运作参数设定后,系统处在浮充状态(注意:均充指示 LED 不应点亮),开始进行整流模块浮充电压调整。(1)以 3 12位的数字电压表(用户自备),将其正探棒插至电压测试孔 V+,负探棒插至 V-孔。(2)利用小一字起子,插入标示为 FLO 的调整孔,旋转调整至电压表显示值为所要的电压(误差不得大于0.02V)即可。注:1.调整孔内的可变电位器,设计为顺时钟旋转增量,逆时钟旋转为减量。2.当设定完成时,须将原温度补偿及电压补归复原设定值。3、均充电
25、压调整(1)首先进入 CSU 的参数设定,第 20 项将温度补偿功能设为 OFF,及第 21 项电压补偿设为 0,然后再设定均充电压值;当完成监控模块系统运作参数设定后,系统处在均充状态(注意:浮充指示 LED 不应点亮),开始进行整流模块均充电压调整。(2)以 3 12位的数字电压表(用户自备),将其正探棒插至电压测试孔 V+,负探棒插至 V-孔。(3)利用小一字起子,插入标示为 EQU 的调整孔,旋转调整至电压表显示值为所要的电压(误差不得大于0.02V)即可。注:1.调整孔内的可变电位器,设计为顺时钟旋转增量,逆时钟旋转为减量。2.当设定完成时,须将原温度补偿及电压补归复原设定值。4、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关电源 维护 操作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