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优秀7篇).pdf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优秀7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优秀7篇).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优秀 7 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一教学内容:1 教材第 26-27 页内容:信息窗 2 红点问题,相关“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的关系。2、使学生明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3、使学生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4、通过动手折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比较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难点: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会画锐角和钝角。教学过程:一、综合小复习 1、教师拿出三角板,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角和直角。2、提出问题:角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小黑板出示综合题目,
2、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喜欢小制作吗?然后出示教师自制的简单教具:调皮猴。教师提出问题:请仔细的观察这两个调皮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回答正确的同学:两个调皮猴的高度不同。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调皮猴的高度不同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作答:下面让我们一起一步步来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动手折角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张纸,随意的折出一个角,并让学生展示和观察折的角。然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折的角,同时教师也折一张纸,上面包括直角、钝角和锐角(学生做的角放到一张纸上便于观察)让学生观察。要求:判断有几个角;这些角有什么不同
3、;判断哪个是直角。最后教师规范答案,使学生明确知识点:角的大小是不同的。3、演示活动角 在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是不同的基础上,教师演示活动角,并不断的变化活动角的边,使活动角的大小变化。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注意向学生说明:活动角也是一种角,因为它具有角的特征,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教师提出问题:老师刚才调整的是活动角的什么?角的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教师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的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越小。4、比较角的大小 让学生同位之间比较自己折的角,并思考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先把顶点重合,再把角的一条边重合,看
4、另一条边落在什么位置。5、认锐角和钝角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直角,然后出示三角板,让学生到黑板前找到直角,提出问题:另外两个角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角比直角小,一个角比直角大。教师相机告诉学生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并板书课题。接着反问学生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加深学生的印象。三、回归课本,解决疑问 先让学生看课本讲过的知识,找己不懂的地方,教师给予解答。处理练习,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二 、认识“摄、媚”等个生字。会写“突、按”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
5、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三、细读感悟 、读文想问题: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请
6、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画句找答案:小男孩为什么来?用“_”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_”画出有关句子。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读句知内容: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三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 8 个生字。会写“突、按”等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 个词语
7、。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A 案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
8、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躬(gng)”、“胶(ji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ng)声母是 n。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 15 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 1 自然段。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
9、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 111 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
10、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 10 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
11、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B 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
12、该词的理解。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第二课时 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2教师范
13、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
14、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四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名人,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生在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的这件小事,围绕查找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这条线去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伟人的不平凡之处。同时,让学生在分角色
15、朗读中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三种对话形式及标点的用法。课前准备 高尔基的相关名言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了解高尔基。学习 永远不晚。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
16、阶梯。高尔基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介绍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名言有什么共同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一位小摄影师,走近名人高尔基。去学习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准“摄”的读音。3、指导“摄”字形书写。生自己写 2 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去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a.读准
17、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b.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词出示:摄影师 阳光明媚 鞠 躬 胶 卷 摆 弄 杂志社 秘 书 打 量 指名读,边读边正音。“打量”轻声开火车读找形声字读齐读 b.生说“鞠”字书写时注意点生板演自由写 2个 c.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拍照,摆弄半天后发现胶卷忘记带了。高尔基非但不生气反而交待秘书如果小孩子再来一定要让他进来。三、细读文本,体会人物感情 1、高尔基和小男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小男孩“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2、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高尔基和小男孩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
18、读,在旁边做批注。3、反馈学生找出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相关句子。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2、说说高尔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二、品词析句,感悟“喜爱”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上节课找到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句子。句子 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你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话的意思。(2)想像当时,高尔基会怎么说这句话,填词、试读。(读出对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3)从哪个词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尊敬长辈。“站起来、鞠躬、请”让学生说说词的意思并表演,再试读。
19、(4)紧扣“放”体会高尔基工作之忙,不想被打扰。却在百忙之中接待小男孩子,满足他小小的愿望。感悟高尔基对小孩的喜爱和关怀之情。在生活中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把谁“放”进来?那高尔基自己家都要让看门的人放,说明什么?既然如此繁忙,为何还要在百忙之中接待这么个小男孩?(5)和同桌分角色表演,读一读,评一评。(6)这组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小结:人物对话“提示语”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在后文还有的在前边。你们说说什么时候可以放前边,什么时候放中间,什么时候放后边合适?生谈。在今后我们的写话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句子 2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
20、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1)小男孩在这位伟人家里,有没有害怕或拘束?从哪儿看出?(“吩咐、摆弄、很久很久”)“吩咐”是什么意思?(一般是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交待事情)“摆弄”什么意思?(反复拨弄或移动)同义词:拨弄 搬动 捣鼓 玩弄 摆布。那高尔基堂堂一名人,这么忙居然听从一个小男孩的吩咐,还让摆弄了很久很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喜爱、男孩认真)带着这种理解读出“喜爱”。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过渡:摆弄了半天,好不容易摆了个小男孩满意的造型后,小男孩如愿拍成照片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突然”)什么意思?(一下子)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来,一起读读这段话。句子 3“你
21、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多胶卷。”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1)读到这,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高尔基为什么不生气,还要给小男孩胶卷?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非要跑回家拿?小男孩后来回来了吗?高尔基让他拍到照片了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2)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好高尔基的这句话。紧扣“大声喊”过渡:后来故事怎
22、样?请同学们自己接着把课文读完。句子 4:“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1)这是谁和谁的对话?你怎么知道的?(2)这种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无提示语对话)师小结:这也是写人物对话的方法,没有提示语。一般用在文中,或读者已了解对话对象时。直接写对话,不用提示语。4、联系上文,小组讨论: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愿意随时见小男孩?高尔基喜欢的仅仅是小男孩一人吗?今天来的要是换成其他小朋友,他会怎样?(板书:关心、爱护)三、感情朗读,体会高尔基伟大品格 1、自己读一读体现高尔基关心少年儿童的句子。2、全班齐读。四、课后拓展
23、1、故事续写:后来小男孩有没有再来,如果来了,他和高尔基之间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模仿文中人物对话提示语方式,至少用上两种对话形式,写一写。2、推荐课外读物:童年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五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教学目标: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影师 教学 设计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