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优秀10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优秀10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优秀10篇).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优秀 10 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及面积与周长的区别;2、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教具准备:1、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的纸(学生每人一份);2、小黑板一块;3、实物图,足球,封闭图形,非封闭图形 1 个;4、奖励星;5、画好方格的长方形纸两张。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一首儿歌,好不好?唱一首粉刷匠 生:齐唱粉刷匠 师:粉刷匠不错,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谁想当粉刷匠来个刷墙比赛呢?(选两名同
2、学给大小不一的两块黑板涂色)生:说出比赛的不公平。师:(怎么了?)逼破学生说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大了,(黑板的什么太大了?)黑板的面太大了,(黑板有好几个面,其实你们比赛刷的是两块黑板的表面)板书:表面 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不公平在哪里?(我刷的黑板表面比他刷的黑板表面大)师:比赛不公平,比赛结束。二、探究新知:1、探究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黑板有表面,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表面?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的表面,什么什么的表面这么大)师:出示电视机,钟表,彩旗,五角星实物图,足球实物,贴在黑板上(它们有表面吗)让学生指一指他
3、们的表面。(明确:物体都有表面,有的物体的面是平的,有的物体的面是曲的,例如:球或笔)生:比一比几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说一说大小关系(明确: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给它起个名字叫面积 板书:面积。(板书)生:与教师一起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表面的面积,并进行比较。2、探究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哪里还有面积呢?出示封闭图形(贴在黑板上)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以及不规则的树叶形。它们有面积吗,涂一涂这些图形的面积。课件:出示一个非封闭图形 师: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你能涂出这个图形的面吗?明确:这个图形没有具体的面,也就没有面积可言了。(或
4、它的面积无法确定)师:这个图形与其它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生:讨论,明确:封闭图形有面积,而非封闭图形没有面积。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小结:什么是面积?3、探究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涂一涂,描一描,比一比,连一连 (完成练习纸与课件中的习题)4、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A 墙面积大 B 墙面积大,怎么知道的。观察比较 (2)比较两张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比的。重叠比较 (3)比较通过观察比较不出的物体面积,或无法重叠的物体的面积。小游戏:引出测量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需用统一的标准测量。(4)比较大的物体的表面,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呢?计算面积计算比较 三、全课总
5、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1:面积的认识 面积:面的大小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周长:线的长度 板书设计 2:面积的认识的表面 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分米 2、米 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
6、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
7、识 1 厘米 2 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 1 厘米 2,使 1 厘米 2 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 1 厘米 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 1 分米 2 与 1 米 2 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 1 厘米 2 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 1 分米 2 与 1 米 2 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
8、加以选择使用的。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 3 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 厘米 2 的小正方形放在 3 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 1
9、 分米 2 与 1 厘米2 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 1 分米 2100 厘米 2 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 1 米100分米 2、1 米10000 厘米 2 等结论。在掌握厘米 2、分米 2和米 2 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 2、公顷和千米2 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 米 210000 厘米 2、1 公顷10000 米 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 分米 2100 厘米 2、1 米 2100 分米 2、1 千米 2100 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
10、记忆。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 1 厘米 2、1 分米 2、1 米 2、1 公顷、1 千米 2 的实际大小。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3、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4、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11、 7477 页。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2,在体验面积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在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和探索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示范,和生一起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同座的两个同学互相比一比 师生比一比 说说比较的结果 指一指,比较的是哪一部分的大小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2、1),摸一摸,感受面有大有小。(学生说,并要求摸一摸)一生说完,大家再摸摸 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比较,哪个面大?哪个面小?谁能边摸摸面,边说说它们的大小?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边摸边说)(2)揭示面积含义。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物体中的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里,我们把黑板面的大小称为黑板面的面积那黑板面的面积就是指什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什么?(板书)你还能举出面积的例子吗?(3)联系生活拓展。举例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小组交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 (4)练习。a.想想做做第 2 题 电脑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知道我们南通属于哪个省么?对了,是江苏省。
13、谁上来找找看?皖是哪个省的简称?(安徽)谁来找?川呢?湘呢?分别请生指一指 观察一下描下来的这个四川省的图形,用面积说一句话 像这些都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b.在纸上画一个平面图形,并涂上颜色表示它的面积。画完之后和小组的同学比比看,谁的图形面积比较大?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图形的边线 学生操作。体会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2、比较面积的大小。你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例 2)出示 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动手试一试,比一比,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看看哪一组能想到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小组讨论。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方法(演示)师适时点评 3、想想做做第 3 题 比较这四
14、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吗?先看第一个图形占了多少格?第二个呢?第三个呢?最后一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向大家介绍?那么这四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三、拓展应用。打开书本第 75 页,看试一试的第一题,比较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小组先讨论用什么方法?然后选择相应的工具。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比的?(根据学生回答,白板演示)引导反思: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四、课堂延伸 1比一比两块布的面积 2根据面积大小估算价钱 五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 教后反思:孩子们比我预想中的要好,也许是准备比较充分,学生的基础也不错,师生配合得比较默契,总体感觉较顺利,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上课很愉快,
15、由衷的喜欢这帮孩子!感觉可以借鉴的地方:1、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展现生动的形成过程。我为学生充分的学习材料和探究的时间,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面积意义的产生过程、体验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面积意义分两个层次: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封闭图形的面积,这两个层次重在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面积的意义。我对“物体表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挖掘:不但出现平面、还有曲面,这样学生对表面的认识才较为全面。在封闭图形的面积形成中重点抓住面积的表象的建立,通过“画一画”活动真切体验到面积是一整片,是有大小的,并且自然生成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但上课时学生对周长和面积
16、的区别都比较清楚,对比作用不是很明显。2、经历面积的比较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和知觉为基础,特别需要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课堂中学生在经历面积的形成过程中,逐渐积累丰富的表象,尤其是“估一估”“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使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整堂课以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为主线,渗透各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同的策略,从中学到不同的比较策略,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在分工操作、比较、汇报、交流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体验感悟才比较深刻。虽然在操作材料上动了
17、些脑筋,但是学生操作起来还是要花不少时间,如何再进一步节省时间,使讨论更充分有效,值得进一步思考。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P39-4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等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2、通过观察、数格子、重叠
18、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能够选择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面积”(板书)师: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生交流)2、师:真不错,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么,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补充课题,生交流)3、师:真好,大家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准确、严谨呢?究竟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智慧老人说得
19、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生看书)4、师:好,看书以后,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吗?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生齐读)师:不错,书中智慧老人就是这样说的,可是,这句话有点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还是不太懂,谁能把这句话分开,变成两句话,是哪两句话?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呈现 PPT)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生交流。)2、师:物体就是一个东西,比如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个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
20、面积。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生交流:(1)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4)操场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场的面积。.。.。.。3、师:好了,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来说明面积。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说:黑板的面积很大。你们说黑板的面积很大吗?(生交流:教室的面积比它大,我们学校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安庆市的面积比学校的面积大,安徽省的面积比安庆市的面积大,全国的面积比安徽省的面积大。.。.。.)师:那么黑板的面积很小吗?(生交流)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大,还有更大的,面积小,还有更小的。谁的面积大,
21、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面积相比较的结果。4、师:好,刚才学了这么多,我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1)师演示,首先和一位学生掌心相对,你们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生交流)然后,师自己双手合并,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2)(师拿出一本书)你们看,这本书的表面是指哪儿呢?谁上来指指看。(生演示)谁能用面积来说一句话呢?(生交流)三、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师:好,刚才我们理解了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来看,第二句话“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ppt 出示)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大家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图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1)师:我想问一问,你们画的图形的
22、形状都是一样的吗?那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吗?把你画的最大的图形找出来,与同桌最大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图形,与同桌最小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图形更小?(2)师:说这个图形比较大,实际就是说这个图形的什么比较大呢?那黑板上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师:(指着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学生上黑板摸一摸)(3)师:这里面积的大小是指线的长度吗?(讨论,交流)(4)师:(选一幅图,擦去一条线)这幅图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呢?(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讨论交流。)(5)师小结:哦,就像领土一样,(手指开口处),这个地方究竟归谁管,咱们无法确定,那也就无法确定领
23、土面积有多大了。是这样的吗?那看来说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一定要怎么样?2、试一试 师:昨天晚上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女儿剪了两个长方形,分别放在两个信封里,让我今天带来給大家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猜出来吗?(1)师:(出示信封)猜得出吗?(2)师:(露出一部分)现在能猜得出吗?(学生猜)师:仅凭图形一条边的长度,能判断出它面积的大小吗?(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没有封闭,就有各种变化的可能。对吗?(3)师:(露出两条边)现在你能判断出谁的面积大了吗?(生判断)四、感知面与线的关系 1 师:面其实是由线围成的。线的变化会引起面积的变化。(出示一个橡皮筋)你们看这条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变
24、化的?2 师:拿出你们手中的线,也能围成一个面吗?面积越来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面积越来越小,两条线重合成一条线,就没有面积了。3 师:刚才,我们在围面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可是,什么没有变?师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五、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怎样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形:(1)师:(出示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谁的面积大?(小结板书:观察法)(2)师:(出示阴影三角形和长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再出示阴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结板书:分析法)(3)师:(出示图二和图三)哪个
25、图形的面积大?(小结板书:重叠法)(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 PPT)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办,淘气想了一个办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大家看,他的办法行不行?对了,笑笑也是这样想的:淘气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师:那么,你有好办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我们看看奇思是怎样比较的?(出示 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们来试试看,现在知道谁的面积大吗?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多少吗?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妙想是怎样比较的?她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现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长方形大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积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数学 知识点 教案 练习题 优秀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