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点.pdf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点.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列置烽燧(陈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又深秋潦缩(积水)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上干云霄(冲,直入)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庙在山之西麓(山脚)尝加营葺(营建,修缮)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有俊鹘抟水禽(持,抓)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重点虚词(参看绿色通道)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极登临之胜
2、(副词作动词,极尽)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判断句: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省略句: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翻译(通篇译文见绿色通道)(1)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2)有
3、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3)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4)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足之所履:踩 肩之所踦(y):支撑,接触 砉(hu)然向然:象声词,形容
4、皮骨相离声。向,通“响”。奏刀騞(hu)然:奏,进;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进乎技矣:超过。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 因其固然: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ng),筋肉聚结处。而况大軱乎:大骨 良庖岁更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 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新发于硎:发,出;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如泥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善刀而藏
5、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 二、通假字 砉然向然 通“响”技盖至此乎 通“盍”,何,怎样。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缮 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外乎 以神遇:古会合,接触 今碰见、遇见 视为止,行为迟:古行,动作;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虽然,每至于族:古虽然这样,但是 今连词,表转折 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 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于硎新发 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重点翻译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
6、的追求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啊。”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实词: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 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 直夜溃围南出:名词
7、作状语,向南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 田父绐曰:欺骗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 此天之亡我:使动,使亡 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 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 汉军皆披靡:溃散 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 亡其两骑耳:失去 骑皆伏曰:通“服”,心服 乌江亭长檥(打不出来,原字请看课文)船待:通“舣”,使船靠岸 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
8、词作动词,西征 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 所当无敌:遇到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 若非吾故人乎:你 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 二、重点虚词:乃:项王乃大惊曰:于是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汉军乃觉之:才 则:项王则夜起:于是 以故汉追及之:因此 无以渡:没有的办法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 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 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 之: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 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
9、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 三、句式:定语后置句: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汉骑追者数千人。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被动句:然今卒困于此 判断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此项王也。省略句: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之)赐公。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 固定句式:何为,表疑问: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独乎:籍独不愧于心乎 四、重点翻译: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译: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译:项羽就又率兵向东
10、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译:然而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战争的过错啊。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译: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正音:蜀山兀(w)缦(mn)回 不霁(j)何虹 妃嫔媵(yng)嫱(qing)焚椒(jio)兰 辘辘(l)远听 杳(yo)不知 尽态极妍(yn)剽(p
11、io)掠其人 鼎铛(chng)玉石 弃掷逦迤(l y)尽锱铢(z zh)架梁之椽(chun)在庾(y)之粟粒 直栏横槛(jin)管弦呕哑(u y)参差(cn c)二、古今异义:直走咸阳(古义:跑,奔,趋向;今义:行)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三、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
12、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作名词,精品。)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9.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10.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1.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四、一词多义:一:1、六王
13、毕,四海一(统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3、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3、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的样子,助词。)2、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助词。)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 哪里。)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
14、,“于之”:在这里)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折向西面。)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被动句:六王毕 输来其间 戍卒叫,函谷举 3、倒装句:1)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哀自)2)定语后置: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钉头磷磷(磷磷钉头)瓦缝参差 管弦呕哑 3)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
15、多)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主语省略)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谓语省略)长桥卧(于:在)波,未云何龙(介词省略)几世几年,剽掠(于:从)其人(介词省略)谁得而族灭(秦国)也(宾语省略)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 以:1.秦以攻取之外(用,凭)2、以有尺寸之地(相当于而,表顺承或因果)3、举以予人(来)4、以地事秦(用)5、苟以天下之大;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凭借)而:1、与战胜而得者;赂秦而力亏(因果承接)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而为秦
16、人积威所劫(可是,表示转折)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4、二败而三胜(递进)之: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3、以有尺寸之地(的)4、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秦,后一个“之”指六国。都是代词。)7、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打退。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名为动。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作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每天、每月。名作状。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
17、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完,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名作状,按理来说。始速祸焉。速:形容词作动词,招致。通假字 1.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通 餍 满足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 如果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毋 不要 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上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古义:以至于。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6、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与
18、力量 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7、然后得一夕之安寝: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古义:结交 今义:和 9、始速祸焉:古义:招致 今义:速度 10、刺客不行:古义;到地方去 今义:不可以 特殊句式 赵尝五战于秦 状后 其势弱于秦 状后 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 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 是又在六国下矣 判断句 暴(于)霜露 省略 较秦(贿赂)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省略句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省略句(诸侯
19、)奉之弥繁,(秦)侵之愈急 省略句 至丹以荆卿(刺秦)为计 省略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 洎牧以谗诛 被动 伶官传序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 2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
20、、亡使动 2.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 三、古今异义 至于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从事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人事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所以 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与其 古义:和他 今义: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21、,莫能与之(强盛)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自告奋勇(表明,要求)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其后用兵(代词,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5.与 与尔三矢(给)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求!无乃尔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文言文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