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复习资料12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复习资料12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复习资料125.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7 第五章 动态数列 一、判断题 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应为逐期发展程度)。()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4、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5、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7、呈直线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
2、环比发展速度(应为增长量)大致相同。()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9、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2/37()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不连续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 8.12%、6.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8.12%6.42%5.91%5.13%B、8.12%6.42%5.91%5.13%100%C、1.
3、08121.06421.05911.0513 D、1.08121.06421.05911.0513100%3、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3.6,3.4,4.2,4.6,5.0,5.6;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 5.2。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A、5.2 B、4.1(首末折半法)C、4.133 D、5 4、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 1998 年为 103.5%,1999年为 104%,2001 年为 105%,2001 年对于 1997 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116.4%,则 2000 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A、103%B、101%
4、C、104.5%D、113%5、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B、某地区某年人3/37 口增长量 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 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 6、某银行 1 月 1 日存款余额为 102 万元,1 月 2 日为 108 万元,1 月 3 日为 119 万元,则三天平均存款余额为()A、102/2+108+119/2 B、(102+108+119)3 C、(102/2+108+119/2)3 D、102+108+119 7、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8、时间数列中,各项指
5、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9、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10、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某地历年工业增加值 某地历年工业劳动生产率 4/37 某地历年工业企业职工人数 某地历年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 11、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绝对数时间数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12、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只能是绝对数 只能是相对数 只能是平均数
6、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3、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4、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因为()资料易于取得 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方便计算 15、某地国内生产总值 2005 年比 2000 年增长 53.5%,2004 年比2000 年增长 40.2%,则 2005 年比 2004 年增长()9.5%13.3%33.08%无法确定 16、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 500 件、612 件5/37 和 832 件
7、,分别超计划 0%、2%和 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102%2%2.3%102.3%17、某网站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平均员工人数分别为 84 人、72 人、84 人、96 人,则第二季度该网站的月平均员工人数为()84 人 80 人 82 人 83 人 18、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只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19、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增长量增长,经过 n 期正好达到第 n 期的实际水平%3.10248.18
8、981944 3/)72.79876.599500(3/)832612500(计划程度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6/37 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 n 期正好达到第 n 期的实际水平 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各期的实际水平之和 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最末期的实际水平 20、已知某地 19962000 年年均增长速度为 10%,2001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 8%,则这 10 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008.01.0 1081.110 105508.01.0 108.11.11055 21、直线趋势方
9、程bxay中,ba和的意义是()a表示直线的截距,b表示0 x时的趋势值 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a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是直线的斜率,表示平均增长量 22、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直线趋势方程 曲线趋势方程 指数趋势方程 二次曲线方程 23、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方程是()直线趋势方程 曲线趋势方程 7/37 指数趋势方程 二次曲线方程 24、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直线趋势方程 曲线趋势方程 指数趋势
10、方程 二次曲线方程 25、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 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预测未来 26、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100%400%120%1200%27、已知时间数列有 30 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 5 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的数据?30 年 28 年 25 年 26 年(趋势值项数=原数列项数-移动平均项数+1)28、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时期数列的资料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 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 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
11、时间数列资料 29、下列动态数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增长量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8/37 度 30、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总速度的指标是()环比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分子为时期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 B、人均钢铁产量 C、平均分摊到每吨粮食上的水库容量数 D、平均分摊到每万人的零售商店数 E、平均分摊到每万元农业产值上的农业机械马力数 2、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A、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总平均速度 B、联系每增长1%的绝对值进行分析 C、联系基期水平进行分析 D、结合环比发展速度进行分析 E、正确选择报
12、告期水平 3、平均增减量是()A、各期累计增减量的平均 B、各期逐期增减量的平均 C、累计增减量逐期增减量个数 D、累计增减量9/37(时间数列项数1)E、各期累计增减量之和逐期增减量个数 4、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A、某工业企业历年利税总额 B、某金融机构历年年末贷款余额 C、某商业企业历年销售额 D、某地区历年年末生猪存栏头数 E、某高校历年招生人数 5、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6、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之间有如下关系()A、各逐期增长量的和等于相应时期的
13、累计增长量 B、各逐期增长量的积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C、两相邻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D、两相邻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商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E、两相邻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7、研究长期趋势的目的在于()A、认识现象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和规律 B、为趋势预测提供必要条件 C、研究趋势变动的经济效果 D、分析趋势10/37 产生的原因 E、剔除趋势影响以分解数列中的其他因素 四、计算题 1、我国历年汽车产量如下表:(单位:万辆)年 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汽车产量 147.5 158.
14、3 163.0 183.2 207.0 234.2 325.1 444.4 507.4 试计算汽车产量的: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解:逐期增长量*(万辆)累计增长量(万辆)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0.8 10.8 107.3 107.3 7.3 7.3 4.7 15.5 103 110.5 3 10.5 20.2 35.7 112.4 124.2 12.4 24.2 11/37 23.8 59.5 113 140.3 13 40.3 27.2 86.
15、7 113.1 158.8 13.1 58.8 90.9 177.6 138.8 220.4 38.8 120.4 119.3 296.9 136.7 301.3 36.7 201.3 63 359.9 114.2 344 14.2 244 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为 44.99 万辆,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11.8%,平均增长速度为 11.8%;2、我国 19892004 年年末人口资料如下:(单位:万人)、年份 年底总人数(万人)1989 112704 1990 114333 1991 115823 1992 117171 1993 118517 1994 119850 1995
16、 121121 1996 122389 1997 123626 12/37 1998 124761 1999 125786 2000 126743 2001 127627 2002 128453 2003 129227 2004 129988 计算 1990 年2004 年年均人口数。解:利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得,1990 年2004 年年均人口数122451.53万人 3、我国历年发电量及人口数资料如下:年份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年末人口数(万人)1995 121121 1996 10813 122389 1997 11356 123626 1998 11670 124761 1999 1239
17、3 125786 2000 13556 126743 2001 14808 127627 2002 16540 128453 2003 19106 129227 2004 21870 129988 计算 1996 年2004 年人均发电量。bac 1bbnan13/37 解: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可得人均发电量为 0.532831068(亿千瓦小时/万人)4、向阳企业 2005 年各季度产品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如下:季 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计划销售额(万元)销售计划完成程度(%)850 130 900 120 900 125 1
18、000 134 试计算平均每季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解: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banbnabac 一般公式为:14/37 可得,平均每季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为 127.4%5、我国 19902004 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产业构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1990 18547.9 27.1 41.6 1991 21617.8 24.5 42.1 1992 26638.1 21.8 43.9 1993 34634.4 19.9 47.4 1994 46759.4 20.2 47.9 1995 58478.1 2
19、0.5 48.8 1996 67884.6 20.4 49.5 1997 74462.6 19.1 50 1998 78345.2 18.6 49.3 1999 82067.5 17.6 49.4 2000 89468.1 16.4 50.2 2001 97314.8 15.8 50.1 2002 105172.3 15.3 50.4 2003 117390.2 14.4 52.2 2004 136875.9 15.2 52.9 计算 19902004 年我国第一、二产业的年平均比重。解: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可得,第一产业的年均比重为 17.6%,第二产品的年均
20、比重为 49.8%6、我国 1995 年2004 年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资料如下:banbnabac 一般公式为:15/37 年份 工资总额(亿元)平均工资(元)1995 8100.0 5500 1996 9080.0 6210 1997 9405.3 6470 1998 9296.5 7479 1999 9875.2 8346 2000 10656.2 9371 2001 11830.9 10870 2002 13161.1 12422 2003 14743.5 14040 2004 16900.2 16024 计算 19952004 年职工年均工资。解: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组成的
21、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可得,19952004 年职工年均工资为 9262.8(元/人)7、我国 19952004 年城镇人口资料如下,(不要求)年份 人口(万人)1995 35174 1996 37304 1997 39449 122bac 321nbbbbnan一般公式为:16/37 1998 41608 1999 43748 2000 45906 2001 48064 2002 50212 2003 52376 2004 54283 试用最小平方法拟合一趋势直线,说明参数的经济意义,并预测 2006 年人口数。解:直线方程方程为:33051.5+2138.24x,33051.5 为
22、1994 年城镇人口的趋势值,2138.24为平均每年增加的城镇人口数,2006年预测值为 58711.6 8、我国 19952004 年职工平均工资资料如下:(单位:元)(不要求)年份 平均工资(元)1995 5500 1996 6210 1997 6470 1998 7479 1999 8346 2000 9371 2001 10870 2002 12422 2003 14040 17/37 2004 16024 试用最小平方法拟合合适的趋势线,并预测 2006 年职工平均工资。解:拟合二次曲线比较好。方程为:y 5393.48+119.5794.08x2,2006 年的趋势值为:1809
23、2.4。9、设某地市场的啤酒销售资料如下:(单位:万瓶)(不要求)季度 年份 一 二 三 四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81 85 82 84 86 91 93 89 92 98 91 99 125 132 138 129 130 131 51 49 53 45 48 50 采用按季平均法分析该地市场啤酒销售的季节变动情况。解:一 二 三 四 合计 1999 81 93 125 51 350 2000 85 89 132 49 355 2001 82 92 138 53 365 2002 84 98 129 45 356 18/37 2003 86 91 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第二次 作业题 复习资料 12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