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小古文注解.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古文+小古文注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古文+小古文注解.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芦 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雨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 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 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 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 芒.芦花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秋 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 像雪一样飘起来。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放风筝 译文:青青的草地,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 面行。乡村 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
2、形成村落。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凋零,惟菊独盛。日月星 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菊 注释:溢(y):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其:它的.或:有的.惟:只有.赭 zh:红褐色 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 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 色有黄的
3、、白的、赭的还有红色 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 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莲 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 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雪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
4、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莲 翻译:莲花,又叫做荷花。种在春天的末期,开在盛夏时节。它的叶子,大的像盘子,小的像钱币。它的茎是横着长在泥中,名字叫做藕。它的果实叫做莲子。藕和莲子都能食用。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有何功居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猫捕鱼 注释伏:趴,脸向 下,体前屈。坠:落,掉 下鱼缸里有
5、一条金鱼,一只 猫爬在缸边,准备把它(金 鱼)吃掉,(猫)不小心掉 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五官争功 译文: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注释:(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你;(5)观:仔细看;(6)当:担当;(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8)虽:虽然。
6、(9)谓:对某人说。孔融让梨 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儿年幼,法当取小者。”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孔融让梨 译文: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 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 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读书 译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
7、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仁者爱人 孟子日:“君子所以 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读书有三到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注释 1.心不在此。此:这里。2.决:一定 3.心到最急。急:迫切、重要。仁者爱人
8、 译文: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 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 一番,疑渐渐释,以至 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 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 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 视之,苗则槁矣。读书需有疑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
9、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 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揠苗助长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铁杵磨针
10、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 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 感其意,还卒业。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铁杵磨针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
11、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叶公好龙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 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子高:叶公的字。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 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 操
12、曰:“置象于船 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 中,使水及原痕。复 称他物,则象重可 知矣。”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称象 译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聪,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郑人买履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
13、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注释: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 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 玉,饰以玫瑰,辑以 翡翠。郑人买其椟 而还其珠。此可谓 善卖椟矣,未可谓 善鬻珠也。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
14、一听之,处士逃。买椟还珠 翻译: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滥竽充数 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15、。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自相矛盾 注释:楚人:楚国人。鬻(y):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译文:在战国时
16、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自相矛盾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夸父逐日 注释: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河,渭:黄河,渭水。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17、”。未至:没有赶到。渴:他感到口渴。弃:遗弃。全文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
18、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盘古开天地 翻译: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推敲【翻译】贾岛初次在京
19、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
20、深厚的友谊。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杨氏之子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就被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文 注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