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精选).pdf
《2022年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精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精选).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年教学设计方案集锦 5 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_的中心思想。2学会本课的 6 个生字,理解 15 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3理解课文中 4 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 4 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 1、2 两段。一、揭示课题。简介
2、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二、认读字词。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o)脚、得(d)了吧、半夜就得(di)动身、落(l)在后头。三、初读课文,分段。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2师生讨论,第 9 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
3、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六、课时小结。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 1 题。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
4、挑煤的主要经过。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
5、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 3 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四、课时小结。完成课堂作业本第 2、3、4 题。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
6、词语。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二天挑煤)板书。三、提问课后题 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附课文板书: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
7、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参考资料:关于课后习题 第 1 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第 2 题: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第(
8、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一时的失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通用参考 你我共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 2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3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桂林
9、是什么样的?2 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 2 二、指导看图 1 图上有哪些景物?2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相互检查一下,读音有没有错误。3 出示词语 (1)自由读 (2)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指名读,齐读 (4)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读音 (5)看图理解图意 (6)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 2 按笔顺书写生字 3 教师范写 4 学生在习字帖
10、上描红、临写,师巡视。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 看图,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2 四人小组交流,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上台说。3 指名说,师生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精品模板 助您成功 教学设计方案 篇 3 教学目的 一、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三、学习一点诗词的韵律知识。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1、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词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二、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12、二、学习课文。观沧海 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3.理解内容。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讲。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 6 句,所写的内容
13、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 6 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提问:“日月之行”等 4 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明确:这 4 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
14、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解
15、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结束句。4.分析韵律。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韵。5.齐读、背诵。春夜喜雨 1.解题。提问:我们从题目中可以了解到有关本诗的哪些情况?明确:季节棗春,时间棗夜,表现的对象棗雨,诗人的心情棗喜。提示:诗歌就是扣住这几点来写的,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注意。2.朗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节奏划分参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理解内容。提问:一、二两句写什么内容?其中有没有诗人的感情?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一、二句是赞美春雨来得及时,开篇就扣住了题目。一个“好”字
16、,既是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一个“知”字说明运用了拟人手法。提问:三、四两句是正面写雨,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写出了春雨轻、细的特点,这从“潜”“润”“细无声”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启发: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也有写春雨的句子,想一想,是怎样写的?明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同样也是写出了春雨细、轻的特点,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提问:五、六两句写什么情景?跟春雨有什么关系?两个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两句写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因为下雨,天低云暗,野外是黑沉沉的,可是江中的渔火却闪着点点光亮。这里虽然没
17、有直接写出春雨,但诗人描绘了一幅意境幽美的雨夜图,显得春意盎然,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可爱。这两句在结构上互相对应:“野径”对“江船”,都是偏正短语;“云俱黑”对“火独明”,都是主谓短语。两个句子的词性完全相同。因此,对仗非常精工。提问:最后两句写的是实景还是想象之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这两句写的是第二天早上雨后的景象,根据题目来看,应该是想象之景。点拨:诗题为“春夜喜雨”,诗人为什么要写第二天的情景呢?这是因为诗人一生饱经战患流离之苦,当时定居在成都郊外,生活得到了安定,面对绵绵春雨,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在描绘了雨夜的景象之后,又展开想象,写出了雨后天晴,成都城里百花盛开的美好春景。小结:读
18、完全诗,我们不难领会,诗中尽管没有出现一个“喜”字,可是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值得指出的是,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不仅用字精工,体物入微,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现在常被用来形容对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成了千古名句。4.分析韵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可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押韵的字是“生”“声”“明”“城”。古代韵母和相通,现代各地方言还保留着这种读法。5.齐读,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1.解题:书,写、题写。壁,墙壁。这是题写在邻居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2.指名试读,集体朗读。3.理解内容。提问:这首诗通篇写景,仔细阅读诗句,看
19、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的顺序是怎么安排的?明确:第 1 句,写邻居茅屋的檐下经常打扫,非常洁静。第 2 句,写湖阴先生在庭院里亲手栽了许多花。第 3 句,写邻居家门前有条小河环绕着绿油油的田地。第 4 句,写远处两座大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进了满目青翠的山色。整首诗就是这样从近到远,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其中 3、4 两句,上句写水,下句写山,而且结构相对,词性相同,是很工整的对仗句。提问:全诗虽然全是写景,我们仔细品味一下,其中有没有作者感情的抒发?明确: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写得清新、幽静,可见作者很喜爱这种恬静、闲适的生活。4.分析韵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韵脚是“苔”“栽”“来”
20、等三字,通押“”韵。5.齐读,背诵。如 梦 令 1.参阅注释,掌握有关内容。2.范读,朗读。3.理解内容。简介:这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了一次作者跟友人们郊游的欢乐情景。词作虽然短小,可写得富有情趣。提问:根据句号,可见词作分为三层意思。请仔细阅读课文,看它们分别写了什么意思?明确:开头,“常记”二字说明这是回忆往事。“溪亭”“日暮”分别交代了那次郊游后与友人欢宴的地点和时间。“沈醉”即“沉醉”,说明大家兴致很高,喝了不少酒,结果连回家的路也辨不清了。第二层,写大家游宴尽兴后驾船回家,结果走错了路,“误入”了“藕花深处”。到这时,朋友们才醒悟过来,就争着把船划出去,一时桨声、水声齐作,把
21、栖息在岸滩上的小鸟都惊醒了。小结:词作没有具体写郊游的过程,只是写了它的尾声,归途中迷路后“争渡”的情景,构思非常巧妙,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齐读课文,体会意境。4.分析韵律。跟前面几首诗比较,可以看出词的句子有长短是由各种词牌的词谱规定的。这首词作中的“暮”“路”“处”“渡”“鹭”等字押韵。5.齐读,背诵。附:如梦令难句解析 常记 A 溪亭日暮,B 沈醉不知归路。1)包孕句,主语是作者,因自述又因格律而省。宾语是时间修饰复句,B 分句的谓语是并列式,“沈醉”跟“不知归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主语。“溪亭”说明“日暮”的处所。2)“常”,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常”或“常常”,音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教学 设计方案 集锦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