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58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586.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第六单元 测量 第 1 课时 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 49、50 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准备:PPT、书、铅笔、尺子、橡皮。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说一说。师:我们班有多少人?我们的教室有几扇门?2.揭示课题: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呢?(板书)哪里
2、是教室的长?(请生演示)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1.小组讨论: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2.活动一:量一量 (1)组内商量选择的方法 (2)尝试用字的方法进行测量 (3)汇报结果:教室有()本数学书长;教室有()把尺子长。(4)交流测量结果: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 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6)小结: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7)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8)小结:统一测量工具。3.活动二:游戏比一比,看谁摆得高。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 50 页 2 题。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四、课堂
3、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板书设计:教室有多长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同。统一长度单位非常必要。教学反思: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
4、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地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第 2 课时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教材第 51、52 页。教学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 重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 长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 厘米的表象。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尺子。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 师:学校要添置一批新课
5、桌,工人叔叔需要知道我们课桌的长度。你能利用身 边不同的物品量一量,把结果告诉他们吗?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认识尺子。投影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即刻 度线),以及不同的数,认识刻度0、刻度 1、刻度 2 等,认识厘米,使学生对 尺的认识更加深刻。揭示课题:认识厘米 认识 1 厘米 指出:从 0 刻度线到 1 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写作 cm。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 1 厘米的长度。组织讨论: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 1 厘米?相互说,指名说。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先指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 1 厘米的长度。再联系生活实际找
6、1 厘米长的物体,也可以在教室里找一找。认识几厘米。引导认识 2 厘米,5 厘米有多长,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2 厘米和 5 厘米哪个 长一些?你还知道其他的几厘米吗?2.学习测量方法。出示一支铅笔。你怎么来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PPT 出示 4 只小熊测量铅笔。你发现了什么?那应该怎么测量呢?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再看物体的 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怎样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1.完成“估一估,量一量”。2.画一条长 8 厘米的线。3.练一练第五题。怎样用断尺画出一条长 6 厘米的线?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
7、做到的、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 1 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 0 刻度量起。板书设计:课桌有多长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 cm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最后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度是 1 厘米的物品。1 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 1 厘米的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第 3 课时 1 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 53-55 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8、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 米=100 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 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 1 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小结:厘米是
9、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 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课件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 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 1 米以上要买票”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 1 米。那 1 米大约有多长呢?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 1 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比一比。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 1 米的长度。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 1 米究竟到自己
10、身体的哪个部位。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认识 1 米=100 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米有多少厘米?生:1 米有 100 厘米,1 米等于 100 厘米。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看看黑板 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3.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 53 页例 3.门高约()你选什么做单位?黄瓜长约()小结: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 4 题。三、巩固练习 认
11、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独立完成课本 54 页的试一试,估一估,量一量。完成课本 54 页练一练的题目,和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解题的。四、作业设计 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扇门高约 2()一辆公共汽车长 9()图钉的长大约是 1()课桌高是 70()小明的身高是 135()B.计算。15 厘米8 厘米()厘米 16 厘米9 厘米()厘米 6 米5 米()厘米 1 米 5 厘米1 米 3 厘米()米()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 1 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
12、”作单位,要记住 1 米=100 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 0 刻度量起。板书设计:1 米有多长 1 米=100 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米 m 教学反思: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第 4 课时 练习四 教学目标:教材第 56、57 页。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 1 厘米、1 米的直观认识。2.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难点:养成良好
13、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2.在前面的学习中,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知道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二、巩固练习(一)填一填。1.完成教材 56 页第 1 题。(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2)指名汇报结果 (3)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4)指名说一说每小题的测量方法 (5)小结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2.完成教材 56 页第 2
14、题。(1)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填写 (2)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3)评价刚才的结果是否正确 (4)说一说填写的原因 (5)小结:选择恰当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二)量一量,填一填。学生自主完成 56 页第 3 题(三)做一做,量一量。1.完成教材 57 页第 5(1)题。读题,说一说在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2.完成教材 57 页第 5(2)题。随意选择 5 位同学上讲台手拉手站成一排。在讲台上用卷尺测量这 5 名同学手拉的队伍一共有多长。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3.完成教材 57 页第 5 题(3)题。指名一个学生从自己作为处走到讲台处。估一估长
15、度。用老师的卷尺量一量。(四)读一读。1.指名读一读教材第 57 页第 6 题的内容。2.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用“尺”或“寸”计量物体长度的事例。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作业设计 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大树高约 8()。操场跑道长约 100()。文具盒长约 25()。床的长度大约是 2()。小华今年 7 岁了,身高约 1()20()。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1(),伸开两臂的长约是 1()。讲台的高大约是 80(),门高约 2()20 厘米。B.判断题。大人一步长 5 米。铅笔长约 15 厘米。1 米和 100 厘米同样长。火车每小时行驶 900 厘米。操场跑道长 100 米。板书设计:练 习 四 找已知条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后,就能正确地运用“米”进行估测,也容易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分享、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