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复习系统回顾4.pdf
《寄生虫复习系统回顾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复习系统回顾4.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章节复习 原虫 一:叶足虫(刘亚萍)叶足虫属于肉足鞭毛门的叶足纲,形态特征为具有叶状伪足的运动细胞器。溶组织内阿米巴 形态 1.滋养体 大小在 1260um 之间,由透明外质和富含颗粒的内质,具一个球形的泡状核,核仁居中。从患者组织分离的滋养体常含有摄入的红细胞,有时可见白细胞和细菌。2.包囊 包囊内核可进行分裂,成熟的包囊有 4 个核,圆形,直径为 1020um,核为泡状核,胞质内有短棒状的拟染色体。拟染色体为营养储存结构,具虫体鉴别意义。未成熟的包囊内尚有糖原泡。【生活史】人为溶组织阿米巴的适宜宿主,。成熟的 4 核包囊为感染期,经人摄入后,在回肠末端或结肠的中碱性环境中脱囊而出
2、,4 核虫体经三次分裂和一次核分裂发展成为 8 个滋养体,摄入细菌,经二分裂增殖,在肠腔下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此外,滋养体可侵入肠粘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溃疡,也随血流进入其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致病】1.致病机制 滋养体通过凝集素吸附于肠上皮细胞,接着分泌穿孔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使靶细胞溶解,引起溃疡。滋养体外的蛋白酶亦可降解 IgA、补体及其裂解产物。2.病理变化 典型的病变为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的黏膜正常或稍有充血水肿,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原发病灶一般仅局限于黏膜层。也有急性病例可突破黏膜肌层。1%5%病人伴有阿米巴肿。肠外阿米巴
3、以肝脓肿常见,滋养体多在脓肿边缘。【临床表现】肠阿米巴临床过程可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期的临床症状从轻度腹泻,间歇性腹泻到爆暴发致死性痢疾不等。慢性阿米巴病则长期表现为间歇性腹泻,腹痛,胃肠胀气和体重减轻。肠外阿米巴以肝脓肿最常见,肝脓肿可突破膈,继发肺脓肿;破入心包往往是致死性的。此外,其它组织如脑,生殖器官亦可出现阿米巴脓肿。【实验诊断】1.肠阿米巴病粪检依然是最有效的手段。另血清学试验也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90%患者可用间接血凝法检查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2.肠外阿米巴如肝脓肿可结合影像学检查、血清学实验和临床症状做早期诊断,亦可对脓肿液进行穿刺涂片检查。二:鞭毛虫(薛晨红)-杜氏利什曼原虫
4、(Leishmania donovani)蓝氏甲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寄生部位 细胞内寄生原虫(主要是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的巨噬细胞内)寄生性肠道原虫(人和任何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腔道寄生虫(人体阴道和泌尿道)生活史时期(掌握)及各期形态(了解,因为实验课已经考过了)无鞭毛体:见于巨噬细胞内 前鞭毛体:白蛉消化道内(运动活泼,鞭毛不停摆动;菊花状)滋养体:四对鞭毛(翻滚运动)包囊:滋养体:五根鞭毛+波动膜(旋转式运动)胞质内深染颗粒:氢化酶体 生活史类型 虫媒传播型 人际传播型 人际传播型 生 活 史 生活史图解 无
5、鞭毛体 前鞭毛体(人)(人)叮咬 叮咬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白蛉)(白蛉)滋养体 包囊(十二指肠 (环境不利时)和上段小肠)食入 包囊 (粪便排出)无 致病阶段 感染阶段 生 活 史 要 点 传播方式 白蛉钉咬经皮肤感染;另外输血也可能造成感染 间接传播:经口感染(饮水或食物,也可以是性传播)直接传播:性传播 间接传播:使用公共浴池,浴具等 繁殖阶段 前鞭毛体 滋养体 滋养体 繁殖方 式 二分裂繁殖 二分裂繁殖 二分裂繁殖 致病阶 段 无鞭毛体 滋养体 滋养体 感 染阶 段 前鞭毛体 四核包囊 滋养体-疾病 及 临床 表现 病原学 检查与诊断 内脏利什曼病,又黑热病(kala-azar)1、间
6、歇性发热 2、免疫受损,继发感染(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3、脾肿大 4、贫血(三高一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高球蛋白);5、蛋白尿,血尿 6、特殊临床表现:皮肤型,淋巴结型 7、产生终身免疫(几十年)甲第虫病 1、滋养体大量繁殖,覆盖肠粘膜,影响或者破坏消化吸收功能,引起呕吐、厌食及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的消化不良综合症;2、侵入胆道系统,也可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 滴虫性阴道炎和尿道炎(具体见课本,不过这应该不是重点,了解即可)1、穿刺检查:涂片法,活组织检查 2、免疫诊断法 1、粪检 2、十二指肠液检查 3、小肠活组织检查 4、免疫学诊断 1、涂片法检得滋养体 2、免疫学诊断 名词解
7、释:滋养体(trophozoite),包囊(cyst)-三:疟原虫(plasmodium)(周莹乔)刚地弓形虫 生活史:包囊 缓殖子 假包囊 速殖子 裂殖体 释出 裂殖子 卵囊 子孢子 发育 卵囊 合子 受精 配子 配子体 成熟卵囊 子孢子 包囊 缓殖子 假包囊 速殖子 假包囊 速殖子 包囊 缓殖子 假包囊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致病: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原虫 先天性弓形虫病:孕妇妊娠早期感染会引起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妊娠后期感染,胎儿表现为隐性感染 疟原虫 肠 内 期 发 育 终宿主(猫)肠腔逸出 侵 入肠 上皮 发育 数代增殖 裂体增殖 破上皮皮细胞入肠腔 肠
8、外 期 发 育 中间宿主(鸟类和人等)-生活史:成熟子孢子 红外期裂殖体 裂殖子 红外期 裂殖子 成熟裂殖体 未成熟裂殖体 大滋养体 环状体 配子体 红内期 动合子 穿过胃壁卵囊 孢子生殖子孢子 释放 集中于蚊唾液腺,发育 致病:潜伏期疟疾发作疟疾的再燃与复发 症状:疟疾发作典型表现为寒战高热出汗退热,发作具有周期性,伴有严重贫血和脾肿大 凶险型疟疾多由恶性疟原虫所致,分为脑型和超高热型,多发于儿童旅游者和流动人口,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衰竭,死亡率高 实验诊断:()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免疫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治疗原则:()杀死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以防复发
9、 ()杀死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各期,控制症状 ()杀死配子体,以防疟疾传播 重要概念: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红内期 红外期 再燃 复发 休眠子 寄生部位: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寄生在网织红细胞;三日疟原虫寄生在较衰老的红细胞;恶性疟原虫寄生在各发育期的红细胞 蠕虫 一:吸虫(陈萧霖)人体内 按蚊体内-吸虫共同特点(1.2)1.形态(扁平舌状,口腹吸盘,有口无肛,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2.生活史:世代交替,宿主转换,终宿主为人脊椎动物,保虫宿主繁多 注:A 此图为总史,每个虫会有细节差异 B 尾蚴在某些物体上结囊成囊蚴,或在第 2 中宿主内发育成囊蚴 C 血吸虫无囊蚴和雷蚴期,尾蚴直接侵入宿主
10、3.宿主,寄生部位,致病,诊断 虫名 华支睾 布氏姜片 肝片形 卫氏并殖 斯氏猩殖 血吸虫 第 1 中宿 淡水螺类 扁卷螺 椎实螺 川卷螺 小,微型螺类 湖北虰螺(肋壳,光壳)第 2 中宿或媒介 淡水鱼 荸荠,水红菱 水生植物 溪蟹蝲蛄 溪蟹,石蟹 无 终宿主 人肉食哺乳 人、猪 牛羊人 人,肉食哺乳 猫科,犬科,灵猫科 人,哺乳动物 寄生部位 肝胆管内 小肠 肝胆管 肺 门脉肠系膜V 致病 肝受损 吸附粘膜 炎症水肿 溃疡脓肿 点状出血 童虫移行 成虫寄生症 脓肿期 囊肿期 纤维瘢痕期 终宿主非人 只引起幼虫移行症 尾蚴性皮炎 童虫移行 成虫(V 内膜炎,肾小球肾炎)最严重 虫卵(肉芽肿,慢
11、性血吸虫病)病原诊断 涂片法 集卵法 12 指肠引流 粪检涂片 水洗沉淀法 透明厚涂片法(改良加藤法)痰,粪中查虫卵 皮下包块查成虫,虫卵 活 ZZ 检查(粪检无虫卵!)粪便涂片 尼龙袋集卵(普查)毛蚴孵化法 定量透明法(计数)直肠镜 ZZ 检查 4.血吸虫流行区:水网型,湖沼型,山丘型 血吸毛蚴习性:向上向光向清+直线运动 5.简述血吸虫生活史,致病机制和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如何防治?(重点大题,书上很容易找到答案。6.各吸虫拉丁名+3 种血吸虫(日本,埃及,曼氏)拉丁名-7.人畜共患:血吸 人兽共患:卫氏并殖吸 二:绦虫(熊杰)绦虫 1.假叶目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圆叶目绦虫:带绦虫(猪带、
12、牛带、牛带亚洲亚种)、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掌握形态、生活史、诊断、致病、感染虫期、致病虫期、人在其生活史中的位置。(具体内容可参见 PPT;个人认为,形态是小课和实验考试的重点,在理论考试中应该比重不大)2.重点掌握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牛带亚洲亚种与之的对比记忆)、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与之对比记忆)、细粒棘球绦虫(个人认为,多房棘球绦虫不是重点,知道一下与细粒棘球绦虫的区别、致病“牧区癌症”就可以了)3.一些特别的知识点:曼氏迭宫绦虫2 个中间宿主,人是其第二宿主、转续宿主和终宿主,感染阶段:裂头蚴、原尾蚴;猪带绦虫人是其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寄生虫 复习 系统 回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