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0307846.pdf
《广东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030784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0307846.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 200117 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教基 200128 号和教育部关 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 20103 号)要求,为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粤发 201015 号),在总结前一阶段课程改革实验 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课程改革发展实际,提出广东省义务教育课 程改革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一、教学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2、,它是基于 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 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落实 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科课程并列而不从属于学科的综合课程。作 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与其他课程一 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功能与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生 成性、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 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增进学习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应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国
3、家课程计划,按照 广东省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2 方案每周 3 课时的课时安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学生通过综合实 践活动过程,一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二是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是发展对自然的 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三是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 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规 范,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四是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 质。各领域课程目标如下:(一)研究性学习 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
4、活动的体验,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 问题的思考和感悟,逐步形成爱质疑,勤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得新 知识的心理素质。2.提高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利用信息去积 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积极科学 态度和基本的科学素养。3.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拓展知识,融入生活,适应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2.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认识社会、探究社会的基本能力。增 强民主法治观念与互助合作品质。3.乐于服务社会,在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 人间亲情。3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1.认识劳动世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
5、想感情。2.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3.通过技术实践,掌握一些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技术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技术创新意识,会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二、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一)课程内容 1.整合四大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 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还包括各种班团队 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在我省独立设置为必修课程,但信息技术仍是学生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用实验、调查等科学研究方 式,主动地获取
6、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实际的社会情 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 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活动,以获取关于社会的直接经 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学生在教育者引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 验,亲身参与和经历劳动过程,以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养成正确的 劳动态度、形成4 初步的技术素养。劳动与技术教育以适合初中学生动 手动脑相结合的内容为主,如手工制作、家政服务、种植养殖等。四大指定领域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而特别指定的领域,它不必然要求开设平
7、行的四门课程,而是要跨越 四大领域的界线,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整合在一起来 建构课程内容。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开展关于环境问题 的探究活动开始,使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环 境污染问题的策略。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治理的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宣传活动,进行环境治理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并适当参加力所能 及的环境保护的生产劳动和技术实践。2.拓展学科课程有关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各学科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 联系。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 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在 各学科领域教学
8、中拓展和深化。拓展学科课程内容时,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 引导学生生成、提炼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另一方面在研究和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从跨学科多学科的角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课题,将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及综合运用。3.改造传统的学校社团活动 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及学校的传统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 等,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丰富的课程内容。可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活动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开展、总结交流等,体现活5 动的综合性、生成性、探究性的特点,适 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二)教学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体系由主题轴主题问题课题构 成。(一)
9、主题轴 主题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体系的组织线索和开发维度,它 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核心,主要分为三个:即“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自我”。1.“人与自然”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一切自然事物、现象或问题构成“人与自 然”主题轴。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感受自 然、亲近自然、探究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 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2.“人与社会”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一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社 会问题构成“人与社会”主题轴。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实际 参与、调查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了解自己在 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
10、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 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3.“人与自我”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等有关的一切指向自我的 现象或省思构成“人与自我”这一主题轴。学生通过畅想、感悟、交 流、体验、反思、探究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 观等个性品质,提高自我认识,发展反思能力;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 技术,发展生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 学习策略;思考人生,尝试进行初步的生涯规划,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6 主题轴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一个主题轴可以生成很多个不同的主 题,同一主题也可能隶属于不同的主题轴。例如,当代环境
11、问题既是 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个社会热点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人类对于自身发 展的省思。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主题轴的分类与融合。(二)主题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载体,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组织中心。主题轴只是提供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主题设计的维度,一 个主题轴涵盖着多个主题。学校在选择特定主题轴后,要结合学校及 社区可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由指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商 定切合学校发展实际、满足学生发展兴趣、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主题。如“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轴下可生成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气候问题、能源研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轴下可生成商业与经济、人文与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义务教育 综合 实践 活动 教学 指导 意见 03078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