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非选择题规范练四、生态类300.pdf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非选择题规范练四、生态类30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非选择题规范练四、生态类300.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四、生态类 一、近六年考察角度剖析 年份 题号 考察角度 2021 丙卷 31(文字表述)以冻原生态系统特点为背景,考察物种丰富度概念,分析土壤有机物质积累原因以及用能量流动特点解释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2021 全国 31(表格类)此题考察种群年龄组成、种群密度与能量流动特点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与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全国 31(文字表述)考察了生态系统构造与功能、种群密度估算、生物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一些生物学问题能力与从题干中获取有效
2、信息能力。2021 新课标 30(文字表此题考察了群落演替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不同群落构第 2 页 全国 述)造特点等,同时考察了学生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新课标全国 31(表格类)此题主要考察生态系统构造与功能,要求学生能够依据能量流动特点绘出食物网,以及种间关系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判断,生态系统功能及物质循环概念识记。2021 新课标 全国 32(表格类)此题以常绿阔叶林恢复为背景,考察群落构造与演替、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类型及结果;识记群落空间构造,能准确判断影响动植物垂直分层因素;理解生态系统构造与稳定性关系。新课标 全国 31(文字表述)此题主要
3、考察种群与群落根本知识,回归教材。2021 新课标 全国 32(文字表述)此题知识点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与“鹿角效应模拟实验分析,对实验分析是此题难点,解题时要从实验目、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析入手。第 3 页 2021 新课标 全国 31(文字表述)此题知识点是根据题干信息写出生态系统食物网,根据生态系统食物网分析其种间关系,人类活动对野兔种内斗争影响,对生态系统构造掌握是解题根底。二、根本模型回归 1种群特征内涵及相互关系。2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及其成因与应用。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相关应用与分析。4群落构造类型、特点及相互关系。5群落演替及其相关规律辨析。6生态系统成分及食物网分析。7
4、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考察,特别是能量流动图解、物质循环图解与信息传递图解。8辨析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原理及相关调节机制分析。三、热点模型预测 热点模型一 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辨析 1请根据以下图种群增长坐标曲线,答复以下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有毒植物,为到达欣赏目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假设第 4 页 出现_段那么说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与曲线代表种群进化速度较快是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4)太湖
5、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形象大打折扣,假设曲线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到达_点后,增长速率为 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特点,人们在进展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展,原因是_。答案(1)(2)CD(3)曲线 一定(4)F(5)E E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1)根据曲线可知,表示“J型曲线,表示“S型曲线;外来物种入侵,短时间内出现“J型增长,即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2)自然环境下,人口增长为“S型曲线,与图中曲线符合;假设出现CD段那么表示人口数量下降,说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与曲线代表种群中,进化速度较快是曲线,因为曲线代表种群其基因频率变化更大,进
6、化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形象大打折扣,假设曲线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到达F点后,增长速率为 0。(5)据图分析,E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展。2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表示出生率,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答复第 5 页 以下问题:(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因素除甲图中因素外,还有_。(2)根据甲图给出信息,该生物种群密度将会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乙图中_时间段内种群数
7、量增长与此类似。(3)假设一段时间后,甲图中发生重合,说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到达_值,对应乙图上时间点为_。(4)假设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_点可提供最大持续产量。假设甲图分别代表同种生物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适应性上下可描述为_。答案(1)迁入与迁出(2)增大“J型 ab(3)最大(K)c(4)b 种群适应性高于种群 解析(1)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与迁出。(2)根据甲图给出信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生物种群密度将会增大;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数量增长模型为“J型,乙图中 ab
8、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增长与此类似。(3)假设一段时间后,甲图中发生重合,增长率为 0,数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时间点为 c。(4)假设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 b 点可提供第 6 页 最大持续产量,因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增长速度最快。假设甲图分别代表同种生物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增长率,由于种群增长率高于种群,故说明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适应性为种群适应性高于种群。热点模型二 种群与群落综合考察 3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生态学特性,进展了相关调查研究。(1)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可采
9、用样方法调查某种群密度。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与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 5 m5 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 1 m1 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原那么是_ _。(2)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 A、B、C 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结果。物种丰富度(种)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A 群落 B 群落 C 群落 22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_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垂直构造中,丰富度最高是_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种类,第 7 页 还含有一定数量_幼树,因而其种类与个体数都较丰富。(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馨香木兰植株胸径(胸径大小可表示植株树龄大小),绘制成以下图。研究种群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
10、间内_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年龄构造属于_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_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答案(1)保证在最小面积内根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物种数量情况(合理即可)(2)A 群落 灌木 乔木(3)种群数量 增长 竞争 解析(1)依题意“调查乔木层与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 5 m5 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 1 m1 m,可见选取样方大小依植物类型而定,设计最小样方面积原那么,是保证在最小面积内根本上能反
11、映组成群落物种数量情况。(2)表中数据显示,三个群落中 A 群落丰富度最高。表中最大数据对应是 A 群落灌木层,所以,在三个群落垂直构造中,丰富度最高是灌木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乔木幼树,因而其种类与个体数都较丰富。(3)研究种群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示显示,馨香木兰植株个体数随着胸径增大而减小,胸径大小可表示植株树龄大小,因此馨香木兰种群年龄构造为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第 8 页 属于增长型。馨香木兰植株与其他阔叶乔木种间关系为竞争。4利用鸭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
12、及局部动物数量比例进展了研究,数据如以下图所示:(1)螺活动范围小,获得实验数据可通过样方法,选取样方关键是_。(2)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_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_。(3)稻田生态系统中圆田螺属于_,它与凸旋螺之间构成_关系。水稻种群中碳输出除水稻呼吸途径外,还有_(答出一条即可)。(4)科研人员还发现在稻鸭区水稻根系明显比常规区兴旺,原因是_ _。(5)实验完毕后假设停顿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_演替。答案(1)随机取样(2)多足摇蚊 物种丰富度(物种数目)(3)消费者 竞争 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4)鸭活动
13、增加了水体溶氧量(活动疏松了土壤、活动增大了空气流动性)(5)次生 解析(1)使用样方法取样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这样才能减少实第 9 页 验误差。(2)由图可知,与常规区相比,稻鸭共作区中多足摇蚊优势地位明显下降,取而代之是尾腮蚓;同时,稻鸭共作区中物种丰富度也大幅下降。(3)圆田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它与凸旋螺之间构成竞争关系。水稻种群中碳输出除水稻呼吸途径外,还可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4)鸭活动疏松了土壤、增大了空气流动性,因而稻鸭区水稻根系明显比常规区兴旺。(5)实验完毕后假设停顿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热点模型三 生态系统构造与功能综合性考察 5某弃置耕地主要
14、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展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hm2a)。植物 田鼠 鼬 固定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1)此地形成群落是_演替结果。(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 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 20 只,其中有标记 10 只,那么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假设标记田鼠有局部被鼬捕食,那么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偏小/偏大)。(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流动是单向,而且是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三轮 冲刺 考前 个月非 选择题 规范 生态 3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