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区筇竹寺实习报告.docx
《昆明地区筇竹寺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地区筇竹寺实习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昆明市筇竹寺地区 地质测量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 陶世明 2016 年 1 月 6 日 昆明市筇竹寺地区 地质测量报告 学 院 : 城 市 学 院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 姓 名 :陶 世 明 学 号 : 2015218512117 指导老师 :马 绍 春 日 期 : 2016 年 1 月 6 日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 1 一、目的任务 . 1 (一)、目的 . 1 (二)、任务 . 1 二、测区的位置及交通 . 1 三、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 2 (一)自然地理 . 2 (二)气象条件 . 2 (三)经济状况 . 2 四、前人工作情况几研究程度 . 2 五、 本次工作概况及任务完成情况
2、 . 3 第二章 地 层 . 4 一、地层综述(由新到老、自上而下) . 4 第三章 构 造 . 7 一、断层 . 7 二、褶皱 . 7 三、构造发展简史 . 8 四、断层应力分析 . 8 第四章 地质发展史 . 10 一、古生代地层的岩相古地理分析 . 10 二、中、新生代构造活动: . 11 第五章 矿 产 . 13 一、峨眉山玄武岩 . 13 二、铝土矿 . 13 三、粘土矿 . 13 四、石英砂 . 13 五、石灰石 . 13 六、其它 . 14 七、地下水 . 14 第六章 结束语 . 15 1 一、目的任务 第一 章 绪 论 通过为期 27 天的填图教学实习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使学生
3、运用并丰富和巩 固课堂的理论知识 , 学会并掌握地层剖面的研究和组 、 段的划分 , 岩石的野外观 察研究和观察分析各种构造,填制地质图和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学会对各种地质现象的野外观察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目的 1.区域综合地质填图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的综合性实习 , 将课 堂所学的岩石矿物 、 地层 、 古生物 、 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野外地质结 合 , 更加牢固、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地质学知识。 2.在老师的指导下 , 综合运用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 , 解决实习区内地 层 、 岩 石和地质构造问题 。 掌握地质填图的方法步骤 ,
4、 包括地层剖面的测量及研 究 , 三 大岩石类型的野外观察方法及描述 , 地质点的观察内容和记录 , 地形地质图的填 制及分析,地质测量报告的编写以及各种图件的制作方法。 3.在分析客观地质规律的基础上,对区内矿产,如磷、铝、铁、建筑材料、 冶金熔剂及地下水资源等矿产进行分析,学会初步收集、整理和评价。 4.了解第三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新构造运动的观察研究方法。 5. 通过实习初步掌握 1: 1 万区域综合地质填图的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 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 (二)、任务 1. 通过地层剖面的实测,提交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地层厚度计算表、实 测地层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 2
5、. 测制 1: 1 万筇竹寺地区地质 图 , 填图范 围 : 东起半头 龙 , 西至清明丫口, 北起清明丫口 , 南至椅子山 。 提交相应的地质实际材料 图 、 全区地形地质图 、 图 切剖面图、构造纲要图及野外记录本等。 3. 学会地质测量报告的编写,提交 “ 昆明市筇竹寺地区地质测量报告 ” 一 份。 二 、测区的位置及交通 筇竹寺测区 , 位于昆明西北 7-11 公里处 。 东经 10235 10238 北纬 2504 2506 ,地势西北 高而东南低,区内山峦起伏,沟洞纵 横,大小村落,坐落田间,树木稀疏 露头甚佳,公路便道,交织通畅如图 1 所示 测区属于高原地貌,地形波状起 图 1
6、 交通位 置 图 伏 , 大多数表现为起伏和缓的山体和丘陵 , 但是由于断层 、 褶皱等地质现象 , 形 2 成一些陡立的山崖 , 且地形起伏变化很大 。 由于受特殊的地形 、 地貌和气候影 响 , 水资源和降水表现出时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 雨季水多 、 旱季水少。 地处低纬高 原 , 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 , 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 , 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 风 , 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气候宜人 ,冬暖夏凉 。 本区山峦密 布 , 坡耕地较 多,土地生产率不高。可耕地不足总面积的 5%,水利设施较差,以旱作为主, 产量低而不稳 。 就在仅有的土地上种植玉米 、 蔬菜 ; 因为石灰岩发
7、育 , 所以主要 的工业生产就是采石作为建筑用材,采石场分布密集。 三、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一)自然地理 测区属滇中高原的一部分 ,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主要山脊线呈近东西向展布, 与区内构造线展布方向吻合 。 区内平均海拔 2000m 左右 , 测区西北角的交月凹为 本区最高峰 , 海拔 2499.8m, 最低点位于测区东南角的昭家水库附 近 , 海拔 1984m。 地形切割程度中等,相对比高一般在 30-50m 左右。区内无大的河流通过,多数 沟谷呈谷底较宽谷坡较缓 的 “U ” 型谷 , 在平面呈北东向及近东西向平行向展 布 。 测区在石灰岩地层发育地段内 , 岩溶漏斗 、 岩溶
8、洼地屡见不 鲜 , 在平面上往 往沿一方向呈线状排列,与断裂线分布方向吻合。 测区范围内交通比较方便 , 昆富公路由东向西横跨测区中部 , 区内各村寨之 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大小通行便道四通八达,便于在工作区中穿越通行。 (二)气象条件 测区位于云贵高原昆明 盆地 , 属低纬度亚热带气候区 , 受喜山运动和新构造 运动的影响 , 地壳隆升与下降幅度较大 。 就区域而言 , 受地形影响具立体气候特 点 , 测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 , 具有冬春暖和 , 少雨干燥 ; 夏秋凉爽 , 多雨湿润, 四季如春的特点。年平均气温 12.5 ,最冷为 1 月,平均气温 15.4 ,最热为 7 月 , 平均气温
9、 16.5 。 年降雨量约 665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 气候具干湿 季节明显特征, 6 10 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 70 80, 11 月至次年 5 月为旱季,且 3 5 月多有春旱。另外,山区同盆地相比,降雨量大,蒸发量小, 气温低。 (三)经济状况 测区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玉米、土豆、蔬菜,近年来依据得天独厚的优 势 , 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较快 , 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 ,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对农副产品 、 手工艺 品 、 交通运输等 行业的需求 , 使种植业 、 养殖业 、 交通运输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 居民以彝族 为主
10、,总人口 21538 人,其中:彝族 1.05 万人,白族 0.41 万人,汉族 0.59 万 人,苗族 0.04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71.2。民族风情浓郁,人文 景观众多,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乡。 四、前人工作情况几研究程度 1941 年卢衍豪对关山大沟寒武系下统的三叶虫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三 组四个化石带两个亚带; 1944 年西南联大地质系,填制了 1: 5 万地质图; 3 1958-1959 年云南省地质厅九队进行铝矿普查,认为 P1d 铝土矿含铁较高; 1958 年云南省地质厅四队对 1m 磷矿进行了普查; 1958 年对含铝土矿的风化物、褐铁矿进行了开采; 20
11、 世 纪 60 70 年 代 先 后 有 江 能 人 等 对 寒 武 系 下 统 进 行 了 系 统 的 研 究 ( 1964)。 建材 301 队对区内建筑材料 、 水泥原料进行了调查 。 云南地质局区调 队进行了 1: 20 万昆明幅编制及填图工作 。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 、 云南地质科研所 均对区内寒武系进行过研究工作。 地科系从 76 年以来先后与西南勘探公司地训班,水电设计院 地训班, 76 级, 77 级, 81 级以后各年级均以该区作为教学实习基地。 五、本次工作概况及任务完成情况 实习时间: 2015 年 12 月 14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结束,共计 19 天。
12、 室内整理资料: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 月 7 日,共计 8 天。 参加人数及组织情况 : 带队老师有马绍春 、 李永桥老师 、 杨德敏老师等 , 实 习班级有资勘班全体学生 58 人 , 加上老师共 61 人 , 共分 3 大组 , 前两天由老师 带领各小组踏勘,后面有 4 人小组完成填图工作。 测量方法:实测、野外踏勘,按老师画好的路线寻找各地层的标志性露头, 并且做好相应的点、描述、分层、产状,采集标本,做好记录的工作。 主要完成的工作情况如下 : 填图面积为 9km2 , 地质填图点 188 个 , 标本数, 实测剖面 1 条 , 产状 8 个 , 附有昆明
13、筇竹寺地区地形地质图 , 昆明筇竹寺地区剖 面图 , 昆明筇竹寺地区交通图 , 野外手图 , 野外记录本 , 实测剖面记录表以及实 习报告。附工作完成情况表(表一)。 工作完成情况表(表一) 工作完成情况表 项目 面积和数 量 单位 备注 填图面积 9 Km2 地质点 188 个 标本数 6 个 实测剖面长度 932.53 m 筇竹寺地区地形地质图 1 份 筇竹寺地区实测剖面图 1 份 实习报告 1 份 4 第二章 地 层 测区位于康滇地轴中部 , 西山普渡河大断裂旁侧 , 受其影响 , 地层多有缺 失,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中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下上二叠 统及第四系。三大类岩石
14、以沉积岩较发育,占 90以上,岩浆岩在区内不发育, 仅在测区北部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分布 。 变质岩在区内没有出露 , 最老地 层为上震旦系的灯影组 ,最新地层为第四系。 一、地 层 (由新到老、自上而下) 区内地层出露不全,仅见古生界,各系,统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新生界第四系( Q) 分布于测区半头龙, 砂、粘土、草粒及岩屑组成的坡积、洪积、残积层及 淤泥层。厚度不详。 2、二叠系上统( P2) 2.1 峨眉山组( P2 ) 分布于蛤蟆石丫口北部约 800m 处与清明丫口一带, 暗绿色 、 黄褐色 、 紫红 色玄武岩,块状、杏仁状构造,斑晶隐晶质结构
15、,主要矿物成分由辉石、拉长石 等构成 , 杏仁体多被铁质胶结物等充填于其中 , 局部可见到拉斑玄武岩 , 拉长石 呈板状充填于其中,岩石强烈风化,多被其风化物黄褐色土壤覆盖。厚度不详。 3、二叠系下统( P1) 3.1 阳新组( P1y) 出露蛤蟆石丫口与小墨雨村一带 , 白色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 岩 、 虎斑状白云质灰岩 、 含方解石条带状与团块状灰质白云岩 、 含碎屑灰岩 、 白 云质灰岩,该地层出露碳酸岩性较为丰富,呈微晶、细晶、粗晶结构,块状、层 状、虎斑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方解石,白云石等构成,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可见方解石成脉状、团块状充填于其中,脉宽约为为 1mm-30
16、mm,团块大小约为 10mm*20mm-50mm*40mm,岩体风化较强 , 可见到溶蚀凹槽 、 溶蚀沟 、 溶蚀穴 , 该地 层出露有方解石,厚约 1.5m,厚层状集合体,玻璃光泽,透明,硬度低。露头 良好。厚约 232.24m。如图 2 所示 图 2 大虎斑白云岩 5 h w w 与上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3.2 倒石头组( P1d) 出露蛤蟆石丫口与小墨雨村一带 , 紫红色 、 黄褐色杂色砾岩 、 砂岩 、 粉砂岩 局部夹粘土、黑色页岩、褐铁矿、铝土岩。由于受基底岩溶地貌形态的控制,横 向上的厚度和岩性变化较大。为一套滨岸海陆交互相环境沉积。厚约 0.65m。 与上伏地层为假整合
17、接触关系。 4、上石炭统( C2) 4.1 威宁组( C2w) 出露蛤蟆石丫口与小墨雨村一带 ,灰白色纯灰岩 , 微晶 -细晶结构 ,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由方解石 、 白云石等构成 , 岩体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 多被方解石呈 脉状充填于 其中, 岩体风化较强。厚约 6.45m。 与上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5、下石炭统( C1) 5.1 大塘组( C1d) 出露蛤蟆石丫口与小墨雨村一带 , 灰白色角砾状灰岩 , 局部可见夹有泥质白 云岩 , 角砾状结构 , 层状构造 , 主要矿物成分由方解石 、 白云石及钙质胶结物等 构成 , 砾石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及少量白云石等构成 , 砾径大小约为
18、 5mm-50mm, 岩体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多被方解石呈脉状充填于其中,脉宽约为 1mm-30mm, 岩体风化较强,可见溶蚀凹槽状构造。厚约 49.28m。 6、上泥盆统( D3) 6.1 宰格组( D3z) 分布于蛤蟆石丫口一带,灰白 -灰黑色细晶白云岩为主,细晶结构,薄层状 构造 , 主要矿物成分由白云石 、 方解石等构成 , 岩体风化较强 , 可见溶蚀沟形成 的刀砍状构造,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多被方解石成脉状充填其中,脉宽约为 1mm-30mm。厚约 13.46m。 7、中泥盆统( D2) 7.1 海口组( D2h) 分布于蛤蟆石丫口南面冲沟一带,深灰 -黄褐色石英砂岩,粒状结构,块状 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明 地区 筇竹寺 实习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