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疑难危重病人管理目录668.pdf
《科室疑难危重病人管理目录66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室疑难危重病人管理目录668.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室疑难危重病人管理目录 疑难危重病人管理目录 1、疑难危重病人管理小组及职责 2、疑难危重病人管理相关制度 3、疑难危重病人管理相关制度的培训材料 4、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会诊记录本 5、科室疑难危重患者持续改进记录 6、主管部门监管材料(科室专用记录本)疑难危重病人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副组长:组员:疑难危重病人管理小组职责:1、各临床科室要强化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的责任意识,提高积极主动为急危重症病人服务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对需急诊抢救的患者,坚持先抢救、后缴费的原则。2、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
2、制度,完善急危重症的救治预案,规范收治管理,及时、规范转诊急危重症病人,提高救治能力。3.在积极救治危重患者的同时,随时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开具病重通知单,认真填写病重通知单。同时向患者家属说明目前的病情、诊断、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取得患者的谅解,并签字。4、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交班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5、主管医师对危重患者必须向上级医师报告。上级医师必须对患者进行检查,并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记录在病历中。对于治疗有困难的,要找科主任进行全科会诊,讨论治疗抢救方案。6、除危重患者所在科室外
3、,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必须给予充分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拒绝。7、重大或涉及多学科的抢救,除本科主任外,还应及时上报医务处,下班后或节假日上报总值班。8.医务科定期和不定期深入病房对全院高危患者进行巡查和巡视,指导各临床科室高危患者的管理工作。如发现安全隐患,将及时整改,确保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患者要根据病情向主管院长汇报。工作计划和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为适应疑难危重疾病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作用。在临床急救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保障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提高疑难危重病员抢救成功率,拓展医护人员的疑难危重病专业知识,规范疑难危重病抢救流程,加强急救理论和急救技术的培
4、训,推动我科疑难危重症救治的发展,我科成立疑难危重症管理小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三级专科培训、疑难病例会诊等核心工作制度,极大地推动疑难危重症专业知识的细化和发展,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发展自身专业能力的积极性,对提高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二。目标 1.定期组织查房、会诊指导、制订工作指引,并对我科急危重患者进行质控。2.危重疑难病例会诊在危重疑难病例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督导作用。3.培养具有抢救急危重症能力的医学人才,提高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的综合能力 4.提高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解决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疑难问题。5 6.提高危重症患者生存质量。.缩短疑难危重症患者住院时
5、间,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7.降低疑难危重症患者医疗成本。疑难危重症病人管理相关制度 1、首诊负责制 2、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3、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4、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5、会诊制度 6、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是指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
6、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四、对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协同,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条件所限,需转院 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五、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需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务科或行政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六、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
7、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患者稳定前不宜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需有副主任级以上医师亲自查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的患者,须有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务科或行政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并将患者病情摘要、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事项做好妥当安排。七、凡决定收住院或转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根据病情及入院或转院的相关规定执行。转院必须经上级医师审核并同意。八、首诊医师遇到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缴费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缴费等手续延误抢
8、救时间。九、急诊科严格限制以“共管”形式管理跨科、跨专业患者,预检分诊时应根据患者的主诉与病情程度分清主次,由一科为主管理患者,其他科室以会诊的形式协助诊治。若无法分清主次,则首诊科室全面负责,其他相关科室会诊。十、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否则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责任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适用于以下情况:入院 1 周以上诊断不明或者疗效较差的病例;住院期间相关检查有重要发现可能导致诊疗方案的重大改变;病情复杂疑难或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疾病;病情危重或者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以及科室认为必须讨论的其他病例。二、讨论应由各医疗组提出或者科主任指定,科主任或医疗
9、组长主持,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医务科、分管院长参加或由医院组织多学科诊疗会诊讨论会。三、讨论前由主管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主管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每位参加人员具体发言
10、、主持人总结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 1 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 24 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 2周内进行讨论。二、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护士长、临床药师必须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三、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参加讨论人员应对诊疗经过、死亡原因、用药、抢救措施等进行详尽分析,借鉴国内外对本病诊治的先进经验进行对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四、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
11、中,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每位参加人员的具体发言、主持人总结讨论意见等。最后由主持人及记录者双签名。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特殊患者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报请医务科、分管 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二、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时会诊,应由住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室 疑难 危重 病人 管理 目录 668
限制150内